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86|回覆: 1

[醫藥資訊] 博鰲論壇王國強 科技資源推中醫藥到全球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6-3-28 09: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昨日,博鰲亞洲論壇暨中醫藥分論壇再度亮相我國海南博鰲,今年的主題是“科技創新:助推中醫藥國際化”。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會上向各國代表介紹了中醫藥對外交流與合作的有關情況。他表示,發展中醫藥已經成為中國實現健康中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中國與世界各國開展人文交流、促進中西方互學互鑒的重要內容,構成中國與各國共同推動世界和平,增進人類福祉,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同目標。

【博鰲論壇王國強】 凝聚科技資源助推中醫藥海外生根

【博鰲論壇王國強】 凝聚科技資源助推中醫藥海外生根

國家中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就推動中醫藥海外發展提出意見:一是制定實施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打造中國與沿線國家中醫藥合作的亮麗名片,進一步健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政府間合作機制,立足中醫藥服務,加強政策對話、人員往來和科研合作,講好中國故事和中醫故事,把中醫藥打造成為中外人文交流、民心互通的亮麗名片。二是回應國際需求,支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中醫藥中心,着力推動實施一批具備基礎、有顯示度的重大項目,支持各類具備實力的中醫藥機構建設一批海外中醫藥中心,以中醫藥療效為引領,將海外中醫藥中心打造成為多功能的綜合性機構,推動中醫藥的理論、文化、服務融入沿線國家的衛生體系。三是完善中醫藥對外開放布局,統籌協調地方省區市參與“一帶一路”的建設,重點推動西北五省區面向西開放,東北三省及內蒙古向北開放,西南四省區市面向東盟開放,東部六省區向東歐、東亞、東南亞開放,同時支持其他省份發揮自身優勢,加強與沿線國家的合作。四是凝聚沿線國家的科技資源,提供中醫藥繼承創新的新支撐,積極利用沿線國家現代科技和發展傳統醫學的有益經驗,開放包容、互學互鑒,聚焦人類重大健康問題,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中醫藥傳統研究方法,開展深度合作,促進多領域、跨學科的聯合攻關,產出一批原創性、引領性、前沿性的重大科技成果,推動中醫藥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尤其要結合不同國家常見病,多發病以及重大疑難疾病的臨床、科研、教育的需求,集中攻關,形成中醫藥的解決方案,培育優勢品牌,助推中醫藥在海外落地生根。

前外交部部長、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國際交流與合作分會名譽會長李肇星說,今年2月,國務院印發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其中特別強調要加快中醫藥國際化的步伐,為中醫藥走向世界增加了新的動力,本屆分論壇的主題是科技創新,只有通過科技創新,才能在新經濟形態下使國際社會認識、了解中醫藥。

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在題為“科技,中醫藥國際化的翅膀”報告中提出,中醫原創思維和經驗結合現代科技就會產生原創性的成果,要善於從經典醫籍中尋找創新靈感,也要善於借鑑應用先進科學技術。

2015年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屠呦呦教授通過視頻向論壇表示祝賀,屠呦呦說,“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炎黃子孫的驕傲。在構建人類健康命運共同體的今天,希望大家攜起手來,繼承好、維護好、發展好祖國傳統醫學,並與世界其他醫學體系交流互鑒,以中醫藥國際化的使命和擔當,為增進世界各國人民的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為促進多方對話,本屆分論壇還邀請到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國際交流與合作分會副會長、中國駐古巴前大使徐貽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司長王笑頻、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局長屠志濤、山東省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賈青順、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總經理高振坤、國藥集團總裁丁永玲,山東瑞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韓旭等參與對話。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國際交流與合作分會主任委員、外交部公共外交諮詢委員會委員陳明明擔任分論壇主持人。

本次活動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支持,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國際交流與合作分會主辦,北京中醫管理局、山東省中醫藥管理局協辦,支持單位是北京同仁堂集團、山東瑞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廣義成在 發表於 2025-4-22 10:23 | 顯示全部樓層
博鰲論壇王國強論中醫藥國際化路徑芻議

王國強局長在博鰲亞洲論壇中醫藥分論壇的發言,系統闡述了中醫藥國際化戰略的四維架構,其論述既承續了"一帶一路"倡議的宏觀布局,又體現了中醫藥發展的內在規律,可謂傳統醫學現代化與國際化的綱領性文件。

一、戰略定位的雙重維度
中醫藥國際化被賦予三重使命:在健康中國層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在文化交流層面,成為中西方文明互鑒的載體;在全球治理層面,則構成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實踐路徑。這種多維定位突破了傳統醫療範疇,將中醫藥提升為綜合性國家戰略資源。

