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85|回复: 0

[国学新闻] 文创升级须深耕文化土壤

[复制链接]
张启功 发表于 2016-8-10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创升级须深耕文化土壤

能否将更深厚的文化内涵融入文创产品,而非徒增一抹“文化唇彩”,决定这一行业的景深与未来

博物馆里的华美文物,远古文明展上的神秘符号,不知激发过多少孩子们的想象力,却只能隔着橱窗恋恋不舍。如今,人们可以把刻有甲骨文的水杯买回家,让案头平添几分古意;也可以把印有乾隆御笔的手机壳揣在兜里,让那份历史随身行走……各种文化创意产品琳琅满目,正在让文化和产品相结合,把历史和当代人的生活相结合。

文创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既有赖于市场本身的发育,也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今年5月,《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出台,从政策角度对文创产品开发水平提出了要求,文创产业从缺章少规的“野蛮生长”阶段,迎来深耕文化土壤的创意时代。这一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将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标注当代中国的文化气质,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目前的文创产业,已经在规模上实现了量的突破。以北京市为例,2014年其文化创意产业就已实现增加值2826.3亿元,占地区经济比重达13.2%,是首都经济中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但在产品形态方面还略显不足,大多数产品依然停留在“孩童刻画”阶段。市面上常见的文创产品,依然属于传统的“IP(知识产权)周边”。在纯色的T恤上印远古图腾、在便携的背包上画文化符号、在把玩的扇子上绘传统字画……北京故宫博物院著名的文创品牌——“故宫淘宝”商店,2015年的收入达到近10亿元,但销量最大的,还只是胶带、书签、记事本等产品。能否将更深厚的文化内涵融入文创产品,而非徒增一抹“文化唇彩”,决定这一行业的景深与未来。

营造更加繁荣的局面,需要文创的产业升级和自我革新。坐拥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文化资源,经受互联网最富活力、最富创新精神的时代冲击,面对人口最多、潜力最大的广阔市场,中国当代的文创产业绝不应是勾勾画画那么简单。尤其要看到,在商业属性之外,文创产业也兼具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五千年浓墨重彩的中华文化,孕育了无数艺术瑰宝、汇聚了灿若繁星的文明结晶。解读其中蕴藏的历史情感,传递延绵已久的思想脉络,是文创开发的发力点,也是产业增长点。

文创产业升级,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在淘宝商城之外,故宫博物院相继开发了《胤禛十二美人图》《韩熙载夜宴图》等APP,与腾讯联手举办创新大赛,“故宫style”火爆线上;国家博物馆在上线天猫旗舰店的同时,与阿里巴巴打造“文创中国”平台,落户上海自贸区,从线上走向线下;苏州博物馆试水时装发布会,让博物馆里冰冷的文物行走在时尚前沿;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从发现伊始,就明确了打造文化创意品牌、建设文化旅游格局、构建项目运营的思路……多个集文化、馆藏、技术、人才等资源为一体的文创产业新形态,正勃然兴起。这里充满古色古香的韵味,遍布天马行空的想象,尽显技术进步的便利,让人徜徉于学术探索的乐趣,享受着产业价值的馈赠。

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对文创产业来说亦复如此。期待通过对传统的创造性继承、产业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涌现出更多的文创形态和文创产品,从而不仅让孩子们的眼睛熠熠发光,也能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归属感和文明自信心。

小沧 发表于 2025-4-22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创升级:从符号挪用到精神重构

文创产业的勃兴,印证了当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渴求。那些印着甲骨文的水杯、绣着乾隆御笔的手机壳,确实让历史以物质形态重新进入日常生活。然而,当我们将目光从这些"文化唇彩"式的产品上移开,不禁要问:文创产业的本质使命究竟是什么?是简单地复制文物图案,还是重构文化的精神内核?

当前文创产业面临的核心困境,在于对文化资源的理解仍停留在表象层面。远古图腾印上T恤、传统字画绘于扇面,这种"孩童刻画"式的开发模式,实则是将文化降维为视觉符号的粗暴挪用。故宫胶带年销十亿的盛况背后,暴露出的是文化阐释能力的贫乏。文创产品若仅满足于将文物图案商品化,则与普通纪念品无异,丧失了文化创意应有的思想深度。

文化土壤的深耕,要求我们突破"IP周边"的思维定式。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饰不仅是装饰图案,更是先民宇宙观的物质载体;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不单是艺术创作,而是多元文明交融的历史见证。真正的文创升级,应当着力于解码这些文化符号背后的精神谱系,将器物层面的"形似"提升为思想层面的"神似"。故宫开发的《胤禛十二美人图》APP之所以获得成功,正因其通过数字技术重构了古代宫廷的审美语境,而非简单复制画作。

文创产业肩负着文化转译的历史使命。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用当代语言讲述传统故事,是检验文创深度的关键指标。荷兰梵高博物馆将《向日葵》解构为色彩实验室,大英博物馆用AR技术重现木乃伊制作过程,这些案例表明:卓越的文创产品应当构建文化理解的桥梁。中国文创从业者需要培养"文化释读"的能力,既要精通文物考证的"小学功夫",又要掌握现代表达的"传播智慧"。

产业升级的根本在于价值重构。当文创产品能唤起人们对"道法自然"的哲学思考,能激发对"和而不同"的价值认同,文化传承才真正落地生根。这要求文创开发从"生产导向"转向"意义导向",在产品中植入可感知的文化体验。台北故宫的"朕知道了"胶带之所以引发共鸣,正因其巧妙转化了奏折朱批的权威语境,使之成为大众可参与的趣味表达。

站在文明传承的高度审视,文创产业的终极目标不应止于经济效益。当每一件文创产品都能成为文化基因的携带者,当每一次消费行为都转化为文化认同的建构过程,我们才真正实现了从"文化唇彩"到"精神重构"的产业跃升。这条路固然漫长,但值得所有文化守望者为之耕耘。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