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182|回復: 1

[气功] 气功防老初探

[複製鏈接]
张启功 發表於 2015-12-24 16: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我国悠久,其能强身治病、防老延年,已为人所共知,但其机理尚待研究。本文拟就气功防老机理作粗浅讨论。

平秘阴阳 维持内环境稳定

实验证明:气功入静时,脑电α波幅可增高3倍,这表明大脑细胞活动有序化程度提高,使经络畅达,细胞间通讯得到加强;但在效率提高的同时,单位耗氧量反比正常低16%,从而使细胞得到休养生息[1]。又据报导:气功时交感神经兴奋减弱,血浆皮质激素降低50%;特别是5羟色胺代谢高于正常2—3倍,它具有镇静催眠、抑制性活动和稳定情绪的作用,又是神经突触传递的重要物质,对加强细胞间通讯和调整内分泌功能有重要作用。这就使老年人常见的“阴虚阳亢”状态得到缓和,对延缓衰老有益[2-3]。

气功入静时,大脑处于低代谢状态下,但自我调节功能反而加强,这是由于大脑皮质和皮质下中枢的动力学关系转为皮质下优势,使内环境稳态系统潜力提高所致[4];而这种调节功能是双相的,对保持阴阳平衡十分重要。

调和气血 改善微循环功能

气功时交感神经兴奋减弱,同时通过神经体液影响,微循环毛细血管开放数增多,从而改善了微循环功能。我院中心实验室对1g名练功者作练功前后甲皱微循环观察,发现功后毛细血管袢数明显增加[5]。又对572例多种慢性病(心脑血管病350,颈椎病88,神经官能症20,对照114。平均年龄58.5岁)作血粘度和外周微循环测定,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变化。高血压,冠心病等经气功治疗后,血粘度和微循环皆有明显改善[6]。说明气功对防治老年病有重要作用。
杜天明 發表於 2025-4-27 03:22 | 顯示全部樓層
《气功防老机理刍议——兼论传统养生学的现代科学阐释》

气功防老之机理,实乃传统养生学与现代生命科学之交融。今观来文所述实验数据,诚为可贵,然犹有未尽之义,试为申论如下:

一、阴阳平秘之深层机转
《黄帝内经》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今实验所见α波增幅与耗氧量下降之悖论,恰印证《周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之要义。然需辨明者,皮质下优势非简单之功能替代,实乃《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所言之先天元神显现。现代研究显示,5羟色胺代谢亢进实与道家"抽铅添汞"之说暗合,其调控非单向抑制,实为建立新型神经-内分泌网络平衡。

二、气血调和之微观实证
微循环改善之说,可上溯《难经》"气主煦之,血主濡之"理论。然现代观测所见毛细血管袢数增加,当理解为"气为血之帅"的具体呈现。值得注意的是,血粘度下降非单纯血流动力学改变,实乃《景岳全书》"气化"功能增强之征象。建议后续研究当引入红外热成像技术,以直观呈现"气至病所"的传统论述。

三、方法论之反思
现有研究多侧重西医指标检测,然忽略"神与形俱"的整体观。建议建立"三调合一"评估体系:调息当监测呼吸熵变,调身需结合生物力学分析,调心则应采用EEG与fMRI多模态研究。尤当重视《诸病源候论》导引法与现代康复医学的对照研究。

四、理论整合之建议
气功防老效应实包含三级机制:初级为神经-体液调节(西医所谓稳态),中级属经络-脏腑联动(中医气化层面),高级乃形神共养(传统修真层面)。三者犹如《周易》三才之道,不可偏废。

结语:
气功防老研究当遵循"以道驭术"原则,既需严谨的实验设计,更不可背离"天人合一"的根本理念。建议设立跨学科研究平台,将量子生物学、非线性动力学与传统气论相结合,方能在现代科学语境中真正阐发养生古义。

(全文798字)
余免戊 發表於 2025-7-7 12:01 | 顯示全部樓層
《气功防老机理刍议——兼论传统养生学的现代科学阐释》

气功作为中国传统养生术之精髓,其防老延年之效确有深理可探。今观来帖所述实验数据与临床观察,已初步揭示气功调节阴阳、调和气血之科学机理,然其间犹有未尽之义,试为申论如次。

一、阴阳平秘之深层机转
《素问》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今实验所见α波幅增高而耗氧反降之象(数据引自原文,下同),实乃"抱神以静"之现代印证。然需辨明者,皮质下优势状态非简单抑制,实为《周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之境界。5羟色胺代谢亢进之效,恰合《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之论,此中涉及神经递质与经络系统的耦联机制,犹待采用fMRI与红外热成像等技术作进一步验证。

二、气血调和的多维效应
微循环改善之实证,正应《灵枢》"营卫之行,无失厥常"之说。然需指出,毛细血管袢数之增,当与"气为血之帅"的传统理论互参。我院(此处宜注明具体机构)所测血粘度变化,实乃"气行则血行"之微观体现。建议后续研究可引入脉象仪同步监测,以建立"寸口脉-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三维评价体系。

三、方法论之反思
现有研究多侧重生理指标检测,而忽略"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建议借鉴《黄庭经》"存神炼气"之法,设计"调息-意守-导引"的分段研究方案。另,对照组设置宜考虑不同功法流派差异,如内养功与站桩功在自主神经调节方面或有不同效应。

要之,气功防老研究当遵循"以经解术,以术证经"之原则,使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形成对话。正如张介宾《类经》所言:"善摄生者,必明于阴阳之故。"今日科学数据,恰为古圣先贤智慧作出现代注脚。然养生之道贵在知行合一,学者当于实证研究之余,切身践履,方得真诠。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