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43|回復: 0

[散打] 散打技术与战机运用

[複製鏈接]
是飞 發表於 2015-12-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战机,即适于出击的时机。确切地讲,就是对方在瞬间出现的容易被击中的薄弱环节。运动员在身体素质、技术水平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克服进攻和防守的盲目性,达到促进散打运动员的智能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的目的。

(一)战机的必然性与寻找战机

散打战机寓于无序运动的瞬间,而且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把人体分成头部、躯干、下肢等若干个局部,可以发现,任何一个散打基本动作都存在着某一部位有利于进攻和防守,而另一部位不利于进攻和防守的现象。以预备姿势为例:当身体重心在前腿时,起后腿进攻对手有利;若起前腿,必须移动重心,这样容易被对手发现或反击。这种动作客观上存在的虚实利弊状况,就是战机存在的必然性。

避实就虚是寻找战机的基本法则,在进攻过程中,用同样一个动作进攻对手的不同部位,其进攻效果是不同的。明代王鸣鹤《登坛必究》中说:“攻坚则韧,乘瑕则神;攻坚则瑕者坚,乘瑕者则坚者瑕。”攻坚攻不下,弱也变强;攻弱得手,强也变弱。因此,要针对对手不同的姿势状态和自己所处的距离、角度,避开对手的坚实部位,进攻对手防守薄弱的部位。

在瞬息万变的形势中,及时地看准对手的薄弱环节,快速地选择相应进攻动作的能力,是运动员寻找战机、把握战机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散打动作变化繁多,具体到每个动作,什么部位是强点?什么部位是弱点?哪里是有利于进攻的部位?哪里是不利于进攻的部位?应对一些带规律性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提示,以启迪运动员的注意与研究。

进攻头部的战机:两手远离头部时,上体前俯距离较近时,注意力集中在下肢时。

进攻躯干的战机:出拳进攻时,躯干露出空当时,侧身、转身时,上体前俯时。

进攻下肢的战机:两手在上时,步法移动时,重心在前腿前,重心较低时,注意力集中在上方时。

进攻全身的战机:动作回收时,犹豫不决时,身体失控时。

使用摔法的战机:对方用拳法时,一方向前冲来时,双方距离贴近时,抓住对方身体某一部位时,控制住对方攻击腿时。

使对方下擂台的战机:双方靠近边线时,自己背对边线时。

(二)战机的转换性与借用战机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相生相克的,即所谓“一物降一物”。散打不但没有超越唯物辩证法的这个原则,反而表现得更突出、更明显。散打动作可谓有用法必然有解法、能够进攻也能够被反击,这种技术规律反映了战机的转换性。具体来讲,甲方出击动作以后,乙方根据甲方动作进行反击,甲方的动作对于乙方来讲就是战机,此类战机由甲方的动作引申转换而来。

由于散打战机具有转换性的特点,顺势借力、借用战机的技术必然会应运而生。借用战机从动作姿势状态上来分析,发出动作以后,改变了全方位进攻与防守的预备姿势,这种姿势加大了身体各部位之间强弱、虚实的反差,强点更强,弱点更弱。所谓强点更强,先进攻者在发出第一次进攻动作时,一般都是采用拳法或腿法。所谓弱点更弱,出拳时,自己的躯干和下肢暴露面更大,不易防守;出腿时,身体正面、背面和侧面容易被击中,加之“起腿半边空”,单腿独立支撑,身体容易倾倒。借用战机就是利用这种必然规律,达到“先发先制”和“后发制人”的效果。

借用战机从技术上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迎击:对方启动时,借用对方向前的作用力,用拳法或腿法直接堵击对方,破坏他的进攻而直接得分。

2.闪击,对方使用拳法或腿法时,自己原地或向两侧上步闪躲,避开强点,对方左发我右闪,对方右发我左闪,避开强点后反击。

3.顺击:指顺势借力反击。顺势,即顺从对方的来势;借力,即借用合力、重心、杠杆和惯性力等。顺着对方劲力的方向及时加力,达到以对方的力为主,加上自己的小力,使其受挫或跌倒。