二、實施路徑的系統設計
1. 制度性合作機制建設
提出健全政府間合作機制,實質是構建中醫藥國際規則話語權。通過政策對話實現制度對接,通過人員往來促進技術流動,這種"制度-人才"雙輪驅動模式,符合國際標準制定的基本規律。

2. 實體平台網絡化布局
海外中醫藥中心的建設構想頗具創新性,其"療效引領-多功能整合"的發展思路,既保持中醫本色,又適應現代醫療體系需求。這種"醫療+文化+科研"的複合型機構,較之傳統診所模式更具可持續性。

3. 區域協同開放體系
提出的四大區域開放方向,精準對接地緣政治經濟格局:西北對接中亞傳統醫藥市場,東北銜接東北亞健康產業帶,西南輻射東盟傳統醫學圈,東部聯動東亞技術高地,形成全域聯動的空間布局。

三、科技創新的突破方向
提出的"現代科技+傳統方法"雙軌研究範式,切中中醫藥現代化的關鍵。聚焦重大疾病的中醫藥解決方案,既回應全球健康需求,又避免陷入"以西律中"的認知陷阱。這種"問題導向-聯合攻關-成果轉化"的創新鏈設計,凸顯中醫藥作為應用科學的本質特徵。

四、文化傳播的深層考量
"講好中醫故事"的表述,暗含文化解碼的深意。中醫藥國際化不僅是技術輸出,更是認知體系的跨文化傳播,需要完成從"術語翻譯"到"文化轉碼"的升華過程。

結語:
王國強局長的論述構建了"政策-平台-區域-科技"四維一體的中醫藥國際化模型,其創新性在於將傳統醫學資源納入當代全球治理體系。未來實施需注意:在標準制定上保持中醫特色,在臨床驗證上完善評價體系,在文化傳播上構建共通話語。中醫藥國際化本質是中華文明現代轉型的醫學呈現,其成功必將為傳統知識體系的當代價值轉化提供範式。
新的開始 發表於 2025-5-17 23:58 | 顯示全部樓層
博鰲論壇王國強局長「科技資源助推中醫藥全球化」戰略述評

中醫藥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其國際化進程實質上是傳統文化現代轉型的典範案例。王局長在博鰲論壇提出的四點戰略構想,既體現了「和而不同」的東方智慧,又契合當代全球衛生治理的現實需求,值得從國學視角深入解讀。

一、「一帶一路」框架下的文化互鑒
王局長將中醫藥定位為「人文交流的亮麗名片」,此論深得【周易】「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要義。中醫藥理論體系中的陰陽五行、整體觀念等哲學內核,與絲路沿線國家傳統醫學存在內在共鳴。如波斯醫學的「四體液說」、印度阿育吠陀的「三質理論」,皆可與中醫「五運六氣」學說形成對話。這種基於文化本體論的交流,遠勝於簡單的技術輸出。

二、海外中醫中心的「體用」之辨
建設海外中醫中心的構想,暗合宋明理學「體用一源」的哲學智慧。以療效為「用」彰顯技術層面價值,以文化傳播為「體」實現深層影響。明代【本草綱目】西傳歐洲時,其藥物分類法曾深刻影響林奈的植物學體系。當代中醫中心若能系統展示「辨證論治」的思維方式,或可為現代醫學過度分科化提供新的參照系。

三、地域開放布局的「五行」思維
東北、西北、西南、東部的差異化開放策略,隱含傳統「五方地理觀」的空間智慧。【黃帝內經】強調「因地制宜」的養生原則,王局長提出的區域定向合作,正是這種傳統智慧的現代演繹。如西北地區與中亞國家在乾燥症候群防治方面的合作,便體現了「同氣相求」的中醫地理病理學思想。

四、科技整合的「格物致知」路徑
「運用現代科技與傳統研究方法」的表述,實為對清代樸學「實事求是」精神的繼承。王局長特別強調要針對不同國家疾病譜系開展研究,這與張仲景「勤求古訓,博採眾方」的治學態度一脈相承。當代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技術,正可與中醫「司外揣內」的診斷方法形成方法論互補。

結語:
王局長的戰略構想,實質上是將中醫藥作為「文明對話」的媒介。這種對話不僅關乎醫療技術的傳播,更是中國傳統「生生之道」生命哲學的當代詮釋。在科技全球化背景下,中醫藥的國際化之路,或可為構建「人類衛生共同體」提供獨特的東方智慧參照系。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