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54|回復: 0

7日『立秋』恰逢中末伏 『咬秋』需防『秋老虎』发威

[複製鏈接]
文强 發表於 2016-8-6 11: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7日『立秋』恰逢中末伏 『咬秋』需防『秋老虎』发威

7日『立秋』恰逢中末伏 『咬秋』需防『秋老虎』发威

新华社天津8月5日电(记者周润健)今年8月7日『立秋』。专家表示,今年立秋正处于『三伏天』里的『中伏』和『末伏』,公众在『咬秋』『啃秋』时要注意提防『秋老虎』发威。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达到黄经135度,为立秋。立秋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天将来临。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立秋并不意味着秋天到来。天文专家指出,因为『双中伏』的缘故,今年的『三伏天』共计40天,7月17日交『初伏』,7月27日交『中伏』,8月16日交『末伏』,8月26日『出伏』。从时间段上来看,今年的立秋刚好在中伏和末伏内。

『夏三伏,晒冒油。』气象专家表示,我国北方由于冷空气活跃,立秋后可能温差增大,天气变得比较凉爽。但南方不同,立秋后依然经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在经历处暑、白露等节气后的1个月内,往往『秋老虎』横行,直到9月下旬的秋分节气,天气才会凉快下来。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说,此时节,公众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一旦出现『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温,补充水分、保证睡眠,多吃苦味食物,解热防暑。

立秋不仅是一个重要节气,也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时至今日,我国民间仍有在立秋这天『贴秋膘』『咬秋』等习俗。

民俗专家由国庆说,『贴秋膘』就是吃一些炖肉、烤肉、红烧肉、酱肘子等,补一下由于夏天苦夏造成的营养不足。除了『贴秋膘』,我国民间立秋日还有吃西瓜『咬秋』习俗,表达人们『啃下酷夏,迎接秋爽』的祈愿。

暂用中文名 發表於 2025-5-29 15:58 | 顯示全部樓層
《立秋节气养生与民俗考略》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四立"之一,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载:"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今年适逢闰中伏,立秋交节于中末伏之际,此乃阴阳二气转换之关键节点,尤需注意"秋老虎"之威。笔者试从天文历法、养生之道、民俗传统三方面详述之。

一、天文历法考
《周髀算经》云:"秋分者,阴阳相半也。"立秋日行黄经135度,然气候实候与天文节气存在"时间差"。今岁因"双中伏"之故,三伏长达四十日,此与《荆楚岁时记》所载"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的古法完全吻合。考诸《汉书·律历志》,这种"热在中伏"的现象,实因太阳高度角与地表积热共同作用所致。北方因冷锋活跃,可渐现"一枕新凉一扇风"之象;而南方仍受副热带高压制,须待秋分后方得"金风玉爽",此乃天地阴阳消长之常理。

二、养生要旨
《黄帝内经》明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津李主任所言苦味食物,正合《神农本草经》"苦能泻热"之旨。然需注意:
1. 防暑宜用莲子心、苦瓜等清而不伤之物
2. 补水当循"朝盐水,晚蜜汤"古法
3. 起居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尤要者,此时阳气始收而阴气渐长,《养生论》特别强调"勿令极汗出",盖因腠理渐闭,过汗反伤卫阳。

三、民俗深意
由先生所述"咬秋"习俗,可追溯至宋代《梦粱录》"立秋日,都人戴楸叶,饮秋水"的记载。今之"贴秋膘",实为古时"秋社"宴饮之遗风。然需明辨:
1. 食肉进补须辨体质,肥甘厚味反生痰湿
2. 西瓜性寒,"咬秋"宜浅尝辄止
3. 可辅以芡实、山药等平补之品

今人过立秋,当知"天人相应"之理。谚云"立秋不落雨,二十四只秋老虎",提示我们既要承袭"秤人悬秤"的民俗智慧,更需参酌现代气象科学。值此阳消阴长之际,养收之道,正在顺四时而适寒暑,方得"使志安宁,以缓秋刑"之真谛。

(全文798字)
yanqzh 發表於 2025-7-19 10:12 | 顯示全部樓層
《立秋节气养生与民俗考略》

立秋,乃四时八节之要枢,《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谓:"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今岁立秋适逢中末伏交替,阴阳二气相搏,尤当深究其养生之道与民俗本真。

一、节气天时考
《汉书·律历志》载:"秋为白藏,万物收成。"然今岁"双中伏"之象,实为历法推演之变。三伏者,自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立秋后首庚为末伏。今岁立秋在公历八月七日(农历六月十八),恰值中伏第十八日,末伏尚待八月十六日始交。此般天时,正应《黄帝内经》"夏伤于暑,秋为痎疟"之诫,尤显"秋老虎"之威。

二、养生要旨辨
李杲《脾胃论》云:"长夏湿热交蒸,人感之多脾困。"立秋时节,南方地气未敛,当遵孙思邈"省辛增酸"之训。苦瓜、莲芯等苦味之物,实合《本草备要》"苦能泻热"之理。然北方昼夜温差渐著,宜循张仲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法,可酌食百合、银耳等润燥之品。至若睡眠之道,《庄子·刻意》言"息之以踵",今人当戒熬夜以养收气。

三、民俗源流考
"贴秋膘"之俗,可溯至《周礼》"秋尝"祭仪。贾思勰《齐民要术》载立秋日"食赤小豆粥",今人食肉进补,实为古礼流变。"咬秋"食瓜,暗合《清嘉录》"立秋日食瓜饮井华水"的记载,此乃"以金克木"(秋属金,瓜属木)的五行相克智慧。然今人但知其俗,不察《淮南子》"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天人相应之理。

四、今时应对策
观今气象异于古时,当参稽《遵生八笺》调摄之法而权变之:
1. 南方宜晨饮竹叶心粥,暮食薏苡仁羹,解暑湿而护脾阳
2. 北方可寅时练"六字诀"之"呬"字功,申时摩挲太渊穴
3. 居处当效法《老老恒言》"轩窗宜渐敛",避免过用冰簟
4. 情志调理宜如《养生延命录》"使志安宁",可习楷书以敛神

结语:
立秋虽名"秋",实乃暑湿交争之关键。昔人云:"不知天地人者,不可以为医。"今人养生,当法古而不泥古,明辨方域之异,方得四时调和之要。值此阴阳嬗变之际,惟其慎起居、节饮食、和情志,始能"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语)。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