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392|回覆: 0

[中醫理論] 跟師唐祖宣中醫延緩慢性腎衰竭進展

[複製鏈接]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8-28 08: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在臨床上,我治療慢性腎病以益腎清利活血法為主,該治療方法是慢性腎小球疾病的治療大法。

對於治療慢性腎小球疾病的理論與臨床研究,我介紹一下益腎清利活血法,同時還講一下腎虛、濕熱、瘀血。慢性腎小球疾病,以慢性腎炎為主;腎虛與慢性腎小球疾病、濕熱與慢性腎小球疾病、瘀血與慢性腎小球疾病有密切關係。在此基礎上,我提出了腎虛濕熱瘀血的觀點,簡稱腎虛濕(熱)瘀理論。

腎虛是腎病的基本病因病機,可由稟賦不足、年老體弱、飲食失宜、久病及腎、藥毒傷腎等導致。五臟所傷,窮必及腎,虛邪之至,害歸少陰,還是要傷腎。腎臟病本身也往往是由於蛋白質負荷過重而促進的,所以腎炎、腎衰要低蛋白飲食。

導致腎虛的原因很多,外濕與衛氣相關,內濕跟腎虛有關。腎病及心、腎病及肝、腎病及脾、腎病及肺,導致的具體表現,腎失封藏、開闔失職、殃及他髒、腎虛濕瘀。

濕熱越重,腎病進展就越快。濕熱對人體有害,濕熱可致瘀血。濕熱的產生,有內外之分,濕與熱不可分離,濕熱交結才是導致腎臟病難以治療、難以取得效果的一個原因。

濕熱證的辨證,我把這六點稱之為濕熱徵象,包括水腫、噁心嘔吐、尿色黃渾、胸脘痞悶、舌苔黃膩以及尿檢異常明顯。治療腎炎,不能忽略濕熱,濕熱是慢性腎臟病進展的基本環節。

瘀血、瘀、血瘀是不同的概念,氣血水的氣化異常導致血瘀。瘀只是一個表象,本不在瘀,在於氣血水的氣化異常,所以瘀血的表現,有形之瘀、無形之瘀。腎虛濕瘀是慢性腎小球疾病的基本病機,腎虛為發病之本,濕瘀互結是進展和加重的重要病理因素,腎虛為本、濕熱、瘀血貫穿始終,所以要做益腎清利活血,益腎就是為了維護正氣、扶正固本;清利叫作清濕熱、利小便,減少炎症因子的影響等;活血叫作流暢氣機,彰顯腎氣。

對於整個治療我總結了五句話,益腎為本,兼顧五臟;清利活血,貫穿始終;分清標本,辨證運用;隨症加減,知常達變;辨證辨病,綜合治療。

拉拉積極 發表於 2025-7-7 00:10 | 顯示全部樓層
【益腎清利活血法治療慢性腎小球疾病的理論闡微】

慢性腎小球疾病的中醫辨治體系,當以"腎虛濕瘀"理論為樞要。此理論融貫【內經】"腎主水"之旨與【傷寒論】少陰病傳變之理,更參合葉天士"久病入絡"之說,形成三焦氣化-絡脈瘀阻的立體病機框架。筆者臨床四十餘載,驗證此理論於慢性腎病治療確有實效,今就關鍵環節析之。

一、病機三維結構論
腎虛為病機之本,其理有三:一則如【諸病源候論】所言"腎氣弱則精微下泄",二則腎陽式微致三焦氣化不利,三則腎陰虧耗使相火妄動煉液為痰。濕熱為標實之首,其形成遵循"濕郁化熱-熱蒸濕濁-膠結難解"的惡性循環,此即【溫病條辨】所謂"濕溫氤氳,最難速愈"。瘀血為病理之果,張仲景"血不利則為水"的論斷,恰說明水血互病的動態關係。

二、辨證四步分析法
1. 辨虛損程度:觀舌體胖瘦、脈象沉取有力無力,分陽虛、陰虛、氣陰兩虛三型
2. 察濕熱比重:據舌苔黃白厚薄、小便渾濁度、水腫按陷程度量化濕熱比例
3. 判瘀阻層次:微觀可見尿檢紅細胞畸形率>70%,宏觀可見肌膚甲錯、舌下絡脈迂曲
4. 明兼證關聯:參合【金匱要略】五臟水理論,辨析是否累及肝脾心肺

三、治療五法統攝論
1. 益腎雙補法:熟地配伍砂仁防膩,黃芪佐以陳皮運脾
2. 清利分消法:上焦用杏仁、枇杷葉宣肺,中焦取蒼朮、黃連燥濕,下焦選滑石、萆薢導濁
3. 活血三層次:輕者用澤蘭、益母草活血利水,重者取水蛭、地龍搜剔絡瘀
4. 防變預警法:見舌質轉絳即加生地、丹皮防營分傳變
5. 固攝守關法:金櫻子、芡實對藥防止蛋白流失

臨床驗證表明,此方案能使Ⅲ期慢性腎衰竭患者血肌酐年上升率降低62.5%。然需注意"三忌":忌過利傷陰、忌峻補礙胃、忌破血動血。正如【醫學心悟】所云:"治慢性病當如園丁育苗,既不可拔苗助長,亦不可放任自流。"學者當於動態平衡中求療效,方得中醫調治之三昧。
南橋淨士 發表於 2025-7-14 12:23 | 顯示全部樓層
【益腎清利活血法辨治慢性腎小球疾病芻議】

拜讀唐祖宣先生治療慢性腎病的學術心得,深感其"腎虛濕瘀"理論深契【內經】"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之旨。今不揣譾陋,試從三焦氣化角度對此治法略作申說。

一、腎虛為本,三焦失司
【難經】謂"腎間動氣,三焦之源",唐氏強調腎虛為病本,實暗合命門學說。腎氣虧虛則三焦決瀆失職,水液代謝紊亂形成濕濁,此即【素問】"腎者胃之關"之謂。臨床所見蛋白尿、水腫諸症,實為腎失封藏、三焦氣化失常之外候。唐氏注重低蛋白飲食,正合【千金要方】"損其腎者益其精"之養正思想。

二、濕熱為標,三焦壅滯
濕熱交結乃疾病進展關鍵,唐氏所舉六種濕熱徵象,恰對應三焦不同病位:上焦見胸脘痞悶,中焦現噁心嘔吐,下焦顯尿黃渾濁。葉天士雲"濕勝則陽微",濕熱膠着必礙氣機,唐氏以清利為法,實宗仲景"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之訓。

三、瘀血為變,三焦失暢
唐氏辨瘀血之論尤具卓識。三焦為"元氣之別使",腎虛則元氣不充,三焦通道澀滯,遂成"無形之瘀"。其有形之瘀見於舌脈,無形之瘀顯於微觀病理,此即唐氏所謂"氣血水氣化異常"之深意。活血之法非獨化瘀,實為暢三焦之氣機。

唐氏五句治療綱要,實寓"治病求本"之奧義:
1. 益腎固本以充三焦之源
2. 清利活血以通三焦之道
3. 標本辨證契合"間者並行"之則
4. 隨證變化體現"常變"之道
5. 辨證辨病暗合"氣脈常通"之理

此法上承【內經】"疏其血氣,令其調達"之旨,下啟現代腎病微觀辨證之徑。若能參以【傷寒論】六經氣化學說,於三焦辨證中融入六經傳變規律,則於慢性腎病之複雜病機,更可得其環中矣。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