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093|回覆: 1

[大成拳(意拳)] 站樁功法(二十四式)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5-12-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站式

1.預備式:兩腳開立約與肩同寬,初站者可站成八字形,兩腿直立放鬆,或略彎曲,雙手反背貼於腰部(放人上衣兜內亦可),十指分開各彎曲,松肩、含胸。

2.浮托式:兩腳同預備式,兩膝略彎,最大彎度前不過足尖,兩腳平均用力,全身力量放於腳掌稍後外,兩手提於肚臍左右,臂成半圓形,松肩撐肘,手心向上,十指分開略彎曲,雙手向上,十指分開略彎曲,雙手指相對,距離二拳左右似托葉個氣球,上體保持正直,臀部下蹲,似坐一個高橙,目微閉,嘴微合,心胸開闊,面似笑非笑,自感全身浮飄,有虛靈挺拔之意。

3.扶按式:兩臂抬起微彎曲,手心向下扶按,十指分開兩手距離約與肩同寬,高度與臍平,其它要求同浮托式。

4.撐抱式:雙手輕輕提起,放於胸前,遠不過尺,近不貼身,十指分開微微彎曲,手心向裏如球抱狀,松肩墮肘關節稍下垂外撐,其它要求與浮托式同。

5.推託式:根據撐抱式,雙手手心反轉向外,似推物狀,其它要求同浮托式。

6.渾圓式:兩手提起在胸前,手心向內兩手指向下,高不過肩,其它要求同撐抱。

7.前後分水式:兩足站成丁字步,膝微曲,雙手在胸橫線以下,手心向前為前分水式,手心向後(拇指向下)小臂後擰為後分水式,全身放鬆,似在水中游泳。 二 、坐 式

二、坐式

1.端坐椅邊,身軀直立,再膝自然分開,兩膝約為90。雙手輕放於大腿上,手心向下,亦可手心向上似托一氣球,松肩撐肘,頭正;閉目,嘴微笑,全身放鬆。

2.兩手放在胸前,松肩提托,距胸遠不過尺,近不貼身,十指分開,全身肌肉放鬆,意念似托一氣球,其它同坐式1。

3.兩腳前伸,兩腳放平着地,兩手撐托,其它要求同坐式1、2。

4.正坐,將手舉肩前上方,雙手距離略寬於肩,靠背含胸墜肘,頭上領,兩腳提起回勾,全身左右輕輕搖晃數十次後自然穩定放鬆。體弱者也可把兩手放於大腿。

三、臥式

1.身體仰臥,兩腿平伸,約與肩同寬,閉目嘴微張,雙手放於小腹部,枕頭高低相宜,全身放鬆如在水中蕩漾。

2.兩手放於胸前,手心向下,松肩墜肘,意念似聽風雨之聲,兩膝提起,兩腳分開約與肩同寬,其它同臥式1。

3.兩膝提起,彎曲約為45,雙腳平放下踏,兩腳分開,約與肩同寬,兩臂抬至腳前,手心翻轉向上,手指向時前方,肘離床半尺左右,注意肩部肌肉放鬆,頭部同臥式1。

4、兩臂抬至胸前作抱球狀,肘離床半尺左右,注意肩部肌肉放鬆,其它與臥式3同。

四、行走式

1.雙手搓按式:兩腿微彎,兩手分開,雙手似扶按彈簧,帶領全身移動,兩足擦地出步,前足似踩一小球滾動,兩足輪流倒換,上領下隨,目向前視。

2.雙手揉球式:足站丁字步,兩臂抬起在胸前,兩手似揉球狀,左手心向裏,右手心向外,十指分開,似直非曲,臂半園,腋半虛,兩手慢慢轉動,似揉一氣球。

五、輔助功

1.雙手扶椅:雙手扶椅,距離約二尺左右,松肩,腹部放鬆,臂部向後掀,兩腳站丁字步,也可兩腳開立,稍寬於肩,上體向前傾斜,頭上領,帶動全身微微搖晃數次後穩定不動。

2.雙手扶樹:雙手扶樹一上一下,腳站丁字步(可輪流調換),上體向前傾斜,閉目,頭向前微低,或向左右歪斜,意念腳似踏棉花包,頭如繩吊系,自覺全身輕靈並有睡意之感。

3.按摩式:兩腳開立約同肩寬,雙手扶按肚微微顫動(①雙手在肚臍左右,②雙手在肚臍上下,③雙手按肚臍處,時間不限)。然後手背貼腰,以頭帶動全身慢慢左右轉動(向後看)。

六、金雞獨立式

直立挺拔,左腿提起,腳尖回勾,右腿彎曲,臂部和足跟成直線,左手搓按,右手提攜,頭領脊柱神經,目向前視,精神集中。

七、丁八式

足站丁字步,兩足距離同肩寬,檔撐,兩膝分爭,三夾兩頂,前足着地,足跟略抬起,後足吃力,前四後六,兩臂抬起,手指向前,三分撐,七分抱,頭領脊柱神經,目向前視,精神集中。

