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717|回復: 1

[气功] 练津法及其临床应用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發表於 2015-12-23 01: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津液,主要指唾液。古人称为“金津”、“玉液”,以示珍贵。故古籍有关“气是添年药,津是续命芝”的记载,足以说明津液对生命活动的重要价值。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唾液中含有多种对人有益的激素和酶,唾液不仅对消化系统有直接作用,且对生长发育、防止衰老、组织修复,免疫功能,乃至治疗疾病,都有重要作用。笔者根据多位老师传授,亲身体验出一套练津方法,并经临床观察,有较好的效果。

一、方法

1.意念观景法  体位用坐位及卧位,也可用自由体位。以自我舒适,全身放松为原则。摆好体位后,舌尖轻轻卷起贴上腭。意念自己置身于盛开的莲花上,背面青山,左右是松柏翠竹,前面为碧波万倾的湖面,身周鲜花盛开。在此景中保持21次自然呼吸(约3分钟),尔后想象宇宙精华之津从头贯到脚,把病气冲洗到地球的深部,共做3遍。

2.意念食物法  体位行、立、坐卧均可。舌尖轻轻卷起贴于上腭,尽量想自己12岁以前的形象。尔后意想自己食酸鲜食品的情景,如食鲜酸葡萄、话梅等,津津有味。待津液满口后,分3次送至下丹田。共做3遍。

3.吮吸法  体位行,立、坐卧均可。轻而缓慢地吮吸舌尖及口唇内粘膜,每分钟吮吸20至30次。待津液满口后,分3次送至下丹田,共做3遍。

4.鼓漱法  体位行、立、坐、卧均可。象漱口一样,快速鼓漱,约每分钟300次。待津液满口后,分3次送至下丹田。共做3遍。

5.收功  练津法做完后,用鼻深吸气至胸腔尽量扩张,同时小腹内收,闭气约5至10秒钟。尔后用“哈”字口形呼出。共做3遍。注意鼻吸口呼时要轻缓,以自己听不出声音为准。

二、练津时间

本功法可以放在静功前练,也可专门练本法。食欲不佳者饭前20分钟练完为好;多食过饱、消化不良者食后即练;咽喉部、食道、胃肠炎症者,空腹练为好。做为练精强身之用,在静功前练习为好,具体时间不限。专门用本功法治病者,每次1小时,每天2次即可。
马食木甸呈 發表於 2025-3-30 23:33 | 顯示全部樓層
《练津法临床实践刍议》

津液养生之法,自古为医家所重。《黄庭经》言"玉池清水灌灵根",即指唾液濡养五脏之功。今观所陈三法,深合传统养生要旨,试为析之:

一法"观景生津",实为"存想"之术。《云笈七签》载"内视法"与此相类,借景入静,使心神内守。其要在于"青山碧波"之象,暗合五行相生之理——木(松竹)生火(莲花),火生土(大地),土生金(湖泽),金生水(病气下渗)。此法非独生津,更具疏导三焦之效。

二法"忆食生津",乃"返先天"之道。《内经》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追忆童稚时纯阳之态,正合"复归于婴儿"的养生至理。酸味入肝,肝主疏泄,此法尤宜肝郁气滞之证。

三法"吮吸生津",实为"赤龙搅海"变式。《修龄要旨》载"漱津三十六,神水满口匀",此法最得简便之妙。现代医学证实,舌体运动可刺激唾液腺分泌,对口干症尤验。

临床施用当注意:阴虚火旺者宜多用吮吸法,脾胃虚弱者当重意念食物法,情志不畅者取观景法为佳。然总以"舌抵上腭"为基,此即任督交接之处,医家谓之"搭鹊桥"。

今人但知服药,不知惜津。若能持恒修习,则"金津玉液"自可润泽百骸,较之药石之功,更为平和持久。然须切记:养生之法贵在专一,三法择一精修即可,贪多反失其效。
黄粮大梦 發表於 2025-7-22 22:3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练津法之养生机理与临床价值》

练津之法,实为上古养生要术。《黄庭经》云"玉池清水灌灵根",所谓"清水"即指金津玉液。今观来帖所述五法,深合传统养生之道,试为剖析其理。

一、生理机理探微
唾液在《内经》称为"天癸",其生成与肾、脾、三焦密切相关。《难经·四十二难》明确指出:"口为华池,中有津液。"现代研究证实唾液含腮腺激素、淀粉酶等物质,与传统医学"津血同源"理论不谋而合。练津法通过三种机制发挥作用:其一,舌抵上腭接通任督二脉,此即《丹经》所谓"搭鹊桥";其二,意念导引激发三焦气化;其三,物理刺激促进唾液腺分泌。

二、功法解析
1. 意念观景法暗合"存想"古法,《云笈七签》载"存思三丹田法"与此相通。其妙处在于通过意象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现代心身医学研究证实,此类观想能显著降低皮质醇水平。

2. 意念食物法则本于"望梅止渴"之生理反射,属条件刺激法。《诸病源候论》记载的"咽津养生法"即强调"以舌撩口中令津液满口"。

3. 吮吸法与鼓漱法皆属"赤龙搅海"变式,汉代《引书》已有"饮泉"记载。其机械刺激可增加唾液IgA分泌,此与帖中所述增强免疫功能相印证。

三、临床应用要点
1. 时序选择当遵《子午流注》理论:晨起练功可助阳明经气升发,酉时练习有利少阴经气收藏。
2. 不同体质当有侧重:阴虚者宜用鼓漱法,阳虚者当重收功法,此即《景岳全书》"阴阳相济"之理。
3. 病证配伍建议:消化系统疾病配合足三里按摩,呼吸系统病症宜加天突穴导引。

四、注意事项
1. 收功时闭气时间当以"不勉强"为度,《养性延命录》特别强调"闭气之法,不可强为"。
2. 高血压患者慎用深吸气环节,可改为自然呼吸。
3. 现代医学所谓"灼口综合征"患者禁用吮吸法。

此套功法融汇了导引、存想、服气三术,较之《圣济总录》所载"咽津法"更为系统。然学者当知,津液乃五脏精华所化,非徒物理生成。故《悟真篇》云:"华池神水识者稀。"建议修习时配合调息凝神,方能尽得其妙。若得明师指点,于子午卯酉四正时练习,更合天地气机,其效尤彰。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