4.抓击:借用对方腿法接近自己的瞬间,原地或侧身用手臂抱抓对方的同时,将其摔倒或用腿法反击。

5.钻击:在对方向前上步并发出拳法或腿法进攻的瞬间,自己下蹲钻潜,运用方法使其下肢突然“急刹车”,令其向前或向后倾倒。

6.挡击:对方的拳法或腿法接触自己的瞬间,用上肢拨、格、挂、压,改变攻击的方向或破坏其身体平衡的同时,以拳法或腿法反击。敌攻我左方时,我左防右发;敌攻我右方时,我右防左发。

(三)战机的能动性与制造战机

仅仅认识自然产生的战机还是不够的,因为寻找战机、借用战机是通过观察对方的动作之后而随之采取的相应措施,自己的动作受对方动作的支配,主动权在对方,自己缺乏预见性。对方将要出现什么动作,将产生什么战机,自己事先没有思想准备,待对方做出动作产生战机之后,从反应、判断、选择到发出相应的动作,需要一定的时间,某一个环节跟不上,战机就会消失,因此,主动地制造战机特别重要。

战机的能动性来源于散打运动员特别敏感的诱导与效应特征。所谓诱导与效应,就是甲方产生动作,乙方必然会根据甲方的动作产生相应的动作。甲方的动作对于乙方来讲就是诱导信号,乙方的动作对于甲方来讲就是效应结果。如果充分利用人体的诱导与效应特征,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有意识地采用虚假动作来制造战机,这就是战机的能动性。

主动地制造战机,自己做什么动作,发出什么诱导信号,估计对方会做何种反应,自己事先心中要有数,倘若在自己的预料之中,就能夺得使用战机的主动权。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双方在对峙中,其预备姿势防守严密、注意力集中,而且相隔的距离也在攻击范围之外,要想主动进攻得逞,而不让对方借用自己的战机,必须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或者造成对方的错觉。利用“示形”、“造势”,主动地实施伪装和欺骗,赢得思维转变的时间空当,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目的。

利用战机的能动性来示形造势、制造战机,主要有三种手段。

1.虚晃动作:双方对峙时,采用左右、前后、上下虚晃等方法迷惑对方,在对方判断不清、犹豫不决时,突发进攻动作。

2.假动作:采用指上打下、指下打上、指左打右、指右打左等方法,分散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假动作发出后,只要对方有防守反应,就突然变换动作进攻。

3.步法移动:有意识向前、后、左、右移动,并变化步法节奏,诱导对方随之移动,在对方改变身体重心或相距位置时,快速出击。

运用散打技术的能动性来制造战机,目前还没有引导教练员、运动员的注意,运动员还不能普遍掌握应用,比赛中出现的也不多。但它是提高散打技术水平的突破口之一,今后应该加强训练。

(四)战机的均衡性与多抓战机

散打的任何动作,只有进攻和反击的难易之分,而没有能不能进攻和反击之别。如果甲方运动员基本技术好,那么乙方掌握战机的难度就大,反之亦然。不管难度大小,对双方运动员来讲,都可以寻找战机、借用战机和制造战机,从客观上说战,机都是均衡存在的。

散打比赛主要是以得分的多少来区别胜负。因此,培养良好的得分意识和欲望,力争多抓住战机,提高进攻和反击的数量和质量是取胜的关键。目前,运动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消极等待、一来一往、死打硬拼等多种弊病,浪费了大量的战机,需要在训练实战中努力克服。

多抓战机需要注意各种战机之间的不同功能和变换关系。孙武指出:“战势不过奇正。”散打战机也有奇正之分,寻找战机是正,借用战机、制造战机是奇。“正亦胜,奇亦胜”,“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因为战机的奇正功能是可以转化的,奇能变正,正能变奇,奇正相变,彼此相用,不可穷尽。在多抓战机的过程中,寻找战机、借用战机和制造战机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要视情况灵活地变换,交替使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提高对战机的认识、力争多抓战机,不仅是获胜的需要,而且也是展示中国散打风格和特点的重要途径。作为竞技体育项目来讲,散打运动多抓战机的训练手段和方法还不多,需要教练员、运动员不断地开拓探索、改革创新,把多抓战机的训练列为训练的重要内容,建立起系统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方法。
赵耶 發表於 2025-7-25 15:12 | 顯示全部樓層
《散打战机论衡》

散打之道,战机为枢。昔《孙子》云"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此言战机之要,实为技击之纲目。今试以国学视角论之,以明其理。

