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43|回覆: 0

[氏族] 中巴鐵路開建曝出駭人消息:絲綢之路的重建將改變中國...

[複製連結]
國學萌 發表於 2016-7-31 22: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絲綢之路的重建將改變中國西部的民族結構


【中巴鐵路開建曝出駭人消息:西部將有危機?】


中巴鐵路,中吉烏鐵路將開建,國家發改委也到巴基斯坦那邊,落實國家領導關於鐵路,公路建設,共建經濟走廊的重要共識。


之前有關穆斯林在歐洲人數的不斷增長,改變了當地政治社會結構,令歐洲基督教人活得小心翼翼。


流覽中巴鐵路,中吉烏鐵路有關情況,發現情況很不同尋常,覺得國家有關方面可能低估這樣做的後果。


由於漢族一胎化,維族出生率居高不下,因此,漢族人口與穆斯林相比,處於劣勢。南疆和田,喀什,克州,漢族人口不到5%。而且,上馬中巴鐵路,中吉烏鐵路,在喀什市對接上,為此,極為仔細看了下,發現問題嚴重了。周邊中亞,南亞,西亞等穆斯林國家居然形成鐵路連通了,這樣,處於中心位置的喀什,無疑是繁榮中心,由於開通客貨運,必將吸引更多其他國家穆斯林前來居住,地廣人稀的中國新疆成為周邊國家穆斯林爭相前來定居的地方,假結婚,非法居留,非法移民,逾期居留,將是無比頭痛的問題。加上繁多的語言,使得日常穆斯林社會管理困難重重,尤其是漢族人口處於劣勢的情況下。


第二個問題,鐵路的貫通,使得周邊穆斯林大聯合,印度毗鄰巴基斯坦的有2億穆斯林,巴基斯坦1.8億,中國新疆1400萬,中亞五國6500萬,阿富汗2800萬,伊朗8000萬,土耳其8000萬,居然超過6億。


一旦開通中巴鐵路,中吉烏鐵路,中國新疆可能失控,甚至波及西藏,青海。畢竟他們宗教感情超過社會情懷。


另外,即將開建的中巴鐵路全長超過2000公裏,緊挨着阿富汗,伊朗一側修建,使得它們未來很容易對接,畢竟巴基斯坦跟伊朗,印度早已通了火車。明眼人不難發現,中巴鐵路使得印度境內穆斯林,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超過4億穆斯林教徒跟中亞穆斯林穆斯林聯合起來,使得地廣人稀的中國新疆處境極為不妙,在新疆這種情況下,有可能演變成中國跟周邊6億穆斯林衝突的導火線,危及中國同整個穆斯林世界關係。


超過2000公裏的中巴鐵路,只有中國技術做得到,青藏鐵路為證。一旦中巴鐵路修成,沒有連綿崑崙山,珠穆朗瑪峯,超過千裏不毛之地阻隔,數量龐大的巴基斯坦穆斯林徹底跨過天險,大規模進入中國新疆,定居,工作,生活,一個對漢族不太友善的維吾爾,加上穆斯林天下本一家的思想,一旦他們來了,本來人口處於劣勢新疆漢族,勢必更加艱難,更何況後面還有印度穆斯林,阿富汗,伊朗,甚至孟加拉的,遠遠超過6億人口啊。


當年荷蘭接納大量穆斯林,加上穆斯林的超高的生育率,使得荷蘭白人活得很壓抑。最近,荷蘭議員到澳大利亞訪問,居然對着鏡頭失聲痛哭,悔不當初。


因此,巴基斯坦政府歷屆政府相當熱衷,不斷向中國政府和國家領導人推銷,最近居然成功,兩國政府達成了共建中巴鐵路公路的重要共識,共建經濟走廊,居然沒有考慮到巴基斯坦1.8億人口規模,客運,貨運開通後,龐大人口跑到新疆,中國西部邊疆的穩定將受到威脅,政府需要慎重考慮,不能被表面的經濟利益蒙蔽,要考慮重大戰略利益。


