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57|回覆: 0

[中醫養生] 養『神』乃道門養煉之關鍵

[複製鏈接]
+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8-11 10: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養『神』乃道門養煉之關鍵

養『神』乃道門養煉之關鍵

張其成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

清整古今養生學問,我將之歸納為一句話:養成一種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歸納為三個層面:養精、養氣、養神,此三者從來合而為一,不可分割,從來沒有隻養精不顧氣、神的,只養神而不管精、氣的。

各種養生方法只是在精、氣、神的側重上有所不同,都是三者共養,合而為一。其中,養神又是關鍵,這一點在道門養煉中也是如此,箇中代表又以上清派為第一。

在上清派的典籍【太平經卷七十二齋戒思神救死訣】中記載說:思之,當先睹是內神已,當睹是外神也。或先見陽神而後見內神,睹之為右。此者,無形象之法也。亦須得師口訣示教之。這裡首次提出內神的概念,與外神相應。在上清派看來,內神也是人格化的神,各有各的名諱、形貌及職司,司掌吾人身上發、膚、齒、舌、五臟、六腑、血、脈等等諸功能。而且這些神都是與生俱來,隨着胎兒,由胚胎而血脈、筋肉,在母胎中逐步成長而於身內形成。

剝離去為了形象化、對象化而為內神設立的名諱、形貌,結合【黃帝內經】【黃庭經】有關人體生命神的論述,上清派所謂的諸多內神,本質上就是人體生命某種生命功能的總括。

就上清派養煉體系本身來說,按照最具代表性的【上清大洞真經】的設計,應該是有層次高下之別的,核心內容的是三奇,即道有三奇,第一之奇【大洞真經】三十九章。第二奇文【雌一寶經】。第三之奇【太上素靈洞元大有妙經】。

養『神』乃道門養煉之關鍵

養『神』乃道門養煉之關鍵

【上清大洞真經】內頁(資料圖)

第一奇【大洞真經】主修帝一(代表眾神匯歸大道,合成帝一),也就是所謂的存思三十九章經的神,最後讓這些神合到一起成為一個,叫帝一。所謂三十九章經就是中央黃老元素道君,總彼列聖之奧旨,集成大洞之真經,故曰三十九章經也。

第二奇【五老雌一寶經】主修雌一雄一,雄一與雌一是腦部九神。存思修煉腦部九神本質上也是輔助存思修煉帝一,比如北宋朱自英【上清大洞真經序】也說:有【徊風帝一】【高元雄一】【五老雌一】,是三經者,所以輔乎【三十九章】之尊經耳。

第三奇【素靈大有妙經】則闡述修習守三丹田的守一(守三一)法門,但也兼及雄一、雌一。簡單來說就是意守丹田,丹田又有三個:上丹田泥丸宮、中丹田絳宮、下丹田命門,修煉核心就是守一心無旁騖,意守一處。

就三奇的層次而言,修煉的最高級別是修煉帝一,其次為存守腦部九宮的雄一 雌一,再次為守一上、中、下丹田為主的。因為帝一是道體的體現,即人與道合一、同一了,達到了生命的本真與自在,是最高境界。不過從修煉的次第和歷史淵源來看,恰好是反過來的,存守丹田的守一法最早(由【老子】的抱一演變來),也最基礎,其次是修煉雄一雌一等等,最後才能眾神合一,修煉帝一。其中最最核心的法門就是養神、存神(守一)、煉神,整個是生命層次逐漸提升、生命境界不斷進階的過程。

熊此方 發表於 2025-7-26 14:12 | 顯示全部樓層
【養神樞要論——道門上清派存思法門探賾】
(文/國學研修者)

道門養煉體系以"精、氣、神"三寶為綱,其中養神之功尤具樞機之要。張其成院長所論"三者合而為一"之說,實得養生真諦。今就上清派存思法門申而論之,以明養神之奧義。

一、內神說之本體論詮釋
【太平經】"內神外神"之辨,乃人體生命功能之擬象化表述。考【黃庭經】"八景二十四真"、【內經】"五臟藏神"之說,可知上清派將生命機能人格化為"發神蒼華字太元"等諸神,實為通過具象思維把握抽象生命活動。此與【周易】"立象以盡意"的認知方式一脈相承,非謂實有神靈寄居體內,乃借象明理之權巧。

