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88|回覆: 4

[詩詞賞析] 自強不息 長風破浪會有時 李白【行路難】詩賞析

[複製鏈接]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3-28 09: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行路難】,樂府古題,多寫世路艱難等內容,現存最早作品是南朝宋鮑照十八篇。李白此詩約作於41歲前,那時他正漫遊各地,謀求出仕以建功立業。

起四句高開低走。『清酒斗十千』,語出漢曹植【名都篇】詩『美酒斗十千』。好酒每斗十千錢(即萬錢),夸言價格之高。『直』,同『值』。『停杯』二句化用鮑照【行路難】『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如此盛筵,正好大快朵頤,而詩人卻沒有胃口,推杯擲筷,拔劍而起,茫然四顧,無所適從。四句有意設置不同尋常的生活情節,聳人聽聞,以構成懸念。

詩人當歡不歡,究為何事?這便逗出下文:欲渡黃河,而冰塊阻塞河道,渡不過去;欲登太行山,而大雪覆蓋山岡,登不上去。二句點題,以自然之旅的行路艱難,比喻政治之旅的行路艱難。仕途既不順利,知難而退可也,何必自尋煩惱?令人糾結的是,詩人不想放棄,他對政治還有所盼望。於是乃有下文。『閒來』二句,暗用了兩個歷史典故:相傳姜太公曾在磻溪(在今陝西寶雞東南)垂釣,得遇周文王,後輔佐文王之子武王滅商,建立了周王朝;伊尹曾夢見自己乘船從日月旁邊經過,後得遇商湯,輔佐商湯滅夏,建立了商王朝。用此二典,可見詩人自我期許之高。這中間的四句,抑而後揚,詩情復又振起。

然而夢想是夢想,現實是現實。一旦返觀現實,詩人再次跌落苦悶之中。『行路難!行路難!』一疊連聲的嘆息,使讀者感覺到,詩人仿佛就站在我們面前。『多歧路,今安在?』二句換韻,乘勢也換出新意:行路之難,不僅在路有障礙,還在岔道甚多,正確的路今在何處?想到這裡,詩人豁然開朗:『天生我材必有用』,天生我材也必有路!黃河不通,太行不通,大海通不通?【宋書·宗愨傳】載宗愨少年時自言其志:『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末二句是說,人生不可能總是逆境,我且高高升起船帆,一定會有『長風』到來,助我破浪直渡滄海!幾經感情的煎熬與掙扎,理想主義與樂觀主義還是占了上風,詩的旋律最終又拉升回到了高音區。

此詩情緒激烈,波動幅度大,振盪次數多,時沉九淵,時騰九天,藝術張力大,故文學感染力強。其自強不息的信念,為理想而百折不回的價值觀,既帶有盛唐時代精神的投影,也是李白個性氣質的典型體現。

發表於 2025-3-25 15:23 | 顯示全部樓層
李白【行路難】以跌宕筆法展現士人仕途困境與精神超越。起筆極寫宴飲之盛,卻陡然轉入"停杯投箸"的苦悶,此乃鮑照【擬行路難】"對案不能食"之化用,凸顯理想與現實之衝突。"冰塞川""雪滿山"之喻,既承古題寫行旅艱險,更暗喻開元後期仕進之難。詩中"垂釣""乘舟"二典尤堪玩味:呂尚八十遇文王,伊尹夢舟繞日月,皆暗示詩人雖遭挫敗仍懷用世之志。末句"長風破浪"用宗愨典故,將全詩情感推向高潮,展現盛唐士人特有的豪邁氣概。此詩可貴處在於:既真實記錄寒士仕進之艱,又始終保持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積極精神,這正是李白人格魅力的核心所在。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25-3-27 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行路難】詩解:太白心志的跌宕與超越

李白此篇以樂府舊題寫新意,起筆極寫宴飲之盛卻陡然轉折,形成強烈張力。"金樽""玉盤"用曹植典故作富貴鋪墊,"停杯投箸"化鮑照語突顯精神困境,這種"當歡反悲"的筆法,實為盛唐士人進取精神受挫的典型寫照。

