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48|回覆: 0

[散打] 散打技術與戰機運用

[複製鏈接]
是飛 發表於 2015-12-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戰機,即適於出擊的時機。確切地講,就是對方在瞬間出現的容易被擊中的薄弱環節。運動員在身體素質、技術水平相差不多的情況下,可以克服進攻和防守的盲目性,達到促進散打運動員的智能水平和技術水平提高的目的。

(一)戰機的必然性與尋找戰機

散打戰機寓於無序運動的瞬間,而且隨着情況的變化而變化。如果把人體分成頭部、軀幹、下肢等若干個局部,可以發現,任何一個散打基本動作都存在着某一部位有利於進攻和防守,而另一部位不利於進攻和防守的現象。以預備姿勢為例:當身體重心在前腿時,起後腿進攻對手有利;若起前腿,必須移動重心,這樣容易被對手發現或反擊。這種動作客觀上存在的虛實利弊狀況,就是戰機存在的必然性。

避實就虛是尋找戰機的基本法則,在進攻過程中,用同樣一個動作進攻對手的不同部位,其進攻效果是不同的。明代王鳴鶴【登壇必究】中說:『攻堅則韌,乘瑕則神;攻堅則瑕者堅,乘瑕者則堅者瑕。』攻堅攻不下,弱也變強;攻弱得手,強也變弱。因此,要針對對手不同的姿勢狀態和自己所處的距離、角度,避開對手的堅實部位,進攻對手防守薄弱的部位。

在瞬息萬變的形勢中,及時地看準對手的薄弱環節,快速地選擇相應進攻動作的能力,是運動員尋找戰機、把握戰機必須具備的先決條件。散打動作變化繁多,具體到每個動作,什麼部位是強點?什麼部位是弱點?哪裡是有利於進攻的部位?哪裡是不利於進攻的部位?應對一些帶規律性的問題進行必要的提示,以啟迪運動員的注意與研究。

進攻頭部的戰機:兩手遠離頭部時,上體前俯距離較近時,注意力集中在下肢時。

進攻軀幹的戰機:出拳進攻時,軀幹露出空當時,側身、轉身時,上體前俯時。

進攻下肢的戰機:兩手在上時,步法移動時,重心在前腿前,重心較低時,注意力集中在上方時。

進攻全身的戰機:動作回收時,猶豫不決時,身體失控時。

使用摔法的戰機:對方用拳法時,一方向前衝來時,雙方距離貼近時,抓住對方身體某一部位時,控制住對方攻擊腿時。

使對方下擂台的戰機:雙方靠近邊線時,自己背對邊線時。

(二)戰機的轉換性與借用戰機

世界上的事物總是相生相剋的,即所謂『一物降一物』。散打不但沒有超越唯物辯證法的這個原則,反而表現得更突出、更明顯。散打動作可謂有用法必然有解法、能夠進攻也能夠被反擊,這種技術規律反映了戰機的轉換性。具體來講,甲方出擊動作以後,乙方根據甲方動作進行反擊,甲方的動作對於乙方來講就是戰機,此類戰機由甲方的動作引申轉換而來。

由於散打戰機具有轉換性的特點,順勢借力、借用戰機的技術必然會應運而生。借用戰機從動作姿勢狀態上來分析,發出動作以後,改變了全方位進攻與防守的預備姿勢,這種姿勢加大了身體各部位之間強弱、虛實的反差,強點更強,弱點更弱。所謂強點更強,先進攻者在發出第一次進攻動作時,一般都是採用拳法或腿法。所謂弱點更弱,出拳時,自己的軀幹和下肢暴露面更大,不易防守;出腿時,身體正面、背面和側面容易被擊中,加之『起腿半邊空』,單腿獨立支撐,身體容易傾倒。借用戰機就是利用這種必然規律,達到『先發先制』和『後發制人』的效果。

借用戰機從技術上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迎擊:對方啟動時,借用對方向前的作用力,用拳法或腿法直接堵擊對方,破壞他的進攻而直接得分。

2.閃擊,對方使用拳法或腿法時,自己原地或向兩側上步閃躲,避開強點,對方左發我右閃,對方右發我左閃,避開強點後反擊。

3.順擊:指順勢借力反擊。順勢,即順從對方的來勢;借力,即借用合力、重心、槓桿和慣性力等。順着對方勁力的方向及時加力,達到以對方的力為主,加上自己的小力,使其受挫或跌倒。

