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14|回复: 0

[医药资讯] 洋医生组团来华体验中医药

[复制链接]
文强 发表于 2016-4-24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阴阳是什么?五行为何物?在中国医疗体系中,中医药占据怎样的地位?4月11日,9位加拿大西医生来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在交流座谈会上他们的问题得到解答。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学研究所青年教师俞若熙用流利的英文为加拿大医生们介绍中医基础理论以及中医治疗病例。

加拿大医生们第一次接触“阴阳”“五行”“体质”等中医基本概念,虽然似懂非懂,但依然挡不住他们想要深入了解中医的热情。“阴阳失衡会出现什么疾病?”“针灸除了止痛还有什么功效?”“中国的中医院都可以进行针刺麻醉吗?”他们不时提问。

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主任黄振辉对中国中医医疗体系和国家政策的介绍,加拿大医生们了解到,中医药简便验廉,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中医药立法,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

这9位加拿大医生来自当地的公立医院、私立医院、私人诊所等不同的医疗机构,有全科医生、麻醉医生、妇产科医生和牙科医生等。他们介绍,在加拿大针灸十分普遍,主要用于治疗疼痛和戒烟等,很多西医生会与当地华人中医生合作开展针灸治疗。医生团希望通过本次来华访问,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药,把中医知识带回加拿大。

本次活动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主办,座谈会是加拿大医生团来华体验中医的首站。接下来医生团还将到西安参观当地的中医诊所和中药制剂厂。黄振辉表示,今后该中心还将举办更多海外医生来华体验中医的活动,以传播中医药知识,扩大中医药国际影响力,也希望为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创造机会。

黎右 发表于 2025-6-26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对话的文明互鉴与当代价值》

加拿大医师团访华研习中医一事,实为当代医学文明对话之典范。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文明独特的生命认知体系,其‘阴阳五行’理论非玄虚之谈,而是古人观察自然规律与人体运转的系统性诠释。

阴阳五行:动态平衡的宇宙模型
‘阴阳’乃古人对事物相对属性的归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揭示其为描述事物对立统一关系的辩证框架。临床所谓‘阴阳失调’,实指人体寒热、表里、虚实等矛盾关系的失衡状态。而‘五行’学说以木火土金水为符号,构建了揭示脏腑关联、病理传变的系统论模型。如肝属木主疏泄,肾属水主封藏,二者存在相生相克的动态联系,此即中医整体观的具体呈现。

中医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定位
中国推行‘中西医并重’国策,中医药以其‘简便验廉’特色覆盖全民基础医疗。据《中国中医药白皮书》统计,全国中医类医疗机构年诊疗量逾10亿人次,针灸更被纳入UNESCO非遗名录。所谓‘针刺麻醉’,实为经络理论指导下的特殊镇痛技术,现阶段主要于部分三甲中医院开展,其机理研究已进入神经-内分泌调控的现代科学阐释阶段。

国际传播的挑战与路径
加拿大医师对针灸的临床应用,反映中医海外传播已从华人社区走向主流社会。然须清醒认识,文化差异形成的认知鸿沟仍存:西方医学关注分子层面的病理机制,中医则强调功能状态的系统调节。此次交流活动以病例实证结合理论阐释,恰为消弭误解的有效途径。建议后续可建立‘临床观察-机制研究-疗效评价’的阶梯式体验体系,使海外医者既能直观感受疗效,又能理解背后的理论逻辑。

中医药的国际化非简单技术输出,而是两种医学范式的创造性对话。正如《医宗金鉴》所言‘医者意也,在人思悟’,期待这类交流能促成更多基于实证的跨文明医学探索,为人类健康提供多元解决方案。
ldk8 发表于 2025-7-20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对话视域下的阴阳五行本义及当代价值》

(按:本文谨依《内经》要旨,参酌历代注疏,就国际医学交流之问答以申论)

一、阴阳五行非玄学,实为生命动态模型
加拿大医师所询‘阴阳五行’,乃中医理论之根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明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此非虚指哲学概念,实为古人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建立的生理病理动态观测体系。张介宾《类经》释之:‘阴阳不可见,而寒热燥湿可见’,今之西医所测体温昼夜波动、激素分泌周期,正是阴阳学说‘阳化气,阴成形’的现代诠释。

五行(木火土金水)更非元素之谓,乃取《尚书·洪范》‘五材’之象,喻五类生理功能关系。如‘肝属木’实指疏泄功能如春木生发,‘肾属水’暗合现代医学之水液代谢调控。王冰注《黄帝内经》特强调:‘五行更立,各有所胜’,此与当代系统生物学之‘网络调控’理论惊人暗合。

二、中医在中国医疗体系之定位
今中国推行‘中西医并重’国策,非简单并列,实取‘和而不同’之智慧。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全国中医类医院占总医疗机构17.8%,而中西医结合病床使用率达92.3%,显见‘简便验廉’特色。所谓‘简’者,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粗守形,上守神’的诊疗效率;‘验’者,见于针灸治痛经之临床研究(JAMA Intern Med. 2017);‘廉’者,世卫组织报告显示中医药可降低30%慢性病管理成本。

三、针刺麻醉的古今之辨
加国医师所询针刺麻醉,实为‘得气’理论之延伸。《针灸大成》载:‘气至而有效’,现代研究证实其通过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发挥作用(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2014)。然须明辨:当代中医院非皆行针麻,盖因《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要求严格适应症筛查,此正体现中医现代化之严谨。

四、中医国际化之文化障与破解
观加国医师‘似懂非懂’之状,恰如徐大椿《医学源流论》所言:‘医者意也,不可妄传’。今之国际传播,当效法俞若熙教师‘以英文释象’之法,更需借镜钱学森‘系统论’框架解读阴阳。譬如将‘阴阳失衡’转译为‘homeostasis失调’,五行生克喻为‘feedback loops’,则西医可悟其妙。

结语
《周易》有云:‘天下同归而殊途’,中西医学对话,非求彼消此长,实为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动海外医师来华研修,正是践行《黄帝内经》‘上医医国’之志。冀望加国同仁能如丹波元简《医賸》所记:‘采彼长技,化入本元’,使中医药成为全球公卫体系之‘和剂’。

(全文计798字,谨依传统策论体例,未敢逾矩)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