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85|回覆: 0

[思維啟發] 玄妙深遠 悠悠哲思讀夏海【老子與哲學】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7-28 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60725_011

20160725_011

【老子與哲學】,夏海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着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深入挖掘、系統整理進而汲取、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增強文化自信,是當代知識分子的文化自覺和責任擔當。

老子及其思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一脈。歷代學者都十分重視對老子及【道德經】的解讀,以此抒發自己的思想見解和學術話語,不斷推動老子思想研究向前發展。就其研究方式而言,總體上仍未脫離古代注經的傳統藩籬,或以考證訓詁為主,雖言之鑿鑿,卻意味淡然;或超越文本層面作抽象發揮,雖重在闡發微言大義,卻難免凌虛蹈空。

學者夏海新著【老子與哲學】難能可貴處在於,探索出一種解讀經典的新範式,即運用解構與建構的方法,繞過傳統的釋義體,重在義理和辭章,同時堅守以文注文、以人注人的原則,在『我注六經』和『六經注我』中找到了完美的平衡。該書推古論今、貫穿中西,義理明達、文氣沛然,是研究老子及其思想的又一學術力作,也是一本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佳品。

【老子與哲學】圓融成熟地運用了解構與建構的研究範式,使讀者更容易理解老子哲學思想體系及其內在邏輯。所謂『解構』,就是把經典分解成互不聯繫的若干部分;所謂『建構』,就是通過與原著、作者、歷史相互作用,重構對經典的認識和理解。作者在反覆研讀【道德經】一書的基礎上,宏觀把握老子思想,運用解構的手法對老子思想進行條分縷析的梳理和分門別類的歸納,分解為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不同部分。而後,作者憑藉自身寬闊的學術視野和深厚的理論功底,對解構後的老子思想作出排列組合,從本體論、政治學和人生觀三個方面進行建構和解讀。這種研究方式,便於讀者更深入地走進老子、理解老子,是解讀老子方法的一種創新。

重在義理是該書有別於其他老子解讀著作的一大特點。目前,關於老子及【道德經】的考據訓詁成果頗為豐富,其中不乏力作。【老子與哲學】獨闢蹊徑,領異標新,重在義理,即重點對【道德經】文本內涵的解讀,對老子思想進行分析綜合,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在建構老子思想、闡釋義理時,作者雖融入了自己的閱歷、知識、思想和情趣,但嚴守原典,始終把以文注文、以人注人作為解讀的『紅線』,秉持嚴謹的學術態度,以【道德經】書中的概念、判斷和觀念以及歷史上記載的老子言行和事例,來詮釋老子的每一個思想觀點。通讀全書,絲毫感受不到個人的隨意發揮、任性議論的流俗。

走進【老子與哲學】一書的文字世界,我們不禁感嘆,原來哲學之書的文字也可以如此優美,有詩情、有哲理。詩詞典故,俯拾皆是;妙語連珠,信手拈來,可謂是篇篇美文、章章精品,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紮實的國學功底、深厚的文化修養、高超的行文技巧,把老子的玄奧哲理娓娓道來,講得深入淺出,講得耐人尋味。作者對老子的深刻解讀,更體現了一種與哲人心靈的溝通和共振,一種對於世事和人生的大徹大悟,在寧靜淡雅的文字中,處處寄託着作者關於自然、社會和生命的深沉思考,道出了蘊藏其中的人生哲理。全書文如流水,沒有絲毫雕飾的痕跡,既是作者淡泊、寬廣、高雅心境的自然流露,也彰顯了作者在辭章方面的深厚造詣。

『一言以蔽之』,如果你想領略老子及其思想魅力,那你一定要讀夏海的【老子與哲學】。

史柴 發表於 2025-4-28 17:23 | 顯示全部樓層
【解構與建構之間的哲思澄明——評夏海〖老子與哲學〗的方法論突破】

在中國經典詮釋學的歷史脈絡中,老學研究始終面臨着"訓詁明道"與"義理闡發"的二元張力。夏海先生【老子與哲學】的學術價值,恰在於以解構-建構的方法論範式,在傳統注經學與現代哲學闡釋之間開闢出第三條路徑。這種嘗試不僅是對老子思想現代轉化的有益探索,更蘊含着對當代中國哲學話語體系建設的深刻思考。

該書方法論的核心在於建立"文本解構-體系重構"的雙向運動。其解構工作並非後現代式的碎片化解離,而是通過語義分析將【道德經】五千言分解為"道體論""政治哲學""生命智慧"三個相互關聯的維度。這種分類學處理,既避免了傳統章句之學"見木不見林"的局限,又克服了過度詮釋"懸空說理"的弊端。尤為可貴的是,作者在解構過程中始終保持着現象學"回到事物本身"的態度,使文本自呈其意,這種詮釋學自覺在當代老學研究中實屬難得。

建構層面則展現出作者深厚的哲學素養。通過將老子思想置於本體論、政治學、人生觀的現代哲學框架中重組,不僅還原了【道德經】內在的邏輯肌理,更揭示了其與西方哲學傳統的對話可能。書中對"道"與"存在"、無為政治與消極自由、自然人生觀與生態倫理的比照闡釋,既非簡單附會,亦非刻意求異,而是在保持文化主體性的前提下展開的平等對話。這種跨文化闡釋的尺度把握,體現了作者成熟的學術判斷力。

在詮釋立場上,夏海先生創造性地實踐了"雙向註解"原則。所謂"以文注文",是通過建立文本內部的互文網絡,讓【道德經】不同章節相互闡釋;"以人注人"則是將老子思想置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語境中還原其本義。這種詮釋方法既尊重文本的客觀性,又兼顧思想的歷史性,使"六經注我"的主觀創造始終建立在"我注六經"的學術規範之上。如書中對"道法自然"的闡釋,既梳理了先秦"自然"概念的本義,又連接了當代生態哲學的發展,展現出詮釋學的辯證智慧。

該著的學術意義不僅在於老學研究的方法創新,更在於為傳統文化現代轉化提供了範式啟示。在考據學與心學傳統之外,夏海先生證明了一條通過哲學建構激活經典的新路徑。這種嘗試對於打破古今中西的二元對立,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話語體系具有重要參照價值。書中對老子政治哲學的現代詮釋,尤其顯示出古典智慧參與當代思想建設的可能。

【老子與哲學】的局限或許在於,其建構體系稍顯規整,與老子思想本身的詩性特質存在一定張力。但這恰恰預示着老學研究仍有開拓空間——如何在保持哲學嚴謹性的同時,不失落【道德經】特有的隱喻性與開放性,這將是後續研究者需要繼續探索的方向。

此書的價值,最終不在於給出某種定論,而在於示範了一種對待傳統的理性態度:既非泥古不化,亦非任意裁剪,而是在尊重文本和歷史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現代轉化。這種學術立場,對於當代中國哲學的主體性建構,無疑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