八、降龍式

兩腳大步分開,前足橫平放,前腿弓,後腿繃,兩臂分撐,一手向前,推託式,一手向後搓按式,頭向後扭,目視後手虎口,精神集中。

九、伏虎式

形如丁八式,前四後六,前腿弓,後腿撐,三夾兩頂,松肩撐肘,雙手虎口向前,左手提抓,右手搓按,頭帶動全身,目向前平視,精神集中。

錄自【禪拳合一的中國—】(胥榮東 編著 北京 文化出版社 1999)
鬼牛土狍 發表於 2025-6-10 17:08 | 顯示全部樓層
【站樁功法二十四式闡微】

站樁之法,源出【黃帝內經】"獨立守神"之旨,歷經千年衍化為養生要術。今觀此二十四式,深合傳統導引術"形神共養"之要義,試為諸君剖玄析微。

一、站式樞要
預備式取"立如松"之象,足開肩寬暗合【周易】"兩儀分立"之理。反背貼腰實為疏通督脈之巧法,昔年張三丰【太極行功歌】云:"兩足分開踏實地",正與此式相契。浮托式之"似坐高凳",實乃武當太乙五行樁"虛靈頂勁"之變體,其手心向上暗含採擷天地清氣之意。

扶按式與撐抱式,一陰一陽,互為表裏。【莊子·刻意篇】言:"吹呴呼吸,吐故納新",此二式通過手臂開合調節肺氣宣降,恰合古人導引之妙。渾圓式取法【周易參同契】"混沌未分"之象,雙手環抱形成氣場,宋代【雲笈七籤】載"握固守一法"與此理相通。

二、坐式精義
坐式首重"端脊正身",此乃承襲【諸病源候論】"引腰腳氣法"之要訣。手心向下為"接地陰",向上為"接天陽",明代【遵生八箋】詳述此種陰陽交替之法。舉臂回勾之式,實為疏通手三陰經之秘法,觀敦煌壁畫【導引圖】可見古法遺意。

三、臥式玄機
臥式取"屍居而龍見"之境,枕頭相宜暗合【千金要方】"枕高令肝氣舒"之誡。兩膝提起乃仿胎兒母腹之態,深得【道德經】"復歸於嬰兒"真諦。抱球式肘離床半尺,恰合【黃庭經】"七竅相通天地氣"之數理。

此二十四式體系完備,融匯了:
1. 醫家經絡學說(如分水式調節三焦)
2. 道家守一思想(如渾圓式抱元守一)
3. 武術樁功精髓(如推託式勁力訓練)

習練者當知:站樁非僅形體之功,實為"調身、調息、調心"三位一體之修持。建議初學從浮托式入手,每日辰時(7-9時)修習,配合細勻深長的"丹田呼吸",三月可見氣機通暢之效。若得明師口傳心授,更可參透"形松意緊,外靜內動"的深層心法。
胡姚 發表於 2025-7-22 16:53 | 顯示全部樓層
【站樁二十四式功法闡微】

站樁功法乃中華導引術之根基,其法上承【黃帝內經】"獨立守神"之旨,下合形意、太極諸拳"樁功為母"之訓。今就所述二十四式,分而論之:

一、站式樞要
1. 預備式取"立身中正"之要,兩足如樹生根,肩井穴松沉,暗合【易筋經】"松而不懈,緊而不僵"之理。雙手反貼腰際,實為激活帶脈之氣,初學者尤當注意"含胸拔背"非駝背,乃任脈微微內斂之意。

2. 浮托式為諸式根基,其"似坐高凳"之喻,正合王薌齋先生"坐胯"要訣。掌心向上應"地天泰"卦象,十指如蓮瓣微綻,指梢之氣需與足跟相應,此即【少林內功】"上下相隨"之妙。

3. 扶按式轉陽掌為陰掌,取"雲手"化勁之意。肘尖垂地對準湧泉,乃武禹襄【太極拳論】"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之具體呈現。

二、坐式精微
1. 端坐式雖簡而大巧存焉。"椅邊三寸"之法,實令尾閭懸空以通督脈,較之【內功圖說】"疊盤坐"更利氣血流通。手心向下為"鎮心火",向上為"濟腎水",習者當據體質擇之。

2. 撐托式中"遠不過尺"之度,暗合【周髀算經】"勾股弦"比例,使肱骨呈黃金分割角度,最利經氣運行。此式可參證【黃庭經】"尺宅寸田"之說。

三、臥式玄機
1. 仰臥式"如在水中"之喻,深得【莊子·達生】"忘水"真諦。雙手置小腹,恰是"水火既濟"之位,現代運動科學亦證實此姿勢最利副交感神經激活。

2. 抱球式肘離床半尺,正應"肘不貼肋"之拳諺。兩膝彎曲45度乃足三陰、三陽經交匯最佳角度,較之【諸病源候論】導引法更為精密。

總論:此二十四式實涵三才之道——站式應天,重在煉神;坐式應人,主在調息;臥式應地,功在養氣。習者當循序漸進,先求形似,再追神似。如【周易參同契】所言:"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通",站樁之要,盡在"外靜內動"四字。建議初學從浮托式入手,每日辰時習之,三月可見氣脈流通之效。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