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258|回复: 1

[散打] 何谓散打战术及速度

[复制链接]
文强 发表于 2015-12-27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散打运动的发展,尤其比赛中运动员技术水平和身体训练水平的日趋接近,要想在激烈的赛场中取胜,就要求运动员科学地运用自己的技术、合理安排体力等,要根据自身和对手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并能够随场上的细微变化而作及时的调整。这种运动员为战胜对手而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所采取的计策和方法就是散打的战术。 ——要想在激烈的对抗中战胜对手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诸如技术是否娴熟、体能充沛与否、意志品质如何、心理承受能力强弱等等。战术和技术是相辅相成的。技术是形成战术的基础,运动员技术掌握得全面、熟练,可以增多战术数量,提高战术的质量。因为,战术的数量和质量都是以技术为基础的。比赛过程中战术的作用就在于把运动员已获得的身体,技术、心理、智能等训练水平,根据比赛双方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充分发挥。技术是对动作的控制,战术是对比赛的控制,身体素质是对身体的控制,心理品质是对思想的控制。心理品质是战术的前提,技术是战术的基础,身体素质是战术的保证。 ——由此可见,同技术训练一样,战术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在技术、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差不多的情况下就是比谁的战术训练质量高。在高水平的训练当中,其战术训练占40%,技术与身体训练各占30%。可见战术训练的重要性。战术必须与技术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解决技术的不足,战术训练的本身就是进行着技术的训练,而战术训练水平的提高必须依赖于技术水平的提高。

速度素质是散打运动员进行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速度能力在散打技击对抗中十分重要。散打运动的技、战术都是以不同速度形式表现出来的,速度能力决定着散打技、战术运用和发挥的成效。从物理学的动量定理可知,速度越快,动量越大。由于击打时都是瞬间接触,因此打击越大杀伤力越强。反之速度慢,既不能有效击中对手,还会被对手抢先,被动挨打,所以速度训练显得很重要。速度训练中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动作频率、位移速度等几个方面。那么怎样进行散打动作速度训练呢?动作速度就是指有机体快速完成某一动作速度的表现,这类速度主要取决于爆发力的强弱和大脑皮层神经过程兴奋的强度,也和神经系统对原动肌协同肌对抗肌的快速协调能力有关。下面介绍几种简单动作速度训练的方法: 1、运动员实战式站立,教练员用击拳或击靶等声音做信号,运动员听到信号马上发拳或发腿;或教练持靶,运动员接所出靶位进行拳或腿的快速击打。 2、教练员手持手靶或脚靶,在体侧或体后,运动员原地跳动,教练员突然举起靶,运动员用最快的速度去击打,教练员有时举手靶有时举脚靶,靶的方向不定;有时向左有时向右,有时向前有时向后,高度不定;有时在头部有时在腹部,运动员根据靶的方向、位置快速反应,同时调整距离、角度,快速击打。 3、负重练习。运动员可手持哑铃,做冲拳练习或加重护具。如重拳套、护腿,或杠角度蹲起;爆发性的快速起立。采取由重到轻最后不用护具或杠铃进行空击。如:第一组,开始时手持10kg的哑铃以最快速度做冲拳练习;第二组,采用6kg的哑铃做快速冲拳练习;第三组,采用3kg哑铃;第四组不用哑铃进行快速空击。以上方法供散打爱好者及运动员参考练习,练习量的控制以保持最大速度能力为准则,当疲劳出现不能继续保持最大速度时应停止练习或转向其它内容练习。
南丘 发表于 2025-4-4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散打战术与速度训练之要义》

散打战术者,实乃"因敌制胜"之兵家智慧在竞技场域之体现。《孙子兵法》有云:"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此言正可诠释散打战术之精髓。战术非孤立存在,其与技艺、体能、心志构成四位一体之竞技体系。昔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散打运动员之"器",非独拳脚功夫,更在于临敌应变之智。

战术之形成,必以技术为根基。犹如《庄子·养生主》所言"庖丁解牛",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之境界,正是技术纯熟臻于化境之写照。运动员掌握十八般武艺愈精,其战术变化愈如"周易"六十四卦之无穷演变。然需知"过犹不及"(《论语·先进》),战术设计当遵循"知己知彼"原则,若盲目追求复杂变化,反失其本。

速度训练之道,暗合"疾如风"(《孙子兵法·军争篇》)之古训。其要义在于"形神合一":反应速度乃"神"之警觉,动作速度乃"形"之敏捷。老子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速度训练尤重细节把控。如听声出拳之法,实为训练"感而遂通"(《周易·系辞》)之本能反应。神经肌肉协调之培养,当如"轮扁斫轮"(《庄子·天道》),贵在手到心到之自然默契。

现代散打训练将战术比重提升至四成,此非偶然。正如《吴子·治兵》所言:"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临场决策之速,往往决定胜负之机。然需谨记"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速度训练须与力量、柔韧相配合,方能使"其疾如风,其徐如林"(《孙子兵法·军争篇》)。

至若速度与力量之关系,恰如《孟子·公孙丑上》所谓"虽有智慧,不如乘势"。物理学动量定理印证古人之智:快慢相生,刚柔相济。训练中当把握"张弓不得急张,急张则折"(《淮南子·说山训》)之中道,使爆发力与协调性和谐统一。

今之散打运动员,当以"智、仁、勇"三达德为修炼准则。战术为智之体现,速度为勇之彰显,而贯穿始终者,乃"克己复礼"(《论语·颜渊》)之仁者精神。惟其如此,方能在竞技场上既展技艺之妙,又显武道之魂。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