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404|回復: 0

[医药资讯] "广东省中医师承"项目启动,"江湖郎中"也可执证上岗

[複製鏈接]
无端 發表於 2016-4-28 08: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一说起民间中医,很多人都会联想到『江湖郎中』的形象。而大部分民间中医也不具备医学专业学历,没有相关机构认证的从业资格。4月25日,『广东省中医师承』项目在广州正式启动,这意味着,『江湖郎中』可以延续传统的『师承』方式,接受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在通过一系列考核后,能够执证上岗了。

中医承载着丰厚的人文、哲学底蕴,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瑰宝。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法规,促进中医药事业朝规范化方向发展。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

但有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城市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村等基层地区的卫生院、卫生站都很少开设中医服务。『基层的人才少,基础薄弱,成为制约传统医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广东省中医药局副局长李梓廉认为,『广东要推进建设中医药大省和中医药强省,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才。』

4月25日下午,『广东省中医师承』项目在广州正式启动。『江湖郎中』可以延续传统的『师承』方式,接受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在通过一系列考核后,能够执证上岗了。在这一过程中,学员和指导老师要签订师承关系合同,并经过公证处公证后生效。每名指导老师每年只允许带教两名学员,学习期满后,学员可以根据老师的意见申请参加出师资格考试。取得『出师证』并经历一年的临床实习之后,学员才能参加传统医学师承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我国现有的师承制度下,指导老师带领的学员大多是有两年以上从业资格的主治医生。』李梓廉介绍,但『广东省中医师承』项目是以服务普通大众为起点的,主要针对不具备医学专业学历和资格的人员。

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医院的专家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期间,由广州医学师承教育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学员和指导老师的对接,并提供相关信息咨询服务,并推动教学工作。目前,该项目已经招收了100多名学员。(〖南方日报〗 记者 曹斯 实习生 符畅

松禅 發表於 2025-7-10 16: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师承制度对中医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意义——兼评广东省中医师承项目》

广东省启动中医师承项目,实为传承岐黄之术的重要举措。此举既延续了"师带徒"这一中医千年传承之根本,又为民间经验医学开辟规范发展之新途,可谓守正创新之典范。

考诸中医传承史,师承教育实为学术延续之命脉。《黄帝内经》载雷公受业于黄帝,张元素传道李东垣,皆以口传心授为要。明清以降,太医院设教习所,地方有医学提举司,形成"官学"与"私授"并行的传承体系。民国时期恽铁樵办中医函授,开现代师承教育之先河。今日广东省此举,实为传统师承制度在现代执业资格体系下的创造性转化。

该项目设计颇具深意:其一,以公证合同确立师徒关系,既承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伦理传统,又符合现代契约精神;其二,限定导师年带教二人,暗合"因材施教"的古训;其三,设置临床实习与阶梯考核,体现"由技入道"的修行次第。此三重设计,使民间经验医学得以在规范框架内延续生命。

然须警醒者有三:一防重术轻道,当以《大医精诚》为训,培养医德;二防标准僵化,宜保留"三因制宜"的辨证空间;三防商业异化,须坚守"医乃仁术"之本。昔年孙思邈言"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今之师承教育,当以"精诚"二字为衡准。

广东省此举,实为破解基层中医人才困局之良方。数据显示,我国每万人口中医执业医师数仅6.4人,基层缺口尤甚。通过规范师承教育,可使民间"活态传承"获得合法身份,使青蒿素式的民间智慧不致湮没。然长远观之,仍需构建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并行的"双轨制",方能使中医传承既不失其本,又合乎时宜。

《礼记》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道出师承积累之重。今广东省开风气之先,倘能持守"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之原则,或可为中医人才培养辟出新径,使千年岐黄之术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
hahafugui 發表於 2025-7-26 22:58 | 顯示全部樓層
《师承正道:论广东省中医师承项目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

广东省启动中医师承项目,实为振兴岐黄之术的重要举措。此举非但为民间医者开辟正途,更深层次地体现了中医传承"法古而不泥古"的智慧。笔者以为,此项目蕴含三重深意:

其一,正本清源,延续道统。中医传承历来有"师者,医之模范"的传统,《黄帝内经》中黄帝师事岐伯,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皆为师承典范。今以公证形式确立师徒关系,既承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又赋予其现代契约精神。每师限带二徒的规定,暗合《礼记》"敬业乐群"之教,确保传承质量。

其二,补偏救弊,平衡发展。当前医疗体系存在"重院校轻师承"的偏颇,犹如《周礼》所云"医师掌医之政令"。项目突破学历桎梏,使民间经验与学院理论得以交融。观历代名医,如华佗、孙思邈皆非科班出身,其成就印证了《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哲理。

其三,经世致用,服务民生。项目设计体现"知行合一"的实践智慧:理论学习-临床跟师-资格考试的三阶递进,符合《大学》"格物致知"的为学次第。特别是一年临床实习的要求,正是对《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诊断精神的现代诠释。

然需警醒者有三:一防"速成"之弊,中医讲究"大器晚成",当避免考核流于形式;二防"重术轻道",当以《大医精诚》为训,培养德术兼备之才;三防"偏守一隅",应鼓励学员博采众长,勿固守门户之见。

昔孔子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广东省此举既守正又创新,为中医药传承开辟新径。若能持守"慎终如始"的态度,假以时日,必能培育出更多"上工治未病"的苍生大医,使岐黄之道薪火相传,惠泽后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