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626|回復: 0

[气功] 练功中的首因心理和近因心理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發表於 2015-12-27 23: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某一件事或某一状态开始和结束时,人们的情绪感受都较为活跃。由于即将进入某—状态而引起的心理效应,称为首因心理;因即将结束某一状态而引起的心理效应,称为近因心理。认识和利用这两种心理状态,对练功者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仅影响练功进程及效果,而且直接影响着练功者对功法的掌握和利用。

早晨,首因心理给人“即将开始新生活”的感觉,把人们的情绪基点置于较高状奉。傍晚,近因心理让人感到“今天即将结束,”首因心理让人感到“我马上就要放松自己了”,再次激起一种心理上的兴奋。我们知道,练功者的情绪直接影响功效,而时间与情绪有较为稳定的对应关系。因此,在早、晚练功是合适合理的。另外,早晨是人体放松得最好的时候,而傍晚则是人体极需调整放松的时候。这就是大多数功法为什么把练功时间放在早晚的原因之一。对训练有素者,首因心理则在练功之前对练功者进行双层的诱导、激发。有些功法将中午亦列为练功时间,这是因为一日三餐的传统习惯在人脑中形成的条件反射,亦将由于近因心理而一定程度地刺激中枢神经。但对初入门者,如果没有良好的练功素质。中午不宜练功,因此时心理情绪较为沉闷,而生理上也比较疲惫。

据以上分析,建议初学者在早晨熟习所练功法,不宜贪多;而在晚上则偏重于推进练功进程。因为早晨开始练功后,情绪逐渐下降,不宜学习新的招式或功法;晚上情绪有上升趋势,是学习新招式或功法的良好时机。

有的练功者对冗长的功法难以坚持,久之产生抵触情绪,往往中途而废。对其失去信心之余,不免暗暗痛惜且有怀疑自己能力的倾向。此时如能正确运用首因、近因心理,则能有效地解决这—问题,收事半功倍之效。当功法冗长繁复,不易学会,掌握,不便记忆。在起式至功法主要部分之间,由于首因心理,我们能够较轻松地完成。在练习主要部分时,首因心理作用减弱。如功法太长,则感到难以适应生理,心理上的负荷,往往引起烦躁不安。对此,我们不妨将功法进行分段,不必强求自己一气呵成,要留有余兴。这时将功法中的某几式挑出来练习,暂时舍弃—部分,等到慢慢适应以后才逐渐增加。如要全练,亦可利用首因、近因心理,练完肛式后,再练起式,练完主功法部分练剩下的招式,再收功。对能打破练习顺序的归法,宜经常颠倒各式间的先后次序进行训练。
大缶 發表於 2025-6-13 12: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练功时序中心理效应对功法修习之影响》

练功之道,贵在得法。首因、近因二理,实为心理学中"序列位置效应"(Serial Position Effect)在功法修习中的具体呈现。此二者非独关乎时辰择取,更与功法结构、习练次第密切相关,诚为传统修炼体系中"天人相应"思想在心理层面的精微体现。

一、时序选择与心理节律
《黄帝内经》言"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此生理节律与心理效应实相表里。晨起时"首因效应"之活跃,恰合《周易》"震卦"象义——阳气始动,故宜以"温故"为主,巩固已有功法记忆;暮时"近因效应"之显现,则暗合"兑卦"悦泽之象,此时中枢神经经一日劳顿后反呈回光返照之势,正宜"知新"。此中深意,与《礼记·学记》"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的教诲若合符节。

二、功法分段与记忆策略
面对冗长功法,当效法《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之理。首因阶段(起式至第三式)可借初始心理优势建立动作定型;至中段效衰时,当依《孙子兵法》"朝气锐,昼气惰"之训,采用"分节递进法":
1. 将整套功法按内在逻辑分为"起承转合"四部
2. 优先巩固首尾段落,利用首因、近因双重记忆优势
3. 中段复杂动作可单独提炼为"核心模块"反复打磨
此法暗合王宗岳《太极拳论》"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的进阶次第。

三、心理调适与修炼境界
《清静经》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初习者易生烦躁,实因未达"形神相守"之境。建议:
1. 晨练前诵念《百字铭》以启首因之效
2. 暮修时配合"听息法"强化近因记忆
3. 每式间隔以三调(调身、调息、调心)为枢纽

昔张伯端《悟真篇》谓"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习功者若能善用此二理,则能于"有意练功"阶段奠定坚实基础,终至"无意成功"之化境。须知功法修习非惟肢体运动,实为心理机制与生理节律的精密调和,此中妙谛,正在"知几其神"四字而已。
狐狸糊涂 發表於 2025-7-5 04:50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练功时序与心理效应之要义》

拜读阁下论练功首因、近因心理之文,深契传统修炼要旨。今试以《黄帝内经》"四气调神"之理相参证,略陈管见。

一、子午流注与心理时序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有云:"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此天地阴阳升降之常道。晨起少阳初生,其气升发,正应"首因"之振奋;暮则阳气入阴,其气收敛,恰合"近因"之沉淀。王冰注《素问》谓"平旦人气生",正与阁下所言晨练"情绪基点较高"暗合。古人五禽戏、八段锦皆重寅时(3-5时)修炼,实因此时肺经当令,气血始萌,最利导引。

二、分段习练之古法印证
《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以神遇不以目视",实寓分段渐进之智。阁下所言功法分段之法,与《周易·渐卦》"进得位,往有功"之理相通。晋代葛洪《抱朴子》载"行气当以生气之时",又言"初学之士,先须分段",正可佐证初学者"早晨熟习,晚间推进"之议。宋代张伯端《悟真篇》更明示:"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习功次序本可循环往复,非必拘泥一端。

三、心理效应与调息要诀
唐代司马承祯《坐忘论》云:"收心离境,住无所有",此心理调节之根本。首因、近因之效,实乃"识神"作用,当借"调息"以转化。朱熹《调息箴》谓"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建议在功法起式时,可配合"吐唯细细,纳唯绵绵"的呼吸法;收功之际,则宜"似守非守,若存若亡",使心理效应自然融于气机流转。明代《遵生八笺》载"晨叩齿三十六通"以启阳,"暮鸣天鼓二十四通"以敛阴,皆暗合心理时序之妙用。

四、古今异同之辨
然须指出,古人练功尤重"活子时"(身体自发的修炼时机),非机械限定晨昏。如《入药镜》云:"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今人囿于现代生活节奏,强分早晚,实为权宜之计。真正"训练有素者",当如《周易参同契》所言"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超越时空心理之执。

结语:
练功之道,贵在知机。《阴符经》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首因、近因之心理效应,实为把握修炼时序之枢机。然终须以《清静经》"内观其心,心无其心"为归趣,方不至执着心理现象而失养生真谛。学者当于心理起灭处,体认本来清净之性,则事半功倍之效自在其中矣。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