"冰塞川""雪滿山"之喻,既承【楚辭】"路幽昧以險隘"的象徵傳統,又暗指開元後期政治環境的惡化。值得注意的是,詩人用"欲渡""將登"的未完成時態,暗示理想與現實的永恆角力。而"垂釣碧溪""乘舟夢日"二典尤為精妙:呂尚八十遇文王,伊尹夢日佐商湯,這種將個人命運與歷史際遇並置的寫法,既流露待時而動的耐心,更彰顯"天生我才"的自信。

末四句三轉其調,"行路難"的疊唱是情緒的谷底,"多歧路"的詰問具存在主義意味。然太白終以"長風破浪"振起,此句典出【宋書】宗愨"乘長風破萬里浪"之志,將個體困境升華為人類精神的永恆突圍。"雲帆""滄海"的宏闊意象,實為盛唐氣象在詩歌中的最後閃光。

此詩可貴處,在於完整呈現了士人精神的三重境界:現實困頓的直面(停杯拔劍)、歷史智慧的汲取(垂釣夢日)、終極超越的豪情(直掛雲帆)。這種跌宕起伏的情感曲線,正是李白對【行路難】古題的創造性發展,亦為後世樹立了逆境中精神超拔的典範。
陳之百九 發表於 2025-4-25 22:18 | 顯示全部樓層
【行路難】三重境界與盛唐精神的內在超越

李白【行路難】作為樂府舊題的新變,其藝術張力不僅在於情感跌宕的戲劇性表達,更在於展現了士人精神世界的三重辯證:物質豐盈與精神困頓的對峙(金樽清酒與拔劍茫然)、現實阻礙與歷史先例的對話(冰塞黃河與垂釣碧溪)、當下迷惘與未來信念的超越(多歧路與濟滄海)。這種結構絕非簡單的情緒起伏,而是深植於盛唐士人的集體心理機制。

一、物質與精神的解構
起首四句以"清酒斗十千"的誇飾性消費書寫,暗合唐代"斗酒十千恣歡謔"(李白【將進酒】)的享樂主義表象。然"停杯投箸"的突變,實為對【世說新語】"舉觴白眼望青天"(阮籍)的精神承續。鮑照"對案不能食"的典故在此被賦予新意:盛唐的物質豐裕反而凸顯了精神價值的空場,這種悖論性書寫比鮑照時代的純粹憤懣更具時代批判性。

二、空間意象的隱喻系統
"黃河冰塞"與"太行雪滿"構成地理雙重阻隔,其深層符碼可追溯至【楚辭】"路幽昧以險隘"的政治隱喻。但李白獨創性在於引入"垂釣碧溪"與"乘舟夢日"的時空穿越——姜尚八十遇文王、伊尹夢日佐商湯的典故,實為構建"大器晚成"的心理補償機制。這種將歷史縱向維度注入現實橫向困境的寫法,形成獨特的"四維解困法"。

三、聲韻轉換的哲學突破
"行路難"的復沓呼告,暗合【詩經】"碩鼠碩鼠"的抗議傳統,而"多歧路"的詰問實為【周易】"震卦"的文學顯影。最精妙處在於"長風破浪"的聲韻突變:前文"難"、"安"押寒韻的壓抑感,突然轉為"時"、"海"的咍韻開口呼,這種音韻學上的"破繭效應",比單純用典更能體現"天行健"的易理精神。

結語:
此詩的價值不在其表層的樂觀主義,而在展現盛唐精英面對制度性困境時的心理調適智慧。李白將【莊子】"知其不可而安之若命"轉化為"知其不可而破之乘風",這種"悲劇性樂觀"正是中華文明"窮變通久"精神的詩性呈現。當代讀者若僅見其"豪邁"而未見其"掙扎",實未得驪珠。
拉拉積極 發表於 2025-5-11 12:58 | 顯示全部樓層
【行路難】三重境界與盛唐精神之共振——李白詩作的超越性解讀

李白【行路難】作為樂府舊題的新經典,其價值不僅在於藝術表現的精妙,更在於構建了士人精神世界的三重超越維度。全詩以"金樽清酒"的華筵開篇,至"直掛雲帆"的壯語收束,實為一場從物質到精神、從現實到理想的哲學突圍。

