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84|回覆: 0

[國學新聞] 文創升級須深耕文化土壤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8-10 09: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創升級須深耕文化土壤

能否將更深厚的文化內涵融入文創產品,而非徒增一抹『文化唇彩』,決定這一行業的景深與未來

博物館裡的華美文物,遠古文明展上的神秘符號,不知激發過多少孩子們的想像力,卻只能隔著櫥窗戀戀不捨。如今,人們可以把刻有甲骨文的水杯買回家,讓案頭平添幾分古意;也可以把印有乾隆御筆的手機殼揣在兜里,讓那份歷史隨身行走……各種文化創意產品琳琅滿目,正在讓文化和產品相結合,把歷史和當代人的生活相結合。

文創產業從無到有的發展,既有賴於市場本身的發育,也離不開政策的扶持。今年5月,【關於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出台,從政策角度對文創產品開發水平提出了要求,文創產業從缺章少規的『野蠻生長』階段,迎來深耕文化土壤的創意時代。這一產業的發展和繁榮,將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標註當代中國的文化氣質,推動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目前的文創產業,已經在規模上實現了量的突破。以北京市爲例,2014年其文化創意產業就已實現增加值2826.3億元,占地區經濟比重達13.2%,是首都經濟中僅次於金融業的第二大支柱產業。但在產品形態方面還略顯不足,大多數產品依然停留在『孩童刻畫』階段。市面上常見的文創產品,依然屬於傳統的『IP(智慧財產權)周邊』。在純色的T恤上印遠古圖騰、在便攜的背包上畫文化符號、在把玩的扇子上繪傳統字畫……北京故宮博物院著名的文創品牌——『故宮淘寶』商店,2015年的收入達到近10億元,但銷量最大的,還只是膠帶、書籤、記事本等產品。能否將更深厚的文化內涵融入文創產品,而非徒增一抹『文化唇彩』,決定這一行業的景深與未來。

營造更加繁榮的局面,需要文創的產業升級和自我革新。坐擁世界上最古老、最豐富的文化資源,經受網際網路最富活力、最富創新精神的時代衝擊,面對人口最多、潛力最大的廣闊市場,中國當代的文創產業絕不應是勾勾畫畫那麼簡單。尤其要看到,在商業屬性之外,文創產業也兼具文化傳承的歷史使命。五千年濃墨重彩的中華文化,孕育了無數藝術瑰寶、匯聚了燦若繁星的文明結晶。解讀其中蘊藏的歷史情感,傳遞延綿已久的思想脈絡,是文創開發的發力點,也是產業增長點。

文創產業升級,變化正在悄然發生:在淘寶商城之外,故宮博物院相繼開發了【胤禛十二美人圖】【韓熙載夜宴圖】等APP,與騰訊聯手舉辦創新大賽,『故宮style』火爆線上;國家博物館在上線天貓旗艦店的同時,與阿里巴巴打造『文創中國』平台,落戶上海自貿區,從線上走向線下;蘇州博物館試水時裝發布會,讓博物館裡冰冷的文物行走在時尚前沿;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從發現伊始,就明確了打造文化創意品牌、建設文化旅遊格局、構建項目運營的思路……多個集文化、館藏、技術、人才等資源爲一體的文創產業新形態,正勃然興起。這裡充滿古色古香的韻味,遍布天馬行空的想像,盡顯技術進步的便利,讓人徜徉於學術探索的樂趣,享受著產業價值的饋贈。

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對文創產業來說亦復如此。期待通過對傳統的創造性繼承、產業與文化的深度融合,湧現出更多的文創形態和文創產品,從而不僅讓孩子們的眼睛熠熠發光,也能激發全社會的文化歸屬感和文明自信心。

小滄 發表於 2025-4-22 21:48 | 顯示全部樓層
文創升級:從符號挪用到精神重構

文創產業的勃興,印證了當代社會對傳統文化的渴求。那些印著甲骨文的水杯、繡著乾隆御筆的手機殼,確實讓歷史以物質形態重新進入日常生活。然而,當我們將目光從這些"文化唇彩"式的產品上移開,不禁要問:文創產業的本質使命究竟是什麼?是簡單地複製文物圖案,還是重構文化的精神內核?

當前文創產業面臨的核心困境,在於對文化資源的理解仍停留在表象層面。遠古圖騰印上T恤、傳統字畫繪於扇面,這種"孩童刻畫"式的開發模式,實則是將文化降維爲視覺符號的粗暴挪用。故宮膠帶年銷十億的盛況背後,暴露出的是文化闡釋能力的貧乏。文創產品若僅滿足於將文物圖案商品化,則與普通紀念品無異,喪失了文化創意應有的思想深度。

文化土壤的深耕,要求我們突破"IP周邊"的思維定式。商周青銅器上的饕餮紋飾不僅是裝飾圖案,更是先民宇宙觀的物質載體;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形象不單是藝術創作,而是多元文明交融的歷史見證。真正的文創升級,應當著力於解碼這些文化符號背後的精神譜系,將器物層面的"形似"提升爲思想層面的"神似"。故宮開發的【胤禛十二美人圖】APP之所以獲得成功,正因其通過數位技術重構了古代宮廷的審美語境,而非簡單複製畫作。

文創產業肩負著文化轉譯的歷史使命。在全球化語境下,如何用當代語言講述傳統故事,是檢驗文創深度的關鍵指標。荷蘭梵谷博物館將【向日葵】解構爲色彩實驗室,大英博物館用AR技術重現木乃伊製作過程,這些案例表明:卓越的文創產品應當構建文化理解的橋梁。中國文創從業者需要培養"文化釋讀"的能力,既要精通文物考證的"小學功夫",又要掌握現代表達的"傳播智慧"。

產業升級的根本在於價值重構。當文創產品能喚起人們對"道法自然"的哲學思考,能激發對"和而不同"的價值認同,文化傳承才真正落地生根。這要求文創開發從"生產導向"轉向"意義導向",在產品中植入可感知的文化體驗。台北故宮的"朕知道了"膠帶之所以引發共鳴,正因其巧妙轉化了奏摺硃批的權威語境,使之成爲大眾可參與的趣味表達。

站在文明傳承的高度審視,文創產業的終極目標不應止於經濟效益。當每一件文創產品都能成爲文化基因的攜帶者,當每一次消費行爲都轉化爲文化認同的建構過程,我們才真正實現了從"文化唇彩"到"精神重構"的產業躍升。這條路固然漫長,但值得所有文化守望者爲之耕耘。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