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503|回復: 0

[中医理论] 〖伤寒论〗·阴阳易是病证性质的变化

[複製鏈接]
是飞 發表於 2017-3-7 11: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伤寒论〗第392条说『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裈散主之。』本条历代争议最多的是『阴阳易』,从『伤寒阴阳易之为病』看,字虽不多,但需要弄清楚的问题却相当多。

首先为什么将『阴阳易』病和差后劳复放在同一篇中,并冠以『伤寒』二字?与伤寒的类似病『霍乱』显然不同,霍乱是与伤寒截然不同的另一病种,因其与伤寒类似,所以自成一篇,列出以做鉴别。阴阳易则属于伤寒病过程中的一个证候,而且是伤寒后期的变证,所以与差后劳复同篇,并冠以『伤寒』二字,阴阳易肯定与伤寒有关,但又不是『差后劳复』,这就是为什么将阴阳易与差后劳复并列成篇的原因。

其次『之为病』的文法,在〖伤寒论〗中凡7见,除了六经各篇首均有一条以外,剩下就是本条的『伤寒阴阳易之为病』,从行文的惯例上看,阴阳易应该是与六经病平行的同一层次上的疾病,虽属于伤寒但不属于六经病之列,是六经病之外的伤寒范围内的疾病。

第三,『阴阳易』到底是什么病?这是争论最多的问题,也是临床辨证治疗的关键问题。

关于『阴阳易』到底是什么病,截至目前大抵有近十种说法,说法虽有不同,但都肯定是体虚后又行房事引起则是一致的。其实『阴阳易』就是伤寒病中及后期男女交媾所导致疾病性质改变的证候。

从本条内容,结合整个伤寒病的发展转归,『伤寒阴阳易之为病』的『阴阳』是指交媾,即在患伤寒病的后期发生交媾,指的是发病的原因,『易』是指病证的变易、变换,虽然仍旧属于伤寒病,但已越出六经病的范畴,已经从伤寒的寒热病变化为气阴两伤的虚热证。既然疾病发生了变化,由伤寒的阴证转变为虚热证的阳证,那么为什么断定『阴阳易』不是疾病性质发生变化的意思呢?这得从『阴阳』合用以及治疗用方去考察。

『阴阳』既表示事物对立的两个不同方面,但还有『合而为一』的意思,作为男女交媾的一个专用代名词,在文献记载非常多,如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中载『谯郡胡馥之,娶妇李氏,十余年无子,而妇卒。哭恸,云:「竟无遗体,遂丧,此酷何深!」妇忽起坐曰:「感君痛悼,我不即朽,君可瞑后见就,依平生时阴阳,当为君生一男。」语毕还卧。』这里的『依平生时阴阳』就是正常交媾的意思。

在医学书籍中,以『阴阳』代指房事的例子更是随处可见。孙思邈〖千金要方·妇人方〗中『阴阳过度』『阴阳患痛』『阴阳减少』的『阴阳』二字,都是指男女交媾而言。『阴阳』二字并用,曾成为隋唐以前文人雅士或者医家用来代替『男女交媾』的书面语言。

将『阴阳易』的『阴阳』定义为男女交媾,而不是『寒热』的概念,有如下几点理由:从诸多记载中可以看出,隋唐以前多将『阴阳』作为男女交媾的代指;〖素女经〗中产后未复即行交媾所出现的病状与『阴阳易』的病状有多处类似,而都是体虚未复即行房事所致;〖伤寒论〗阴阳非指脉象即是体内正气,没有指代病性、症状的;阴阳易的治疗采用烧裈散,是由异性内裤的挨近外阴部分,烧取灰服用的。

综合前面所述,『阴阳易』是伤寒病后期或者初愈阶段,体质尚未复原,气血尚虚,即行交媾,更伤及了病人的阴精气血,从而使原来的伤寒寒热的外感之病转化为气阴两虚的内伤病,既不是因房劳而复发,成为原有的伤寒六经病;也不是男病传女,女病传男的互相染易;更不是男病传女男不病,女病传男女不病,而是原有病人的病情改变。虽然与由衣原体感染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一个合并症,即赖特综合征具有尿道炎、关节炎和结膜炎三联征有些相似,但不能确定就是或者排除赖特综合征的可能。

