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35|回復: 0

崇祯究竟死在哪儿(图)

[複製鏈接]
沙舟 發表於 2010-6-2 13: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602491190598891.jpg
& e! X: v" D. c! \7 s2 {& t. v
* x% ~' P8 f! f& _4 P6 p* b
崇祯
7 d/ E# e% F) G1 I; \: I
* e. `0 @  c2 M) H
W020100602491192437005.jpg

2 l1 I5 o  g$ W% {1 j

  P! [; l3 ?( r3 X4 b4 C1 }3 e( E
熊仔/供图
7 x2 m; {, Z( C! `7 Y5 p7 x5 t

& R7 `; C  H% R, ]; n2 k! d
    崇祯自缢于景山,遗址至今犹存,且有石碑为证,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已是常识。但事实上,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8 J. K2 k& z% r2 p, C+ `1 D) e' p! }( }' p+ U  f
    1644年,李自成兵临城下,一场突发的瘟疫严重削弱了守城明军的战斗力,据史料记载,20万大军能登城的不过6000,且多为羸弱之卒。明北京内城墙12公里,外城墙14公里,就算皇城不布防,每名士兵平均也要守50米左右,绝无坚持的可能。
, V7 r7 e9 s1 j  A# H2 E) S1 U( A4 ]) n0 z! \' l5 e/ I
    3月18日夜,农民军攻破外城,崇祯带十几名太监逃离皇宫,到齐化门,守军不认识他,以为有诈,将其射回,转安定门,没想到门闩沉重,太监们无法抬起,正是这根沉重的门闩,彻底改变了明朝历史。 9 y  [( n+ k( p8 t

, `) h1 e0 C3 P  N0 ]4 n) M0 v- j    19日,农民军入城,遍搜皇宫无果,直到22日才在煤山(即景山)发现一具尸体,左手写“天子”二字,经太监辨认,系崇祯无疑。然而,对此说法,史家一直有争议,比如黄云眉先生认为崇祯自缢于北海公园,俞平伯先生则认为崇祯死于管园人的小屋。 1 w1 n9 D" t+ Y6 p+ w  d& a" c
2 p; Z7 S1 b& T; l
    “巍巍万岁山,密密接烟树,中有望帝魂,悲啼不知处。”这是清人哀悼崇祯的诗作,其中透露了两点疑问,首先,北海公园琼岛上也有一座“万岁山”,第二,自缢遗址,当时的人已经“不知处”。 - M% Z. k8 m3 E9 V' d: L: x1 [
: i, W' ^, E: Q5 @, q" [
    至于“找到”自缢遗址,并“指出”究竟是哪棵树,甚至绘声绘色地称这棵树为“罪槐”,这是清政府为笼络人心干的事。清军以“为崇祯报仇”的名义入关,当然要做做样子,但并没有勒石立碑。! b, e# A% D' B
2 N  G' y/ E3 w2 c
    1931年,故宫博物院始立“明思宗殉国处”碑,沈尹默先生题写碑文,正值抗战前夜,故将“明”左半边故意写成“目”,以示对“日”不屑。此碑“文革”时被砸成两段,拉到原北京少年宫当井盖,北京少年宫即原景山寿皇殿,也有说法崇祯自缢于此。2003年,此碑回到原地。   M! e1 }( m- D- N0 ^8 U/ |! e

; D4 T9 G3 \0 |) ^2 g' [    1931年时“罪槐”已非原树,此时距崇祯自杀已280多年,从照片上看,那棵槐树胸径不过一尺,怎可能生长得如此缓慢?60年代中期,“罪槐”枯死,1971年伐去,1981年,栽了一棵小树,1996年,为渲染气氛,公园找了一棵树龄150年的歪脖老树,移栽于此,原本是建国门一带的道边树,就此成了“罪槐”。
$ D  k1 G- p# h* }/ P. A! f1 W: ?! S% r/ A
    1944年,甲申三百年祭,此处又立一碑,傅增湘撰文。傅是著名的教育家、藏书家,北洋政府时出任教育总长,在他的维护下,蔡元培得以施展“兼容并包”的教学理念,蔡元培辞职后,他也辞职了。1938年,傅参加日本人操纵的东亚文化协议会,并任会长等职,为时人所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周恩来派陈毅持亲笔函,专程拜访。陈毅未到,傅已抱憾长逝。傅增湘撰文的石碑曾于1955年被移走,后又在原地复立。
* A& `1 u3 ]: m( M
$ q3 ^% O6 n" K" t) S: ~    总之,“崇祯自缢处”不过是个象征,以表达后人对历史的一份敬畏而已,如果信以为真,未免贻笑大方。
; k2 E# |) r5 Y9 X1 q  d
( D8 I% C. Z4 |/ [4 {    本文资料引自《北京志・故宫志》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