一、战机本于阴阳虚实
《吴子》曰"用兵必审敌虚实",散打战机之辨,实承兵家虚实之论。观预备式重心前移,后腿为虚,恰合《纪效新书》"旧力略过,新力未发"之隙。明代俞大猷《剑经》所云"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正与"避实就虚"法则相契。头、躯、肢三才之守,各有强弱,犹《周易》六爻之位,吉凶相参,善战者当如弈者察势,攻其无备。

二、战机生于动静之机
王宗岳《太极拳论》谓"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散打战机之现,多在动静转换之际。彼拳出而躯干露,恰似《手臂录》所言"去如箭,来如线",旧力已竭新力未生。今列战机诸相:
头部之隙:如"双龙出海"势尽时(两手远头)
躯干之虚:类"黑虎掏心"拳出际(中门洞开)
下肢之空:似"金鸡独立"移步瞬(单腿承重)
此皆《阵纪》"乘其躁动而击之"之妙用。

三、战机化于刚柔相济
《周易·系辞》言"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散打战机尤重转化。甲攻乙守之际,恰如《草庐经略》"彼以刚来,我以柔应"之势。若敌以"猛虎下山"之势扑来,可借"四两拨千斤"之法反制,此即《打手歌》"引进落空合即出"之机。摔法战机尤验此理,彼拳锋方至,正是"顺水推舟"借力之时。

四、战机成于神意相合
《少林拳术秘诀》云"心与意合,意与气合",寻机之要,首在凝神。昔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每势皆含"惊弹抖炸"之变。今之运动员当效古法,练就"目击道存"之能,使"彼微动,我先至",如《手臂录》所谓"后发先至"之境。擂台边线之夺,尤需《孙子》"践墨随敌"之智。

结语:散打战机之妙,实融兵家之谋、医家之察、道家之变。学者当参《纪效新书》"既得艺,必试敌"之训,于实战中体认"时止则止,时行则行"之机,方能臻于《剑经》"浑身俱是拳"的化境。
武曲村伎 發表於 2025-7-26 18: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散打战机的辩证运用与武学要义》

散打战机的运用,实为传统武学"虚实相生"理论在现代搏击中的具现。《孙子兵法》所言"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正与散打战机把握的核心理念相通。今就战机的必然性、转换性及传统武学渊源略陈管见。

一、战机必然性的武学根基
《纪效新书》有云:"旧力略过,新力未发",此八字实为捕捉战机之要诀。人体运动必遵循"虚实交替"的生理规律,如起腿时必先移重心,此即《手臂录》所谓"势有回环,劲有断续"。传统武术将人体分为"三盘九节",现代散打虽简化为上中下三路,然其虚实辩证之理一也。

明代唐顺之《武编》强调"乘彼之隙,攻彼无备",与今之"避实就虚"法则完全契合。以预备式为例,前腿为实后腿为虚,然《剑经》云"虚实相变,如环无端",实战中需动态把握。头部暴露时如"孤峰无依",躯干空当现则似"城门失守",此皆《太极拳论》"无使有缺陷处"之诫。

二、战机转换的阴阳辩证
《周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之理,在散打中体现为攻防转化的瞬时性。戚继光《拳经捷要篇》指出"不招不架,只是一下",道出了战机转换的精髓。当甲方进攻时,其势如张弓,然《手臂录》云"弓满则折",此时恰是乙方"后发先至"之机。

摔法战机的把握尤合《角力记》"借力制人"之要。对方冲拳时,其势如"怒涛拍岸",我则当效"柳枝随风",此即《太极拳论》"舍己从人"之妙。擂台边线对抗,暗合《吴子》"死地则战"之策,需运用"引劲落空"的古典智慧。

三、传统武学的现代启示
《草庐经略》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散打战机运用亦当如是。现代训练可借鉴《耕余剩技》"打练结合"之法:
1. 眼法训练取法《少林棍法阐宗》"审势如相马"
2. 距离把控遵循《纪效新书》"丈尺之地"理论
3. 反应速度需达《手臂录》"心如火药手如弹"之境

王宗岳《阴符枪谱》云"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此乃把握战机之至高境界。当代散打运动员当以传统武学智慧为根基,在瞬息万变的对抗中,达到《剑经》所谓"不滞于物,不殆于心"的化境。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