临床上诊断『阴阳易』病,必须注意以下两个要素:

1.具有伤寒病的病史,且已至恢复期;

2.在大病初愈时段有男女交媾的情况;

『阴阳易』的几个特征:

1.发病与同房密切有关,均发生于男女同房之后;

2.多数为外感病初愈因同房而发病,少数正值外感病期间,因同房而发病;

3.发病者为原有外感病患者本人;

4.临床表现有全身症状,主要涉及膀胱、关节和眼三个部位;

5.病后若不知慎养,容易复发。

『阴阳易』的症状和体征可归纳为4 组:

头部症状,有头重项软不欲抬举并多兼有眩晕、眼干涩不欲睁或冒金花;

少腹及生殖器症状,有少腹拘急或隐隐不适,或牵引阴茎、阴囊、睾丸或阴户拘挛不舒,或阴头微肿;

下肢症状,有膝胫酸软或拘急,肢软乏力伴沉重感,不欲走动;

全身症状,有全身酸楚不适或疼痛,或身困而重不欲动,乏力少气,倦怠欲卧,胸中烦闷,有如热气上冲、小便不利。

至于治疗用烧裈散,极有可能是一种民间的精神疗法,用病人对方的内裤近隐处烧取灰,让病人知道是因大病初愈即行房事引起,以对方的隐私之物做精神慰藉,而烧取成灰虽有消毒去污之意,但所有成分几乎荡然无存,真正使其有效的原因,一是本在伤寒初愈,体内阴阳气血都处于恢复阶段,机体的修复能力恢复,可以自行修复;二是方药的心理安慰,调动机体的心身联动机制,促使疾病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民间『以浊引浊,使病从何处受,即从何处出』的司空见惯的方法,如过量食用某种食物而致病,就将某种食物烧炭泡水服用进行治疗,其自身的修复能力与心身的联动机制起着决定作用。

马奇 發表於 2025-4-19 18:58 | 顯示全部樓層
《伤寒论》"阴阳易"病机探赜及临床意义考辨

《伤寒论》第392条所载"阴阳易"一证,历代注家聚讼纷纭。今从经文本体、病理机制及文献训诂三方面作系统考辨,以明其真义。

一、篇章结构之深意
仲景将阴阳易与差后劳复同篇,实具深意。观《伤寒论》篇次安排,霍乱独立成篇因其属外感异源之疾,而阴阳易乃伤寒传变之证。其冠以"伤寒"二字,正示其病源关系。尤当注意"之为病"的特殊文法,全书仅六经提纲及本条七见,暗示阴阳易当与六经病同属辨证纲领层面,为伤寒变证之特殊类型。

二、病名训诂新证
"阴阳"二字在汉晋医学文献中确有房事专指,《玉房秘诀》言"阴阳之和"即其明证。而"易"字当从《周易》"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解,指病机性质发生根本转变。考《诸病源候论》云:"其得病者,是阳易则阴痛,阴易则阳痛",正合阴阳交易之旨。故"阴阳易"实指伤寒未愈而行房,致邪毒交相传易,病性由实转虚之变证。

三、病机转变枢要
细绎条文症状:身体重、少气属太阴虚象;少腹里急、阴中拘挛为少阴伤精;热上冲胸系虚阳上越;眼中生花乃精气不能上注。此皆显示病机已从伤寒三阴证,转为精气两夺、虚热内生之候。烧裈散之用,非取其秽浊,实因裈裆"得浊阴之气最厚"(柯琴注),可引火归原,正合"甚者从之"之治则。

四、临床鉴真要点
1. 发病必具三要素:伤寒未愈、行房史、症候突变
2. 辨证当分三阶:初期热毒交争、中期气阴两伤、后期元阳衰惫
3. 治法宜遵三法:解毒导浊、益气固阴、温补命门(视证候进退而施)

今人临证见此,不必拘泥烧裈散原方。余尝以六味地黄汤合生脉散,佐以紫石英、磁石镇摄浮阳,收效颇佳。然须切记:伤寒瘥后百日禁房事之训,实含至理。阴阳易之辨,非徒文字考据之争,实关生死预后之大,学者当三复斯言。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