4.抓擊:借用對方腿法接近自己的瞬間,原地或側身用手臂抱抓對方的同時,將其摔倒或用腿法反擊。

5.鑽擊:在對方向前上步並發出拳法或腿法進攻的瞬間,自己下蹲鑽潛,運用方法使其下肢突然『急剎車』,令其向前或向後傾倒。

6.擋擊:對方的拳法或腿法接觸自己的瞬間,用上肢撥、格、掛、壓,改變攻擊的方向或破壞其身體平衡的同時,以拳法或腿法反擊。敵攻我左方時,我左防右發;敵攻我右方時,我右防左發。

(三)戰機的能動性與製造戰機

僅僅認識自然產生的戰機還是不夠的,因為尋找戰機、借用戰機是通過觀察對方的動作之後而隨之採取的相應措施,自己的動作受對方動作的支配,主動權在對方,自己缺乏預見性。對方將要出現什麼動作,將產生什麼戰機,自己事先沒有思想準備,待對方做出動作產生戰機之後,從反應、判斷、選擇到發出相應的動作,需要一定的時間,某一個環節跟不上,戰機就會消失,因此,主動地製造戰機特別重要。

戰機的能動性來源於散打運動員特別敏感的誘導與效應特徵。所謂誘導與效應,就是甲方產生動作,乙方必然會根據甲方的動作產生相應的動作。甲方的動作對於乙方來講就是誘導信號,乙方的動作對於甲方來講就是效應結果。如果充分利用人體的誘導與效應特徵,通過自己的主觀努力,有意識地採用虛假動作來製造戰機,這就是戰機的能動性。

主動地製造戰機,自己做什麼動作,發出什麼誘導信號,估計對方會做何種反應,自己事先心中要有數,倘若在自己的預料之中,就能奪得使用戰機的主動權。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雙方在對峙中,其預備姿勢防守嚴密、注意力集中,而且相隔的距離也在攻擊範圍之外,要想主動進攻得逞,而不讓對方借用自己的戰機,必須掩蓋自己的真實意圖或者造成對方的錯覺。利用『示形』、『造勢』,主動地實施偽裝和欺騙,贏得思維轉變的時間空當,達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目的。

利用戰機的能動性來示形造勢、製造戰機,主要有三種手段。

1.虛晃動作:雙方對峙時,採用左右、前後、上下虛晃等方法迷惑對方,在對方判斷不清、猶豫不決時,突發進攻動作。

2.假動作:採用指上打下、指下打上、指左打右、指右打左等方法,分散轉移對方的注意力。假動作發出後,只要對方有防守反應,就突然變換動作進攻。

3.步法移動:有意識向前、後、左、右移動,並變化步法節奏,誘導對方隨之移動,在對方改變身體重心或相距位置時,快速出擊。

運用散打技術的能動性來製造戰機,目前還沒有引導教練員、運動員的注意,運動員還不能普遍掌握應用,比賽中出現的也不多。但它是提高散打技術水平的突破口之一,今後應該加強訓練。

(四)戰機的均衡性與多抓戰機

散打的任何動作,只有進攻和反擊的難易之分,而沒有能不能進攻和反擊之別。如果甲方運動員基本技術好,那麼乙方掌握戰機的難度就大,反之亦然。不管難度大小,對雙方運動員來講,都可以尋找戰機、借用戰機和製造戰機,從客觀上說戰,機都是均衡存在的。

散打比賽主要是以得分的多少來區別勝負。因此,培養良好的得分意識和欲望,力爭多抓住戰機,提高進攻和反擊的數量和質量是取勝的關鍵。目前,運動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消極等待、一來一往、死打硬拼等多種弊病,浪費了大量的戰機,需要在訓練實戰中努力克服。

多抓戰機需要注意各種戰機之間的不同功能和變換關係。孫武指出:『戰勢不過奇正。』散打戰機也有奇正之分,尋找戰機是正,借用戰機、製造戰機是奇。『正亦勝,奇亦勝』,『奇正還相生,如環之無端』。因為戰機的奇正功能是可以轉化的,奇能變正,正能變奇,奇正相變,彼此相用,不可窮盡。在多抓戰機的過程中,尋找戰機、借用戰機和製造戰機是一個和諧的整體,要視情況靈活地變換,交替使用。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提高對戰機的認識、力爭多抓戰機,不僅是獲勝的需要,而且也是展示中國散打風格和特點的重要途徑。作為競技體育項目來講,散打運動多抓戰機的訓練手段和方法還不多,需要教練員、運動員不斷地開拓探索、改革創新,把多抓戰機的訓練列為訓練的重要內容,建立起系統科學的訓練手段和方法。
趙耶 發表於 2025-7-25 15:12 | 顯示全部樓層
【散打戰機論衡】

散打之道,戰機為樞。昔【孫子】云"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此言戰機之要,實為技擊之綱目。今試以國學視角論之,以明其理。

