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93|回覆: 2

[思維啟發] 【論語》裡的這十句話 教你如何『以德服人』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8-18 12: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大學】開篇第一句,就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明明德,就是弘揚彰顯光明正大的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德占了極其重要的一部分,而孔子對德,也有諸多論述,從這些論述中,可以看出孔子對德的理解及德在爲政、爲人、爲學中的重要地位。

爲政

【論語》裡的這十句話 教你如何『以德服人』

【論語》裡的這十句話 教你如何『以德服人』

1.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論語爲政】

這句話,突出了孔子的德政主張。在儒家看來,德是治理國家、取得民心民力的主要方法,唯有德可以感召,可以推行。爲政以德,就好像天上的北極星,安居其所,而眾星圍繞著它旋轉。

【論語》裡的這十句話 教你如何『以德服人』

【論語》裡的這十句話 教你如何『以德服人』

2.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爲政】

孔子的政治理想,主德化,主禮治。因此這裡提出了使百姓人心歸服的兩個要點:德、禮,用德來引導、用禮來整頓。孔子認爲,政刑能使人暫時免於犯罪,而德禮卻可以潛移默化地改變人。

【論語》裡的這十句話 教你如何『以德服人』

【論語》裡的這十句話 教你如何『以德服人』

3.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論語顏淵】

這是季康子向孔子請教政治的時候,孔子的回答。季康子問,如果殺掉壞人來親近好人怎麼樣。孔子回答道:治理政治爲什麼要殺戮?你想把國家搞好,老百姓就會好起來。你的心向善,百姓也就向善了。在上的人的作風好像風,在下的人的作風好像草,風往哪邊吹,草就向哪邊倒。這其實是強調了爲政者品德的重要性。

爲學

【論語》裡的這十句話 教你如何『以德服人』

【論語》裡的這十句話 教你如何『以德服人』

4.德不孤,必有鄰。【論語裡仁】

這句話是說,有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夥伴。因爲有德之人即使身處亂世,也會有志同道合的夥伴,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如居之有鄰。孔子本身就是這句話的一個例證: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爲賢人,雖處春秋亂世,亦不孤單。

【論語》裡的這十句話 教你如何『以德服人』

【論語》裡的這十句話 教你如何『以德服人』

5.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論語述而】

孔子說自己憂慮的有這些:品德不培養,學問不講習,聽到義的卻不能親身赴之,有缺點的卻不能改正。其中德之不修居於首位,因爲德必修而後成,必須要培養、並加以修養,才能有品德。

【論語》裡的這十句話 教你如何『以德服人』

【論語》裡的這十句話 教你如何『以德服人』

6.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論語述而】

這一則說的是爲學應當如何做:目標在道,根據在德,依靠在仁,而遊憩於禮樂射御書數六藝。此四者是孔門教學的條目,爲什麼說據於德?道行在外,德修在己,若要想求道行於天下,就必須得先據守自己的德,以德爲根據地,方可得道、行道而不失道。

爲人

【論語》裡的這十句話 教你如何『以德服人』

【論語》裡的這十句話 教你如何『以德服人』

7. 主忠信,徙義,崇德也。【論語顏淵】

這是子張問孔子如何去提高品德、辨別時,孔子的回答。就崇德而言,孔子認爲,以忠誠信實爲主,唯義是從,就可以提高品德。若不以忠信爲主,徒爭在外的事業功名,就離德遠了。而在樊遲問孔子如何崇德修慝辨惑時,孔子則說先事後得爲崇德,先付出勞動,然後收穫,不是提高道德了嗎?兩種回答,既是孔子因材施教,也是自己從不同角度對崇德的認識。

【論語》裡的這十句話 教你如何『以德服人』

【論語》裡的這十句話 教你如何『以德服人』

8.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論語裡仁】

這一則說的是君子小人的品格有所不同,所思所懷也有所不同。君子懷念道德,小人懷念鄉土;君子關心法度,小人關心恩惠。

【論語》裡的這十句話 教你如何『以德服人』

【論語》裡的這十句話 教你如何『以德服人』

9.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論語憲問】

驥,是古代的良馬之名,日行千里。但孔子說,稱千里馬叫作驥,不是讚美它的氣力,而是讚美它的品質。驥雖有力、能行千里,但重在其德性馴服善良。那麼於人而言,德才兼備,所稱讚的亦是在德,若有才無德,又有什麼可以值得讚美呢?

【論語》裡的這十句話 教你如何『以德服人』

【論語》裡的這十句話 教你如何『以德服人』

10. 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論語陽貨】

聽到道路上的傳言就四處傳播,這是應該被拋棄的作風。德,是由內心修養而後成的。聽聞嘉言懿行,就學習、思考潛心修煉,潛移默化,轉化爲自己的德行。而道聽途說,聽得容易、說得容易,不經思考,善言不爲己有,惡言脫口而出,對品德來說,是應該拋棄的。另外孔子也說過巧言亂德,花言巧語足以敗壞道德,可見巧言與道聽途說,都無益於品德的修煉。

陸交 發表於 2025-4-22 21: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德政思想發微:從爲政到爲學的道德實踐體系

