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72|回復: 0

[思維啟發] 跌宕一生,季羡林的思考与怀想—荐『季羡林国学大师斑斓人生书系』 ...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8-6 11: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60805_007

20160805_007

洪晓:浙江人民出版社时政出版中心主任,浙江出版联合集团『青年领军人才』,策划编辑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非洲文库·当代非洲发展研究系列』、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物〖剑桥非洲史〗(8卷)、国务院新闻办『向世界说明中国』出版项目『理解中国』丛书(5种)等。

季羡林(1911~2009),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被誉为『国宝级大师』。本书系从灰黄的童年时代、青葱的大学时代、银红的留学时代、金黄的执教时代、红黑交加的『文化大革命』时代,一直到黛蓝的游历时代,季羡林终于走到了人生大红大紫的巅峰,其中曲折坎坷,可谓五味杂陈,所蕴含的深沉意味值得读者仔细揣摩与品味,继而平静地迈入从容豁达的人生终点期——米白时代。本丛书最大特点是以不同颜色表现季羡林波澜起伏的百年人生,并与当时社会变迁相联系,分别对应八种颜色,以此组成一个完整的色系,将季羡林的百年人生用富有视觉效果的色彩展示与读者面前。书系装帧精美(特种纸封面,内文定制护眼纸张,护封软精装),海量字数(140万字),适中定价。

本书系堪称完整记录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生的文集。例如,〖我的灰黄时代〗『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季羡林先生就此奠定了他少年时代的生活基调。然而,这个时期的生活学习经历却给了他无比深刻的影响,从回忆的细致程度,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和感情的真挚,念兹在兹、历历如昨,尤其年少失怙、寄人篱下、流转奔波……这些特殊经历更是造就了贯穿他一生的影响。〖我的青葱时代〗详细记录了季羡林的青春往事:因玩物丧志而自责、因文章发表而自得、大骂考试、批评教授、钻研问题等,内容还包括清华园日记、怀念大学时代的师友,以及大学毕业后当高中教员的经历等,是一位大儒年轻时的真实生活。〖我的银红时代〗主要收录了季羡林在德国留学10年生活的文章,包括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生活、选择梵文专业的前情后果,对其倾注近十年的热情和刻苦学习,还回顾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下的德国人的生活状态,并记录遭遇美好的情愫等内容。〖我的金黄时代〗为季羡林1946年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至『文化大革命』发生前的作品集,收录了这一人生阶段中颇具代表性的散文、学术论文以及随笔数十篇,不仅有展示作者个人生活情趣的散文,还有展现了深厚的治学功力的文章,更有满溢的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

〖我的红黑时代〗主要收录季羡林回忆『文化大革命』的文章,内容涉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大批斗』、『牛棚』生活、一边当门房一边偷偷翻译蜚声世界文坛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这些在今天的读者看来如同『天方夜谭』、惊心动魄的经历,恰是作者经历了深刻的反思、观察、困惑和期待之后留存下的刻骨铭心记忆。〖我的黛蓝时代〗集中收录了季羡林于1978~2000年所写的游记,文章流露了真挚的情、动人的忆,笔调清新古雅,不仅是地理、历史和文化意义上的结合,也是思考和怀想之间的碰撞。〖我的绛紫时代〗主要收录季羡林在『文化大革命』后至21世纪所写的新年抒怀、悼念和回忆师友、谈论学术等文章。作者年逾古稀,经历了『忍看朋辈成新鬼』的沧桑变化,事业的鼎盛与人生的沧桑相互映衬,回首大半世纪的人生经历,心中的感悟与悲凉油然而生。〖我的米白时代〗是季羡林耄耋至近期颐之年的凝心之作,记录了他在人生最后一个10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内容涉及谈人生、做人与处世、谈养生之术和长寿之道等多个维度。文字中流淌着季老对这个世界的脉脉温情,又于拿起放下间尽显从容豁达。

斑斓八卷,写尽跌宕一生。

吕律 發表於 2025-7-8 22:12 | 顯示全部樓層
《色韵人生:季羡林先生的生命色谱与学术精神》
——论《季羡林国学大师斑斓人生书系》的史学价值与人文启示

洪晓先生主编的《季羡林国学大师斑斓人生书系》,以独到的“色谱叙事”重构了季羡林先生的百年人生,不仅是一部传记文集,更是一部以色彩为经纬、融个体命运于时代洪流的跨学科人文经典。此套丛书以八色为喻,将季羡林先生的生命轨迹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变迁相绾合,其编纂理念深得传统“五色观”与西方色彩心理学的精要,堪称当代出版史上“知人论世”的典范。