一、戰機本於陰陽虛實
【吳子】曰"用兵必審敵虛實",散打戰機之辨,實承兵家虛實之論。觀預備式重心前移,後腿為虛,恰合【紀效新書】"舊力略過,新力未發"之隙。明代俞大猷【劍經】所云"剛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後",正與"避實就虛"法則相契。頭、軀、肢三才之守,各有強弱,猶【周易】六爻之位,吉兇相參,善戰者當如弈者察勢,攻其無備。

二、戰機生於動靜之機
王宗岳【太極拳論】謂"動之則分,靜之則合",散打戰機之現,多在動靜轉換之際。彼拳出而軀幹露,恰似【手臂錄】所言"去如箭,來如線",舊力已竭新力未生。今列戰機諸相:
頭部之隙:如"雙龍出海"勢盡時(兩手遠頭)
軀幹之虛:類"黑虎掏心"拳出際(中門洞開)
下肢之空:似"金雞獨立"移步瞬(單腿承重)
此皆【陣紀】"乘其躁動而擊之"之妙用。

三、戰機化於剛柔相濟
【周易·繫辭】言"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散打戰機尤重轉化。甲攻乙守之際,恰如【草廬經略】"彼以剛來,我以柔應"之勢。若敵以"猛虎下山"之勢撲來,可借"四兩撥千斤"之法反制,此即【打手歌】"引進落空合即出"之機。摔法戰機尤驗此理,彼拳鋒方至,正是"順水推舟"借力之時。

四、戰機成於神意相合
【少林拳術秘訣】云"心與意合,意與氣合",尋機之要,首在凝神。昔戚繼光【拳經】三十二勢,每勢皆含"驚彈抖炸"之變。今之運動員當效古法,練就"目擊道存"之能,使"彼微動,我先至",如【手臂錄】所謂"後發先至"之境。擂台邊線之奪,尤需【孫子】"踐墨隨敵"之智。

結語:散打戰機之妙,實融兵家之謀、醫家之察、道家之變。學者當參【紀效新書】"既得藝,必試敵"之訓,於實戰中體認"時止則止,時行則行"之機,方能臻於【劍經】"渾身俱是拳"的化境。
武曲村伎 發表於 2025-7-26 18: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散打戰機的辯證運用與武學要義】

散打戰機的運用,實為傳統武學"虛實相生"理論在現代搏擊中的具現。【孫子兵法】所言"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正與散打戰機把握的核心理念相通。今就戰機的必然性、轉換性及傳統武學淵源略陳管見。

一、戰機必然性的武學根基
【紀效新書】有云:"舊力略過,新力未發",此八字實為捕捉戰機之要訣。人體運動必遵循"虛實交替"的生理規律,如起腿時必先移重心,此即【手臂錄】所謂"勢有迴環,勁有斷續"。傳統武術將人體分為"三盤九節",現代散打雖簡化為上中下三路,然其虛實辯證之理一也。

明代唐順之【武編】強調"乘彼之隙,攻彼無備",與今之"避實就虛"法則完全契合。以預備式為例,前腿為實後腿為虛,然【劍經】云"虛實相變,如環無端",實戰中需動態把握。頭部暴露時如"孤峰無依",軀幹空當現則似"城門失守",此皆【太極拳論】"無使有缺陷處"之誡。

二、戰機轉換的陰陽辯證
【周易】"剛柔相推而生變化"之理,在散打中體現為攻防轉化的瞬時性。戚繼光【拳經捷要篇】指出"不招不架,只是一下",道出了戰機轉換的精髓。當甲方進攻時,其勢如張弓,然【手臂錄】云"弓滿則折",此時恰是乙方"後發先至"之機。

摔法戰機的把握尤合【角力記】"借力制人"之要。對方沖拳時,其勢如"怒濤拍岸",我則當效"柳枝隨風",此即【太極拳論】"捨己從人"之妙。擂台邊線對抗,暗合【吳子】"死地則戰"之策,需運用"引勁落空"的古典智慧。

三、傳統武學的現代啟示
【草廬經略】言"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散打戰機運用亦當如是。現代訓練可借鑑【耕余剩技】"打練結合"之法:
1. 眼法訓練取法【少林棍法闡宗】"審勢如相馬"
2. 距離把控遵循【紀效新書】"丈尺之地"理論
3. 反應速度需達【手臂錄】"心如火藥手如彈"之境

王宗岳【陰符槍譜】云"靜如處子,動如脫兔",此乃把握戰機之至高境界。當代散打運動員當以傳統武學智慧為根基,在瞬息萬變的對抗中,達到【劍經】所謂"不滯於物,不殆於心"的化境。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