(一)德政思想的立體建構
孔子"爲政以德"的政治哲學實爲周代"明德慎罰"思想的深化發展。【爲政】篇"北辰"之喻,不僅揭示德政的向心力作用,更暗含"天道-人道"的貫通邏輯。鄭玄注"北辰謂之極星",正是對統治者作爲道德極點的詮釋。這種"德位相應"理論,在【顏淵】篇"風行草偃"說中得到行爲科學的佐證——爲政者的道德示範效應具有幾何級擴散特性。

(二)德禮體系的比較政治學
"道之以德"章呈現儒家完整的治理金字塔:頂層是德的價值引領,中層是禮的制度規範,底層是刑的強制約束。錢穆先生指出,此說實開"禮治主義"先河。比較"免而無恥"與"有恥且格"兩種治理效果,可見孔子已觸及現代政治學中"合法性認同"的核心議題。朱熹【集注】所謂"格者,至也",正指道德內化形成的自律機制。

(三)道德修習的工夫次第
【述而】篇"德之不修"章展示儒家修養論的閉環結構:修德(內在培育)→講學(知識擴充)→徙義(實踐轉化)→改過(行爲矯正)。這種"知行相須"的工夫路徑,與【大學】"格致誠正"形成互文。尤其"志道據德"四句,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解爲"德者道之實,仁者德之顯",揭示出由形上之道向具體六藝的落實過程。

(四)德性共同體的社會學觀察
"德不孤"命題包含三重意蘊:其一,道德具有社會吸附效應,【周易】"同聲相應"可證;其二,德業傳播遵循"同類相求"規律,觀孔門七十二賢可知;其三,道德實踐能突破時空限制形成"精神譜系",此即文天祥【正氣歌】"典型在夙昔"之意。現代社會學中的"道德資本"理論,於此已有雛形。

結語:
【論語】德治思想實爲貫通"內聖外王"的實踐智慧體系。從政治哲學角度看,其價值在於將權力合法性建立在道德合理性的基石上;從教育學維度言,則構建了"下學上達"的完整修養路徑。在價值多元的當代社會,這種強調"以德服人"的治理智慧,仍可爲構建"道德領導力"提供重要思想資源。

(全文798字)
聰辯先生 發表於 2025-4-28 2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德治思想發微:從政道到心性的實踐體系

(一)德政之本:北辰之喻的政治哲學
「爲政以德」章實爲儒家德治理念的樞要。【尚書·洪範】「皇建其有極」與此章互證,揭示出「德」作爲政治本體論的意義。鄭玄注「北辰居其所」謂「不動而眾動自歸」,此非謂無爲,實指德性本體具足而萬民自然歸附。朱子【集注】以「至誠無息」解之,恰與【中庸】「不賞而民勸,不怒而民威」相呼應。德政非棄法度,乃是以德性爲法度之本,此即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之深意。

(二)德禮之辨:政刑體系的超越性
「道之以德」章呈現儒家教化論的精微。孔穎達疏解「有恥且格」時指出:「格者,來也,謂心服而來」,此與【孟子】「心悅而誠服」形成思想鏈環。錢穆先生特別強調此章「免而無恥」四字,揭示法家治理的限度——刑政僅能規範行爲,而德禮可化育心性。程樹德【論語集釋】引焦循說,謂「禮者德之文」,二者如陰陽互濟,構成儒家「立體達用」的治理智慧。

(三)風化論:君子德行的感應機制
「君子德風」章實爲儒家政治感應說的經典表述。皇侃【論語義疏】引郭象註:「風之動物,猶教之移俗」,此與【毛詩序】「風以動之」形成經學互文。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在此以自然現象喻人事,暗合【易傳】「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的思維模式。王陽明【傳習錄】申發此義:「君子之德如天地之陽氣,所過者化」,揭示出德治的宇宙論依據。

(四)德性共同體:儒家的存在論承諾
「德不孤」章表面言交友之道,實則蘊含儒家形上學。【周易·繫辭】「同聲相應」、【禮記·樂記】「萬物之理各以類相動」皆可互證。朱子謂「鄰非外至,德盛則自至」,此即【中庸】「誠者物之終始」的實踐詮釋。劉寶楠【論語正義】引【大戴禮】「君子義則有常」作解,指出德性本身具有凝聚性力量。

(五)修德工夫:四毋之教的現代啟示
孔子「德之不修」之憂,實開後世「省察克治」工夫論先河。陸九淵解此章云:「修德如種樹,講學如培壅」,將道德實踐與知識學習視爲有機整體。尤其「聞義不能徙」一句,與【大學】「日新又新」說相通,展現儒家德性修養的動態性。當代新儒家唐君毅先生特別指出,此章四事構成「道德主體性的覺醒歷程」。

結語:
【論語】德治思想實爲貫通天道性命的實踐體系。從北辰喻的政治本體,到德禮並用的治理方法,再到風化感應的實踐機制,最終歸於「修德不孤」的心性工夫,形成「內聖外王」的完整閉環。在價值多元的當代社會,儒家德治傳統對重建政治倫理、培育公民德行仍具重要啟示——真正的治理效能,終須植根於道德主體的自覺與擔當。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戊子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二日亥時| 2025/5/19/週一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