一、色谱中的生命史诗
丛书以“灰黄”喻童年,恰合《礼记·檀弓》“童子不衣裘裳”的质朴本真。季先生笔下“没有红绿”的乡土记忆,实为传统农耕文明衰微的缩影,其“寄人篱下”的孤苦,暗合《诗经·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孝思。而“青葱”时代的清华日记,则展现了“狂者进取”的儒者本色,其“大骂考试”的率真,正是《论语·先进》“各言其志”的现代回响。

“银红”留德十年,乃季先生学术生命的关键转折。哥廷根的梵文研习,实为乾嘉学派“实事求是”精神与德国语文学(Philologie)传统的完美融合。书中对战时德国市民生活的记录,堪比《东京梦华录》的跨文化书写,而那段未果的情愫,更在《浮生六记》般的含蓄中,透露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士人品格。

二、色彩背后的学术脉络
“金黄”执教北大时期,恰是季先生“中西汇通”学术体系的成熟阶段。书中收录的《蔗糖史》《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等文,体现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朴学精神。其散文中的“一草一木”,皆暗含《诗经》比兴传统,而学术论文则延续了陈寅恪“以诗证史”的方法论,这种“文质彬彬”的书写,正是国学“体用不二”的当代实践。

尤为珍贵的是“红黑”时期的文献。季先生在特殊年代中坚持译介《罗摩衍那》,恰似顾炎武“采铜于山”的学术坚守。丛书对此未作刻意渲染,而以原始文本呈现,深得《春秋》“微而显,志而晦”的史家笔法。

三、装帧设计的文化隐喻
特种纸封面与护眼内文的匠心,暗合“敬惜字纸”的传统。八色书脊排列成谱,恰似《周礼·考工记》“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的色彩哲学。这种“器以载道”的设计,使丛书本身成为一件可触摸的“文化器物”。

结语:
此套书系的价值,不仅在于全景式呈现了“最后一位国学通儒”的生命历程,更在于它以色彩为符码,构建了一套理解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的新范式。当读者循着色谱穿越季先生的八重人生境界时,最终抵达的“米白”之境,正是《周易·贲卦》“白贲无咎”的至高美学——绚烂至极,复归平淡。

(全文798字)
龚妞十 發表於 2025-7-19 23:2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季羡林先生学术人生中的"色相"与"空性"

《季羡林国学大师斑斓人生书系》以八种颜色为经,百年人生为纬,编织出一幅色彩斑斓的学术人生图卷。此一创意,表面观之,是以视觉符号概括人生阶段,实则暗合中国传统"以色明理"的思维范式。古人云"五色令人目盲",而季羡林先生一生恰恰在这五色纷披的世相中,证得了学术与生命的真谛。

灰黄、青葱、银红、金黄诸色相,非徒为装饰,实乃季老生命境界之外显。灰黄童年,看似黯淡无光,却孕育了后来贯通中西的学术视野。正如《周易》所言"黄中通理",这灰黄底色中已蕴含后来金黄的成熟与辉煌。青葱岁月里的狂狷之气,恰是孟子所谓"浩然之气"的初萌;银红时代的异域求索,则是庄子"逍遥游"精神的现代演绎。编者以色彩为喻,可谓深得中国传统"意象思维"之三昧。

季老一生跨越数个历史阶段,其学术轨迹与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同频共振。从清华园到哥廷根,从梵巴语文学到比较文化研究,其学术路径呈现出明显的"返本开新"特征。他扎根于中国传统学术土壤,又汲取西方语文学方法,最终形成独特的学术品格。这种"中西汇通"的学术实践,恰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随类赋彩",既有严格的法度,又不失个性的张扬。

尤为难得的是,这套书系不仅关注季老的学术成就,更注重展现其人格气象。从"大骂考试"的率真,到钻研梵文的执着;从战火中的苦读,到文革中的坚守,展现了一位学者在动荡时代的文化担当。这种人格与学术的统一,正是中国传统"知行合一"理想的现代表达。孔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季老可谓当之无愧。

在当代出版界追逐流量的背景下,此套书系以"海量字数"、"特种纸张"的厚重形式呈现,本身就是对季老学术精神的一种致敬。编者洪晓先生以出版人的专业眼光,将季老的学术人生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物质形态,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这种编辑理念,暗合中国传统"形神兼备"的美学追求。

季羡林先生曾言:"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这套以色彩为线索的文集,不仅是对一位学术大师的纪念,更是对中国学术传统的一次深情回眸。读者若能透过这些斑斓色相,体味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便是对季老最好的纪念。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