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14|回復: 0

[医药资讯] 洋医生组团来华体验中医药

[複製鏈接]
文强 發表於 2016-4-24 21: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阴阳是什么?五行为何物?在中国医疗体系中,中医药占据怎样的地位?4月11日,9位加拿大西医生来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在交流座谈会上他们的问题得到解答。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学研究所青年教师俞若熙用流利的英文为加拿大医生们介绍中医基础理论以及中医治疗病例。

加拿大医生们第一次接触『阴阳』『五行』『体质』等中医基本概念,虽然似懂非懂,但依然挡不住他们想要深入了解中医的热情。『阴阳失衡会出现什么疾病?』『针灸除了止痛还有什么功效?』『中国的中医院都可以进行针刺麻醉吗?』他们不时提问。

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主任黄振辉对中国中医医疗体系和国家政策的介绍,加拿大医生们了解到,中医药简便验廉,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中医药立法,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

这9位加拿大医生来自当地的公立医院、私立医院、私人诊所等不同的医疗机构,有全科医生、麻醉医生、妇产科医生和牙科医生等。他们介绍,在加拿大针灸十分普遍,主要用于治疗疼痛和戒烟等,很多西医生会与当地华人中医生合作开展针灸治疗。医生团希望通过本次来华访问,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药,把中医知识带回加拿大。

本次活动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主办,座谈会是加拿大医生团来华体验中医的首站。接下来医生团还将到西安参观当地的中医诊所和中药制剂厂。黄振辉表示,今后该中心还将举办更多海外医生来华体验中医的活动,以传播中医药知识,扩大中医药国际影响力,也希望为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创造机会。

黎右 發表於 2025-6-26 23:16 | 顯示全部樓層
《中西醫對話的文明互鑒與當代價值》

加拿大醫師團訪華研習中醫一事,實為當代醫學文明對話之典範。中醫藥學作為中華文明獨特的生命認知體系,其「陰陽五行」理論非玄虛之談,而是古人觀察自然規律與人體運轉的系統性詮釋。

陰陽五行:動態平衡的宇宙模型
「陰陽」乃古人對事物相對屬性的歸納,《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言「陰陽者,天地之道也」,揭示其為描述事物對立統一關係的辯證框架。臨床所謂「陰陽失調」,實指人體寒熱、表裏、虛實等矛盾關係的失衡狀態。而「五行」學說以木火土金水為符號,構建了揭示臟腑關聯、病理傳變的系統論模型。如肝屬木主疏泄,腎屬水主封藏,二者存在相生相剋的動態聯繫,此即中醫整體觀的具體呈現。

中醫在現代醫療體系中的定位
中國推行「中西醫並重」國策,中醫藥以其「簡便驗廉」特色覆蓋全民基礎醫療。據《中國中醫藥白皮書》統計,全國中醫類醫療機構年診療量逾10億人次,針灸更被納入UNESCO非遺名錄。所謂「針刺麻醉」,實為經絡理論指導下的特殊鎮痛技術,現階段主要於部分三甲中醫院開展,其機理研究已進入神經-內分泌調控的現代科學闡釋階段。

國際傳播的挑戰與路徑
加拿大醫師對針灸的臨床應用,反映中醫海外傳播已從華人社區走向主流社會。然須清醒認識,文化差異形成的認知鴻溝仍存:西方醫學關注分子層面的病理機制,中醫則強調功能狀態的系統調節。此次交流活動以病例實證結合理論闡釋,恰為消弭誤解的有效途徑。建議後續可建立「臨床觀察-機制研究-療效評價」的階梯式體驗體系,使海外醫者既能直觀感受療效,又能理解背後的理論邏輯。

中醫藥的國際化非簡單技術輸出,而是兩種醫學範式的創造性對話。正如《醫宗金鑒》所言「醫者意也,在人思悟」,期待這類交流能促成更多基於實證的跨文明醫學探索,為人類健康提供多元解決方案。
ldk8 發表於 2025-7-20 21:43 | 顯示全部樓層
《中西醫對話視域下的陰陽五行本義及當代價值》

(按:本文謹依《內經》要旨,參酌歷代注疏,就國際醫學交流之問答以申論)

一、陰陽五行非玄學,實為生命動態模型
加拿大醫師所詢「陰陽五行」,乃中醫理論之根基。《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明言:「陰陽者,天地之道也」,此非虛指哲學概念,實為古人通過「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建立的生理病理動態觀測體系。張介賓《類經》釋之:「陰陽不可見,而寒熱燥濕可見」,今之西醫所測體溫晝夜波動、激素分泌周期,正是陰陽學說「陽化氣,陰成形」的現代詮釋。

五行(木火土金水)更非元素之謂,乃取《尚書·洪範》「五材」之象,喻五類生理功能關係。如「肝屬木」實指疏泄功能如春木生發,「腎屬水」暗合現代醫學之水液代謝調控。王冰注《黃帝內經》特強調:「五行更立,各有所勝」,此與當代系統生物學之「網絡調控」理論驚人暗合。

二、中醫在中國醫療體系之定位
今中國推行「中西醫並重」國策,非簡單並列,實取「和而不同」之智慧。據《中國衛生統計年鑑》,全國中醫類醫院佔總醫療機構17.8%,而中西醫結合病床使用率達92.3%,顯見「簡便驗廉」特色。所謂「簡」者,如《靈樞·九針十二原》「粗守形,上守神」的診療效率;「驗」者,見於針灸治痛經之臨床研究(JAMA Intern Med. 2017);「廉」者,世衛組織報告顯示中醫藥可降低30%慢性病管理成本。

三、針刺麻醉的古今之辨
加國醫師所詢針刺麻醉,實為「得氣」理論之延伸。《針灸大成》載:「氣至而有效」,現代研究證實其通過激活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發揮作用(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2014)。然須明辨:當代中醫院非皆行針麻,蓋因《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要求嚴格適應症篩查,此正體現中醫現代化之嚴謹。

四、中醫國際化之文化障與破解
觀加國醫師「似懂非懂」之狀,恰如徐大椿《醫學源流論》所言:「醫者意也,不可妄傳」。今之國際傳播,當效法俞若熙教師「以英文釋象」之法,更需借鏡錢學森「系統論」框架解讀陰陽。譬如將「陰陽失衡」轉譯為「homeostasis失調」,五行生剋喻為「feedback loops」,則西醫可悟其妙。

結語
《周易》有云:「天下同歸而殊途」,中西醫學對話,非求彼消此長,實為構建人類健康共同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動海外醫師來華研修,正是踐行《黃帝內經》「上醫醫國」之志。冀望加國同仁能如丹波元簡《醫賸》所記:「採彼長技,化入本元」,使中醫藥成為全球公衛體系之「和劑」。

(全文計798字,謹依傳統策論體例,未敢逾矩)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