二、三奇經法次第析微
1. 【大洞真經】帝一修證
其"三十九章存神→匯歸帝一"之徑,暗合【莊子】"道通為一"的哲學境界。所謂"總彼列聖之奧旨",實指通過系統存思訓練,使散在的生命機能統攝於整體生命觀照之下。北宋朱自英序言揭示的"三經輔翼"關係,恰如【周易】"太極生兩儀"的生成邏輯。

2. 雌一雄一修持樞要
腦部九宮存守之法,本質是神經-意識系統的調控訓練。【雲笈七籤】卷十二載"雄一主陽和之氣,雌一主陰柔之精",實指通過意象訓練調節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的平衡。此法與【內經】"頭者精明之府"的論述遙相呼應。

3. 三丹田守一精義
下丹田命門藏精、中丹田絳宮主氣、上丹田泥丸司神,此三田守一法實為"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的具象操作。【參同契】"三田反覆"之說,正與此修持次第相表里。

三、養神說的現代啟示
1. 認知科學維度:存思法實為通過意象訓練重塑神經迴路的"內隱學習",現代神經可塑性研究可為之佐證。
2. 心理調適維度:【素問】"恬淡虛無"之訓,與正念減壓療法異曲同工。
3. 生命整體觀:三奇經法由局部到整體的修持路徑,體現"形神合一"的中道思維。

要之,上清派養神之法,乃通過系統意象訓練達成生命系統的自我優化。今人研習,當去其神秘名相而取其功能實質,使古法智慧與現代生命科學相得益彰。此正【易傳】"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之真義也。

(全文798字)

【按】本文恪守"以經解經"原則,引證文獻包括:【道藏】本【上清大洞真經】【黃庭經】,【雲笈七籤】相關章節,【黃帝內經】藏象理論,並參酌現代認知科學研究成果。
鬼牛土狍 發表於 2025-7-27 02:08 | 顯示全部樓層
【養神樞要論——道門上清派內修體系發微】

張其成教授所論"養神為道門養煉關鍵"之說,誠為洞見。今就上清派內神修煉體系補苴闡發,以證"神為性命之主"的丹道要義。

一、內神本質與生命觀
上清派"內神"概念實為傳統臟腑神明說的升華。【黃庭經】云"至道不煩訣存真,泥丸百節皆有神",此"神"非宗教崇拜對象,乃指生命功能的調控中樞。【太平經】將五臟神人格化,實為"取類比象"的認知模型——如"心神丹元字守靈"並非實有神靈,而是心主血脈、藏神功能的符號化表達。這種"形神相即"的觀照方式,與現代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理論頗有冥合。

二、三奇經法的修煉次第
1. 帝一修煉(【大洞真經】)
以"三十九章經"存思諸神,終歸"帝一",實為"萬法歸一"的凝神功夫。其要訣在"總攝眾神"——通過系統性的存想訓練,使散亂意識漸次統合,達到【莊子】所謂"純氣之守"的專一狀態。北宋朱自英注"帝一"為"玄樞",恰說明此乃神氣交融的關竅。

2. 雌雄守一(【五老雌一寶經】)
腦部九宮存守之法,實開後世"九宮泥丸"修煉先河。經中"雄一主陽,雌一主陰"的設定,暗合【周易】"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哲學。其修煉重在調節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的平衡,明代【性命圭旨】稱此為"洗髓還腦"的築基功夫。

3. 三田守一(【素靈大有妙經】)
三丹田修煉體系建立於經絡學說基礎上:
上丹田(泥丸):神識調控中樞
中丹田(絳宮):氣血運化樞紐
下丹田(命門):精氣生化之源
此"三位一體"的修煉模式,與【內經】"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養生觀一脈相承。

三、養神的現代詮釋
道門養神之要,在於建立"意識-生命功能"的良性互動:
1. 定向注意訓練(存思法)提升前額葉皮層調控力
2. 自我暗示機制(神諱存想)激活大腦邊緣系統
3. 呼吸-意念耦合(丹田呼吸)優化自主神經平衡

當代心身醫學研究證實,此類訓練能顯著增強γ-氨基丁酸能神經元活動,這與【坐忘論】"安心定神"的描述高度吻合。

結語:
上清派養神體系實為"形氣神三位一體"的生命優化工程。張教授所言"生活方式"的深層意義,正在於通過系統修煉重構身心運作模式。學者當知"神全則氣旺,氣旺則精足"的次第,方不負先聖"神為生之主"的垂訓。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