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H2 k7 s u" c' h k$ n: G7 _
, v! \/ ?: s, q. t 当年很羡慕李白,不用上班,不用种地,也不用开店做生意,一把剑一壶酒,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丝毫不考虑存款买房按揭还贷父母养老孩子上学那摊烂事儿,满眼都是琴棋书画诗酒花,每天远离柴米油盐酱醋茶,真是神仙日子。羡慕的同时我也奇怪,李白啥都不干,整天乱窜,他哪来的钱呢?
9 f8 z! | X9 d7 A' @
$ L6 ^; n+ k) @9 v, ] F9 H 读的书多了才知道,李白趁了个好爸爸。有哥们儿已经考证出来,李白他爹李客是个大老板,赚钱赚得海了去了。用现在的话说,李白属于富二代,有资本游手好闲满世界瞎逛。不过这种考证是根据李白诗文推想出来的,逻辑上讲得通,缺少强有力的文献做支持,类似胡适先生那种“内证”,所以仅供参考,不能当真。 / |& y4 x( p5 w0 R, u
8 S# I5 x4 \, c/ T- f( F8 _ 有一条可以当真:李白趁了个好媳妇。众所周知,李白27岁那年入赘到许圉师家里,这许圉师是前朝宰相,李白到他家做倒插门孙女婿,好处自然是大大的,四海遨游的时候,那差旅费不用愁了。
0 }- s& M5 Y9 X% W! @8 k( u3 C" } m6 a" z
您别踢我,我可没说李白是个吃软饭的。事实上李白自己也能挣钱,他给文人写过序,也给商人写过碑,还到做官的朋友那里打过秋风,这些都是来钱的渠道。您知道唐朝文盲太多,文化人属于稀缺物种,像李白那么有名气的文化人更是稀缺物种,他提起笔来刷刷点点,给人来一篇序文或者墓志铭,那报酬之高肯定惊人。比李白晚一个时代的诗人韩愈给某将军写过一篇很短的马屁文章《平淮西碑》,曾经换来500匹绢的巨额稿酬,折成铜钱约10万文,折成人民币约20万元,李白的名气比韩愈还大,稿酬标准自然更高。 6 F; s c) P4 a# J' n" A* A
7 D: Q& a g# c0 c, B' E: c 另外李白还拿过国家奖励,就是唐玄宗召见他那回,召见完了“赐金还山”。皇帝“赐金”,肯定不“赐”三块五块的,出手就是百八十万,相当于给李白发了一笔特别津贴。 ) a- P7 t1 B. ~5 {, `( J
r' J2 {' S/ g+ M% k: t- u* D2 i, O 总而言之,李白有经济来源,而且这经济来源还不少。但是为啥在热播电视剧《杨贵妃秘史》中,李白会使酒骂座说自己买不起房呢?当然,电视剧只要好玩就行,未必非要符合史实,电视上的李白买不起房,未见得历史上的李白买不起房。 / P/ L6 o8 _1 b0 q* y
( Z" U6 K" r4 y
历史上的李白能买起房子吗?我带着这个问题猛翻李白的传记、年谱和诗文,就是找不到李白买房的痕迹。莫非诗人真的买不起房? 9 t2 [- N# |3 F
- b+ H2 _( n- X 坦白讲,唐朝的房价也高过,不过李白活着的时候并不怎么高。我见过唐玄宗时期朝廷拍卖国有房产的碑文拓片:一座拥有房屋39间、占地2.9亩的大别墅,拍卖成交价只有138贯。138贯就是13.8万文,这个时候东都洛阳斗米(约10斤)10文,1文铜钱的购买力相当于人民币两块钱,13.8万文还不到28万元。花二三十万就能在首都买套大别墅,放到今天您想都别想。照这种房价水平,李白买房应该不成问题吧?
. U7 Z- c/ r( Y( k3 t2 w- m$ G' b3 J6 z
我觉得李白要是始终没有买房的话,应该不是因为买不起,而是因为不想买或者花钱太散漫,没有留下买房的钱。
' @; W. h7 X8 g2 w
/ V, d6 H& w5 ?4 O 花钱散漫是李白自己说的,他说自己去扬州玩一年,“散金三十万”。铜钱30万啊朋友们,折成人民币就是60万,这家伙一年就花光了,光瞧这花钱手段就像富二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