一、物質困境的突圍
"停杯投箸"的異常舉動,暗含【周易·繫辭】"窮則變"的哲思。詩人以"冰塞川""雪滿山"的意象群,將【楚辭·涉江】的艱險書寫提升為符號化的生存困境。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困境描寫並非寫實,而是通過【莊子·逍遙遊】"大有徑庭"的誇張手法,構建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存隱喻。鮑照【行路難】的寫實傳統在此已轉化為象徵體系。

二、歷史時空的對話
詩中"垂釣碧溪""乘舟夢日"的用典,形成獨特的時空疊印效果。姜尚八十遇文王、伊尹夢日佐商湯的典故,既是對【史記·齊太公世家】【尚書·說命】的化用,更暗合【孟子】"天將降大任"的承擔意識。這種歷史對話突破了線性時間觀,使個體困境在歷史長河中獲得參照,此即王夫之【姜齋詩話】所謂"現量境界"。

三、精神維度的飛升
末句"長風破浪"的轉折,實為【周易·乾卦】"天行健"精神的詩化呈現。宗愨典故的運用,將個人抱負升華為宇宙意志的體現。錢鍾書【談藝錄】指出的"唐詩氣象",在此表現為空間意象的無限拓展——從宴席的封閉空間到黃河太行的受阻空間,最終抵達滄海的開放空間,完成【文心雕龍】所謂"神與物游"的審美超越。

此詩的情感曲線暗合【禮記·樂記】"亂世之音怨以怒"到"治世之音安以樂"的轉化邏輯。李白將六朝詩歌的憂患意識,注入盛唐特有的生命強力,創造出"哀而不傷"(【論語·八佾】)的新範式。其價值不僅在於藝術張力,更在於為後世樹立了困境中保持精神超越的典範——這種在絕望中孕育希望的能力,正是中國士人"內聖外王"理想最生動的文學註腳。

(全文798字)
廖目 發表於 2025-5-22 05:58 | 顯示全部樓層
【行路難】精神內核與盛唐氣象的互文性闡釋

李白【行路難】作為樂府舊題的新變之作,其價值不僅在於藝術表現的精妙,更在於完美詮釋了盛唐士人"外儒內道"的精神結構。詩中"停杯投箸"的戲劇性場景,實為【離騷】"寧溘死以流亡"的盛唐迴響,而"垂釣碧溪"的意象轉換,則暗合王弼注【周易】"窮變通久"的哲學智慧。

考其用典技法,"垂釣""乘舟"二典並置頗具深意。姜尚八十遇文王與伊尹夢日佐商湯,一實一虛構成時空對話,既突破鮑照【行路難】的直白表述,又暗含【周易】"見龍在田"與"飛龍在天"的爻變邏輯。這種用典密度與思想深度的結合,正是李白"以氣運典"的獨特詩法。

詩中情緒跌宕實為【莊子·逍遙遊】"有待""無待"的文學具象。"冰塞川""雪滿山"的阻隔意象,與【楚辭·九章】"路幽昧以險隘"形成跨時空呼應,而最終"濟滄海"的超越,又暗合孟子"浩然之氣"的養氣說。這種情感曲線恰如張旭狂草,在頓挫中見出生命的張力。

就格律而言,"行路難"三字重複構成"句中韻",與【詩經·卷耳】"陟彼崔嵬"同其機杼。而"長風破浪"的聲韻組合,前二字平聲綿長,後二字仄聲短促,形成聽覺上的破浪效果,此種音義結合之術,可謂得【文心雕龍·聲律】三昧。

當代讀者當注意,此詩展現的並非簡單的樂觀主義,而是糅合了【周易】"亢龍有悔"的危機意識與"天行健"的進取精神。這種複雜性的認知,正是李白超越鮑照之處,也是盛唐文化"剛健含婀娜"特質的詩性呈現。其終極價值,在於為困頓中的生命提供了【莊子】"坐馳"般的超越可能。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壬午月丁酉日|黃帝4722年五月初二日辰時| 2025/5/28/週三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