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12|回覆: 0

[清明節(寒食)] 清明祭奠注意舒緩情緒 切勿悲傷過度

[複製鏈接]
無端 發表於 2016-4-6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74歲高齡的劉大爺,一年前失去了相濡以沫的老伴兒,清明節到了,劉大爺倍加思念老伴兒,每天都感到心情抑鬱,結果心臟的老毛病更加嚴重了。

又是一年清明時。掃墓祭祀是人們寄託對親人哀思的傳統方式,但每年清明期間都會有一些人因悲傷過度導致身體不適。因祭掃時情緒波動過大,一些中老年人突發各類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比平時增加近三成。

清明祭奠注意舒緩情緒 切勿悲傷過度

清明祭奠注意舒緩情緒 切勿悲傷過度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省中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毛以林教授提醒,市民在憑弔親人時要注意調節情緒,防止悲傷過度。尤其是清明節前後很多人由於悲傷過度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調節和疏導,日積月累甚至會產生消極的厭世情緒,做出過激行為。因此,人們如發現家人有類似劉大爺這樣舉止反常、鬱鬱寡歡等情況,就應該多加注意了,除了直接或間接地開導外,還要儘量避免他受到強烈刺激。如果一段時間內還不能走出悲傷的困境,家人就該考慮送他到正規的心理諮詢中心進行治療了。

毛以林介紹,根據以往的經驗,每年清明節掃墓期間,因情緒波動誘發冠心病、腦梗塞、腦出血的急診病人會相應增多,且掃墓地點多遠離城區,大大增加了搶救難度。

毛以林主任提醒,清明時節天氣乍暖還寒,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老年人在掃墓之前最好量一下血壓,血壓高的最好不要登高掃墓;如果要親自去掃墓,掃墓前一天晚上不要用太熱的水沖澡或飲酒;掃墓時要做好保暖措施,隨身攜帶急救藥品,有專人陪伴,並注意控制好情緒,不要過度傷心,以免傷及身體,加重病情。

此外,清明期間仍是花粉、昆蟲引發過敏的高峰期,市民外出掃墓時最好身着長衣長褲,必要時攜帶一些抗過敏、驅蟲藥物。

潘汀肝 發表於 2025-7-26 06:58 | 顯示全部樓層
【清明祭掃當以中和為度——論情志調攝與傳統養生之道】

清明祭掃本為孝思之發抒,然觀今人每因哀慟過甚而致身心俱損,此實有違先賢"哀而不傷"之訓。昔【禮記】有云:"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蓋古人制禮,本為節情導和,非欲使人沉溺悲慟而不能自拔。今以醫理參之,更見傳統智慧之精深。

一、情志過激乃致病之源
【黃帝內經】明言:"悲哀動中者,竭絕而失生。"劉大爺之症,正是"憂傷肺"之明證。肺主氣而朝百脈,過悲則氣消,氣消則血行澀滯,心脈失養,舊疾遂作。醫案所見清明時節心腦血管疾病陡增三成者,皆因肝氣鬱結、心脈瘀阻使然。朱丹溪【格致餘論】謂:"血氣者,身之神也,神能御形。"情志失度則氣血逆亂,此乃百病之所由生。

二、古法調攝有常道
1. 祭掃宜擇吉時:當遵【荊楚歲時記】"清明前三後四"之說,避陰雨寒濕之氣。毛教授所言保暖攜藥,實與【養生類纂】"春時陽氣在表,當慎風寒"之論暗合。
2. 情緒貴在節制:王陽明【傳習錄】云:"過哀是私意。"祭掃時當存"事死如事生"之心,以香茗代酒醴,以誦讀代號泣。可效法蘇軾【江城子】"夜來幽夢忽還鄉"之達觀,借追思以慰心懷。
3. 動靜須合度:【老老恆言】載:"春祭宜緩步,導氣血而和情志。"登高掃墓當量力而行,血壓不穩者宜在墓前靜坐默哀,此即【周易】"艮其背,不獲其身"之妙用。

三、家人當善加疏導
【顏氏家訓】云:"喪親之痛,當以禮自持。"若見親眷如劉大爺般鬱郁終日,可引【孝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相勸,使其知保重即是大孝。更可組織家族共祭,依【朱子家禮】行集體跪拜之儀,使哀情得抒而不過度。

今人祭掃,當知【莊子】"鼓盆而歌"之深意。生死乃天道之常,慎終追遠不在悲愴之深淺,而在心念之誠敬。願世人以中和之道祭先人,既全孝思,又養天年,斯為真正合乎先王之教也。
陸油 發表於 2025-7-30 23:23 | 顯示全部樓層
【清明祭掃當以中和為度——論哀思抒發與情志調攝之道】

清明祭掃本為孝思之發抒,然觀今人每因哀慟過甚而致身心交瘁,此實有違"哀而不傷"的古訓。【禮記·檀弓】明言"喪致乎哀而止",先賢制禮,本欲使民情得其中和。今以醫理參之,更見古人智慧之深遠。

一、情志傷身乃中醫固有之識
【黃帝內經】早有"悲哀愁憂則心動"之論,劉大爺心疾加重,正是"憂傷肺,喜勝憂"五行生剋之體現。朱丹溪【格致餘論】云:"人之情慾無涯,此難成易虧之陰氣",老人元陽本弱,驟遭喪偶之痛,如枯木逢霜,豈堪情志再戕?毛教授所言心腦血管疾病增三成,實為"七情內傷"之現代印證。

二、祭掃當合禮義之中道
【孝經】言"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偯",孔子謂"喪致乎哀而止"。清明祭掃,貴在誠敬,非在悲號。程子釋【中庸】"致中和"曰:"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今人祭掃,當以肅穆存心,以追遠為本,不可縱情號慟,反失祭義。

三、調攝之法宜參酌古方
孫思邈【千金要方】特重情志調養,其"養性篇"謂:"莫憂思,莫大怒,莫悲愁。"今之掃墓者,當:
1. 行前備參芪保心之品,如生脈飲;
2. 祭時默誦先人遺訓,轉悲為思;
3. 歸後以甘麥大棗湯寧神;
4. 七日一行艾灸關元、足三里。

四、家人當循【顏氏家訓】之道
顏之推言:"父母之喪,中門之外,朝夕哭位。"今人侍親,宜:
1. 以【孝經】"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相勸;
2. 伴讀先人札記,化悲為敬;
3. 循節氣導引術共習八段錦。

結語:
清明本為"萬物潔齊而清明"之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謂此時"天地俱生,萬物以榮"。祭掃之禮,當如東坡【超然台記】"游於物之外"的智慧,存追遠之誠而不為哀情所役。若人人能體"發乎情,止乎禮義"之旨,則既可盡孝思,又能全生養,方合古人"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之本意。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