最近美國和它的盟友在南中國海的戰略壓力,使得中國領導人和政府作出向西看的戰略決策,跟巴基斯坦一拍即合。一旦開通中巴鐵路,公路客運,貨運,沒有崑崙山,珠穆朗瑪峯,和無盡冰川荒地的阻隔下,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 ,阿富汗的穆斯林將長驅直入,緊逼新疆。


其實,極端穆斯林恐怖主義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才是美國心腹大患,前幾天的肯亞恐怖屠殺,和美國對敘利亞,伊朗,朝鮮的制裁,可見一斑。


中國人可以到美國留學,定居,買房,領導人也受到熱情招待,美國在中國和日本關於釣魚島爭端上也謹慎言行,儘管政治理念和國家利益有不一致的地方,但中美兩國也能和好。


為此,鑑於中國新疆周邊穆斯林國家高生育率,應該廢除漢族一胎化,實行自主生育率,加上晚育,超過房價,漢族生育率能保持正常人口更替也不錯了。


設想,中巴鐵路沒有建,中吉烏鐵也沒有建,崑崙山,連綿不斷的山峯沒有打通,中巴崑崙公路沒有加寬,我們可以無視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伊朗人口流動,沒有中吉烏鐵路連通中亞,西亞,喀什只能依賴北疆運輸貨物,使得漢族,維吾爾因為利益能夠和平相處,一旦中巴鐵路,中吉烏鐵路開通,維吾爾能夠獨立自主發展經濟,壯大自身,發展跟其他國家穆斯林關係,使得民族關係進一步對立,甚至造成中國跟穆斯林世界對立。


有時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在有巨大地理障礙的條件下,巴基斯坦的龐大穆斯林人口才會不往中國當做泄洪的閘門口。但是,如果中巴之間的邊界天塹變通途了。那麼,我認為中國是不可能阻擋如潮水般湧向西域的巴基斯坦穆斯林的!要知道,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的穆斯林人口合起來不少於5億!


今天法國的教訓就是由於當年僅僅考慮經濟利益而對穆斯林移民數量和繁殖能力估計不足導致的。再一點,中國新疆本身就是個穆斯林火山地帶,而巴基斯坦阿富汗則是眾所周知的世界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溫床之一。我們很可能『中巴高速公路和鐵路』項目必須要慎行。不要高估自己對新疆的管制能力!


這個大交通項目一旦實施,其伊斯蘭人口大規模失控進入新疆的後果可能鑄成我們以及我們的後人哭都來不及的大錯!就像今天的法國,甚至更嚴重!


來源:獅子王(朋友圈滿)  原標題:絲綢之路的重建將改變中國西部的民族結構

感到四四 發表於 2025-7-23 09:35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絲路重建與文明交融之道】

一、歷史維度:絲路本為文明交融之紐帶
考諸【漢書·西域傳】【大唐西域記】所載,張騫鑿空、玄奘西行之時,西域本為多民族共居之地。高昌"有漢魏遺黎",疏勒"貨市交雜",恰證絲路生命力正在於多元文明交匯。今之基建,實為古道新詮,非無端之變也。

二、人口結構之辨:動態平衡的治理智慧
1. 生育率差異乃階段性現象:觀【周禮·大司徒】"以蕃鳥獸"之喻,人口消長本循自然之道。今新疆實施【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各族生育政策已趨協調,2022年統計顯示南疆漢族人口實佔8.7%,且城鎮化加速推動人口自然流動。
2. 交通便利與人口管理之辨:昔班超治西域"寬小過,總大綱",今之邊境管控技術遠勝漢唐。生物識別、電子圍欄等現代治理手段,較之唐代"過所"制度更顯精密,非法移民問題可控。

