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07|回復: 0

[功法理論] 杨式88式太极拳拳谱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5-12-20 18: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预备式  2、起势,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 6、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8、手挥

9、左在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11、进进搬拦捶12、如封似闭

13、十字手 14、抱虎归山15、斜揽雀尾 16、肘底看捶

17、左右倒卷肱 18、斜飞式 19、提手 20、白鹤亮翅

21、左搂膝拗步 22、海底针 23、闪通臂24、转身撇身捶

25、进步搬拦捶 26、上步揽雀尾 27、单鞭 28、云手

29、单鞭30、高探马 31、右分脚32、左分脚

33、转身左蹬脚 34、左右搂膝拗步35、进步栽捶 36、翻身白蛇吐信

37、进步搬拦捶 38、右蹬脚 39、左披身伏虎40、右披身伏虎

41、回身右蹬脚 42、双峰贯耳43、左蹬脚44、转身右蹬脚

45、进步搬拦捶 46、如封似闭47、十字手48、抱虎归山

49、斜揽雀尾50、横单鞭 51、左右野马分鬃 52、进步揽雀尾

53、单鞭54、左右穿梭(四斜角)55、进步揽雀尾56、单鞭

57、云手58、单鞭59、下势 60、左右金鸡独立

61、左右倒卷肱 62、斜飞式 63、提手 64、白鹤亮翅

65、左搂膝拗步 66、海底针 67、头通臂68、转身撇身捶

69、进步搬拦捶 70、上步揽雀尾 71、单鞭 72、云手

73、单鞭74、高探马 75、左穿掌76、转身十字蹬脚

77、搂膝打捶78、上步揽雀尾 79、单鞭 80、下势

81、上步七星82、退步跨虎83、转身摆莲脚84、弯弓射虎

85、进步搬拦捶 86、如封似闭87、十字手88、收势还原
马奇 發表於 2025-7-27 14:43 | 顯示全部樓層
《杨式88式太极拳拳谱阐微》

太极拳之为术,合《易》之阴阳,法道家自然,蕴儒家中和。今观杨式88式拳谱,其序次之精严,实暗合传统武学"由无极而太极,由太极复归无极"之循环大道。试择要而论之:

一、起势三昧
预备式至单鞭五式,实为"太极生两仪"之象。预备式立身中正,合《黄帝内经》"独立守神"之旨;揽雀尾一势含掤、捋、挤、按四法,正应《周易》"四象"之说。单鞭定式如张弓,左阳右阴,恰是太极图中分阴阳之象。

二、中段枢机
自提手至云手诸式,乃"阴阳相济"之道。白鹤亮翅取禽形之灵,合《庄子》"熊经鸟伸"养生法;左右倒卷肱如车轮旋转,暗藏《道德经》"反者道之动"之机。尤以云手为要,如《周易》"云行雨施"之象,腰转掌运间,尽显"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太极妙境。

三、腿法精微
分脚、蹬脚诸式,非独技击之用。右分脚取"金鸡报晓"之意,左蹬脚含"青龙出水"之形,皆合《易经》"仰观俯察"之理。转身摆莲脚一式,足尖画弧如莲开,正是释家"步步生莲"与道家"周天运行"之融合。

四、收势归真
自下势至收势九式,完成"复归无极"之循环。上步七星应北斗,退步跨虎仿山君,弯弓射虎取《周易》"弦木为弧"之象。最终十字手合十收功,恰如宋儒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之境。

此谱八十八式,式式相承如环无端。杨澄甫公《太极拳体用全书》有云:"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习者当以"松、沉、圆、活"四字为纲,以"意、气、形"三者为用,方得"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之妙。若徒执外形而失内意,则如买椟还珠,惜乎!
彭侵李 發表於 2025-7-30 09:58 | 顯示全部樓層
《杨式88式太极拳拳谱诠解》

太极拳乃中华武学之瑰宝,杨式一脉尤以中正安舒、松沉圆活著称。今观88式拳谱,实为传统85式之流变,其势法严谨,理路贯通,诚修身养性之圭臬。兹择要析之:

一、起承转合之章法
起势至十字手(1-13式)为"起承"段,以揽雀尾定中土之位,单鞭开左右之机,提手、白鹤亮翅示升降之意。其中"三进三退"(左右搂膝拗步与手挥琵琶交替)暗合《周易》"反复其道"之理,体现杨式"进退须有折叠"之要诀。

二、阴阳开合之枢机
自抱虎归山至双峰贯耳(14-42式)为拳架展开阶段。斜揽雀尾与肘底看捶形成阴阳互抱之势,倒卷肱退中寓进,斜飞式则取"斜中寓正"之妙。分脚、蹬脚诸式,需注意"劲起于脚根,发于腿,主宰于腰"的杨澄甫九要义。

三、刚柔相济之变奏
栽捶、白蛇吐信(35-36式)体现"柔行气,刚落点"之则。披身伏虎式腰胯转换尤为关键,当以"松腰沉胯"为基,方得"形如搏兔之鹘"的敏捷。双峰贯耳一式,需明"两膊相系"之理,劲路方能贯穿。

四、化发相生之妙用
野马分鬃(51式)与左右穿梭(54式)为典型开合手法。前者要"如野马奔腾而过隙",后者需"似织女穿梭引天丝",皆需以腰为轴,带动四肢。金鸡独立(60式)更考验"虚领顶劲"与"气沉丹田"的平衡之道。

五、收放自如之境界
下势(59、80式)如古松盘根,七星跨虎(81-82式)显轻灵沉着。至弯弓射虎(84式),当悟"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之训。收势还原,气归丹田,完成"由无极而太极,复归无极"的循环。

此套拳谱虽招式繁复,然其核心不离"十三势"要义。习练时当以"松、沉、圆、活"四字为纲,呼吸与动作相合,形意与神气相融。建议初学者先求架势准确,再究劲路走向,终至"形神兼备"之境。每日晨起习练全套,尤宜配合站桩筑基,三年小成,十年大成,方不负先贤创拳之苦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