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639|回覆: 0

[氣功] 練功中的首因心理和近因心理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5-12-27 23: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某一件事或某一狀態開始和結束時,人們的情緒感受都較為活躍。由於即將進入某—狀態而引起的心理效應,稱為首因心理;因即將結束某一狀態而引起的心理效應,稱為近因心理。認識和利用這兩種心理狀態,對練功者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僅影響練功進程及效果,而且直接影響着練功者對功法的掌握和利用。

早晨,首因心理給人『即將開始新生活』的感覺,把人們的情緒基點置於較高狀奉。傍晚,近因心理讓人感到『今天即將結束,』首因心理讓人感到『我馬上就要放鬆自己了』,再次激起一種心理上的興奮。我們知道,練功者的情緒直接影響功效,而時間與情緒有較為穩定的對應關係。因此,在早、晚練功是合適合理的。另外,早晨是人體放鬆得最好的時候,而傍晚則是人體極需調整放鬆的時候。這就是大多數功法為什麼把練功時間放在早晚的原因之一。對訓練有素者,首因心理則在練功之前對練功者進行雙層的誘導、激發。有些功法將中午亦列為練功時間,這是因為一日三餐的傳統習慣在人腦中形成的條件反射,亦將由於近因心理而一定程度地刺激中樞神經。但對初入門者,如果沒有良好的練功素質。中午不宜練功,因此時心理情緒較為沉悶,而生理上也比較疲憊。

據以上分析,建議初學者在早晨熟習所練功法,不宜貪多;而在晚上則偏重於推進練功進程。因為早晨開始練功後,情緒逐漸下降,不宜學習新的招式或功法;晚上情緒有上升趨勢,是學習新招式或功法的良好時機。

有的練功者對冗長的功法難以堅持,久之產生牴觸情緒,往往中途而廢。對其失去信心之餘,不免暗暗痛惜且有懷疑自己能力的傾向。此時如能正確運用首因、近因心理,則能有效地解決這—問題,收事半功倍之效。當功法冗長繁複,不易學會,掌握,不便記憶。在起式至功法主要部分之間,由於首因心理,我們能夠較輕鬆地完成。在練習主要部分時,首因心理作用減弱。如功法太長,則感到難以適應生理,心理上的負荷,往往引起煩躁不安。對此,我們不妨將功法進行分段,不必強求自己一氣呵成,要留有餘興。這時將功法中的某幾式挑出來練習,暫時捨棄—部分,等到慢慢適應以後才逐漸增加。如要全練,亦可利用首因、近因心理,練完肛式後,再練起式,練完主功法部分練剩下的招式,再收功。對能打破練習順序的歸法,宜經常顛倒各式間的先後次序進行訓練。
大缶 發表於 2025-6-13 12: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練功時序中心理效應對功法修習之影響】

練功之道,貴在得法。首因、近因二理,實為心理學中"序列位置效應"(Serial Position Effect)在功法修習中的具體呈現。此二者非獨關乎時辰擇取,更與功法結構、習練次第密切相關,誠為傳統修煉體系中"天人相應"思想在心理層面的精微體現。

一、時序選擇與心理節律
【黃帝內經】言"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此生理節律與心理效應實相表裏。晨起時"首因效應"之活躍,恰合【周易】"震卦"象義——陽氣始動,故宜以"溫故"為主,鞏固已有功法記憶;暮時"近因效應"之顯現,則暗合"兌卦"悅澤之象,此時中樞神經經一日勞頓後反呈迴光返照之勢,正宜"知新"。此中深意,與【禮記·學記】"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的教誨若合符節。

二、功法分段與記憶策略
面對冗長功法,當效法【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之理。首因階段(起式至第三式)可借初始心理優勢建立動作定型;至中段效衰時,當依【孫子兵法】"朝氣銳,晝氣惰"之訓,採用"分節遞進法":
1. 將整套功法按內在邏輯分為"起承轉合"四部
2. 優先鞏固首尾段落,利用首因、近因雙重記憶優勢
3. 中段複雜動作可單獨提煉為"核心模塊"反覆打磨
此法暗合王宗岳【太極拳論】"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的進階次第。

三、心理調適與修煉境界
【清靜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初習者易生煩躁,實因未達"形神相守"之境。建議:
1. 晨練前誦念【百字銘】以啟首因之效
2. 暮修時配合"聽息法"強化近因記憶
3. 每式間隔以三調(調身、調息、調心)為樞紐

昔張伯端【悟真篇】謂"始於有作人難見,及至無為眾始知",習功者若能善用此二理,則能於"有意練功"階段奠定堅實基礎,終至"無意成功"之化境。須知功法修習非惟肢體運動,實為心理機制與生理節律的精密調和,此中妙諦,正在"知幾其神"四字而已。
狐狸糊塗 發表於 2025-7-5 04:50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練功時序與心理效應之要義】

拜讀閣下論練功首因、近因心理之文,深契傳統修煉要旨。今試以【黃帝內經】"四氣調神"之理相參證,略陳管見。

一、子午流注與心理時序
【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有云:"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此天地陰陽升降之常道。晨起少陽初生,其氣升發,正應"首因"之振奮;暮則陽氣入陰,其氣收斂,恰合"近因"之沉澱。王冰注【素問】謂"平旦人氣生",正與閣下所言晨練"情緒基點較高"暗合。古人五禽戲、八段錦皆重寅時(3-5時)修煉,實因此時肺經當令,氣血始萌,最利導引。

二、分段習練之古法印證
【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以神遇不以目視",實寓分段漸進之智。閣下所言功法分段之法,與【周易·漸卦】"進得位,往有功"之理相通。晉代葛洪【抱朴子】載"行氣當以生氣之時",又言"初學之士,先須分段",正可佐證初學者"早晨熟習,晚間推進"之議。宋代張伯端【悟真篇】更明示:"陰陽生反覆,普化一聲雷",習功次序本可循環往復,非必拘泥一端。

三、心理效應與調息要訣
唐代司馬承禎【坐忘論】云:"收心離境,住無所有",此心理調節之根本。首因、近因之效,實乃"識神"作用,當借"調息"以轉化。朱熹【調息箴】謂"靜極而噓,如春沼魚",建議在功法起式時,可配合"吐唯細細,納唯綿綿"的呼吸法;收功之際,則宜"似守非守,若存若亡",使心理效應自然融於氣機流轉。明代【遵生八箋】載"晨叩齒三十六通"以啟陽,"暮鳴天鼓二十四通"以斂陰,皆暗合心理時序之妙用。

四、古今異同之辨
然須指出,古人練功尤重"活子時"(身體自發的修煉時機),非機械限定晨昏。如【入藥鏡】云:"一日內,十二時,意所到,皆可為"。今人囿於現代生活節奏,強分早晚,實為權宜之計。真正"訓練有素者",當如【周易參同契】所言"委志歸虛無,無念以為常",超越時空心理之執。

結語:
練功之道,貴在知機。【陰符經】云:"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首因、近因之心理效應,實為把握修煉時序之樞機。然終須以【清靜經】"內觀其心,心無其心"為歸趣,方不至執着心理現象而失養生真諦。學者當於心理起滅處,體認本來清淨之性,則事半功倍之效自在其中矣。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