三、地緣文明觀:以和合化解衝突
1. 數字之惑當解:6億穆斯林之數乃靜態疊加,實則各國利益殊異。波斯與突厥歷史齟齬,中亞五國世俗化明顯,豈能簡單歸為整體?此正如【孫子兵法】"知彼知己"之誡,不可混淆群體與個體。
2. 經濟融合的穩定效應:考北宋泉州蕃坊之制,蕃商聚居反助海絲繁榮。今喀什自貿區實施"嵌入式發展",通過產業協作構建利益共同體,正合【管子】"倉廩實而知禮節"之理。

四、文化應對:重振華夏包容之道
1. 語言非障,反為橋樑:清代新疆設"托忒學"培訓多語人才,今可效法。語言差異恰如【爾雅】釋詁之需翻譯,現代教育體系完全可解。
2. 宗教管理宜循古法新用:參照唐代"薩寶府"管理祆教之制,今之伊斯蘭教中國化方向,實為"修其教不易其俗"傳統的現代表達。

結語:
【周易·繫辭】云"窮則變,變則通",絲路重建非危機而是契機。昔左宗棠收復新疆時奏稱"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今之基建實為新時代的"以通制隔"。當以動態發展觀審視人口流動,以精細化治理替代靜態擔憂,方合【大學】"新民"之道。華夏文明歷來善化胡風為夏韻,此乃五千年未絕之真諦,今人豈可失此文化自信?
葉住秒 發表於 2025-7-26 18: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絲路交通與文明交融之道——兼議中巴鐵路之文化意義】

今聞中巴鐵路興建之議,頗有論者憂心西域民族結構之變,此乃"見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之慮也。考諸史冊,絲綢之路本為文明交融之通衢,非獨商貿往來,實乃"和而不同"之大道。今試以國學視角析之。

一、交通興則文明盛,此乃歷史恆常
【周易·繫辭】云:"舟楫之利,以濟不通",漢唐盛世正因鑿空西域而致萬國來朝。張騫持節西行,非唯寶馬葡萄之獲,實開"胡越為一體"之局。明人丘濬【大學衍義補】言:"道路通,則民志定",今之鐵路猶古之駝鈴,乃文明對話之新載體。西域自古為多元文明交匯之地,疏勒(今喀什)在唐時即有祆教、佛教、伊斯蘭教並存之盛況,何曾因交通便利而生亂?

二、人口消長當觀其德,非計其數
【論語】有云:"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今人憂穆斯林人口之增,實未解"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之深意。清人龔自珍【西域置行省議】早已預見:"回部之俗,久染華風",乾隆年間西域穆斯林學者馬注著【清真指南】,融伊儒之道,可見文化交融自有其道。今之鐵路貫通,正宜以中華文教為紐帶,使"聲教訖於四海",何須以"非我族類"為懼?

三、邊疆治理在道不在術
【尚書·禹貢】載"西被於流沙",其要在"修其教不易其俗"。唐太宗置安西都護府,清乾隆設伊犁將軍,皆以"因俗而治"為要。今日之憂,當思王夫之【讀通鑑論】所言:"拓地非難,守之為難"。鐵路之建,實為經濟民生計,若輔以文化潤疆之策,推廣雙語教育,振興傳統技藝,使各族共享發展之利,則何來"失控"之虞?昔左宗棠收復新疆即奏請"置省設學",今人豈可反不如古?

四、文明對話貴在通變
【易經】有云:"窮則變,變則通"。歐洲移民之困,在於文化壁壘未消;中國之治,當效法古人"禮別異、樂和同"之智。元朝回儒劉智著【天方性理】,會通儒伊;清代吐魯番額敏和卓助平準噶爾,皆證文化交融之可能。今日鐵路貫通,恰為展示中華文明包容性之機,豈可因噎廢食?

結語:
太史公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中巴鐵路之建,當以"通"達天下,以"和"安邊疆。吾輩當記管子之言:"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唯守"禮義廉恥"之教,持"海納百川"之量,方能使絲路重現"胡商蕃客,絡繹於途"之盛,而無"以鄰為壑"之憂。邊疆之安,在民心不在鐵軌;文明之興,在交融不在隔絕。願決策者深鑒之。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