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J3 F/ J! v% ^* ^6 K. r' W , P6 u3 x$ b* q. z4 A
蒙元皇帝18位皇后先後從這裡走出 資料圖片 # W' Q" [2 C, M, p. }- b0 C) M
' h7 J3 g6 x5 w4 ]" c8 Z: @ ^3 w 在呼倫貝爾大草原額爾古納河、呼倫湖、貝爾湖一帶,曾經生活著草原游牧民族部落――弘吉剌部,這是一個聰明能幹,高雅富貴的部落,以盛產美女而聞名,蒙古部落的男子都以娶到弘吉剌部落的美女爲榮。 & M, A; Z& \: o% f
: A( v2 [+ ~1 O6 w4 l* ~* ^0 E9 B5 j 弘吉剌部落原住地在額爾古納河――根河流域,是蒙古部落中的一支,金史稱其爲『廣吉剌』,蒙古秘史稱『翁吉剌』,元史稱『弘吉剌部』,是十二世紀前後蒙古高原上較大的游牧部落之一。
/ S1 ?' i8 T1 D6 z8 O3 _ x2 a/ u L' w- w+ {# V1 M3 ], o
與皇室的姻親關係
5 q, \: j- v# X% |' {/ ]$ B7 q% b( U4 l
記載弘吉剌的史籍很多,但多與呼倫湖和貝爾湖有關。
) ?4 Z+ G& Z2 ^# Q% u
) N# c! v( O- ~ I* L 【蒙古秘史】寫到:『鐵木真九歲時,也速該把阿禿兒自其舅族之訶額侖母家,斡勒忽訥兀惕百姓處聘女,攜鐵木真以赴,行至扯克徹兒、赤忽兒古二(山)間,與翁吉剌歹,德薛禪相遇焉。』有資料考證,扯克徹兒和赤忽兒古山之間就位於今烏爾遜河西畔呼倫湖和貝爾湖之間。
9 H$ {' E, i; N2 q) i. O& a
$ |+ b6 B4 G0 @1 R 法國勒內・格魯塞著【成吉思汗】一書中寫到:『訶額侖的娘家是翁吉剌惕部落下屬之斡勒訥兀惕氏族人。斡勒訥兀惕人游牧於捕魚兒湖一帶。也速該父子二人行至扯克徹兒山與赤忽兒古山之間,遇著住在此地的弘吉剌部的另一位首領德薛禪。赫尼施教授曾考證,此二山即今阿爾丹一諾木山和杜蘭豁拉山,位於兀兒失溫河西畔闊連河與捕魚兒湖之間。』 ) ]/ d6 h( O2 Y+ p3 w% \
) N: ~/ I( F& y$ b0 V3 \1 d& _ 『兀兒失溫河』指今烏爾遜河,『闊連湖』指今呼倫湖,『捕魚兒湖』指今貝爾湖。這說明當年弘吉剌蒙古部落就生活在呼倫湖和貝爾湖之間。
/ l+ M- x5 }0 H1 n) f3 \! q9 O6 O: A7 [; T( R A
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蒙林研究認爲,在蒙元時期,弘吉剌部共走出18位皇后,16位駙馬。
) S; t* e$ }* i9 }! e
; X6 h1 A4 C8 f; m2 z 劉蒙林介紹,1170年,鐵木真娶弘吉剌部特薛禪之女孛兒帖爲妻。1206年,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號成吉思汗。在封賞中,因特薛禪之子按陳攻城拔寨、浴血奮戰之功,賜地弘吉剌部於海拉爾河流域。 : ]. v V9 C" R" t
+ ]5 B1 X" |; \1 V2 }/ v 1214年,成吉思汗又改封弘吉剌部於今錫林郭勒盟南部和赤峰市西北部一帶,並先後封按陳爲河西王和濟寧王,並特下諭旨:『弘吉剌氏生女,世以爲後;生男,世尚公主,世世不絕。』從此,黃金家族與弘吉剌部結爲世代姻親關係。蒙哥汗、成宗、武宗、泰定帝、文宗、寧宗、順宗的皇后都爲弘吉剌氏。弘吉剌貴族有的被敕封爲魯王,也相繼娶歷代皇帝和宗王之女爲妻。
. r) b D4 x! k, ? t8 m) S8 L) u
: J& P* {4 ]& z3 ^. y7 c1 } 當年,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搶來的新娘就是弘吉剌部落的美女訶額侖,以及元世祖忽必烈皇后哈敦察必也是弘吉剌部落按陳的女兒。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說:大汗忽必烈有四個皇后,都是非常美麗的女人。除了皇后以外,大汗還有許多妃子,她們都是從一個叫『弘吉剌』的地方選來的。弘吉剌的居民以面貌秀麗、膚色光潔著稱。 & ~: x9 D& P6 s! ] k3 S* w
+ W. p' g9 a1 D
甲戌分封
" x% U6 B* w) C2 U2 |5 u* Y/ m n' Z2 D
赤峰曾經是弘吉剌部的統治中心,在這裡建藩府,這都與成吉思汗的『甲戌分封』有關。 " k; A8 ~6 u5 s" A
U: c6 B$ `% Z' K$ o1 W 弘吉剌部是大蒙古國攻金時期著名的『五投下』蒙古部落,1214年,成吉思汗駐營於迭蔑可兒(今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錫林郭勒流域),將新附的漠南東部地區進行分封。弘吉剌全部牧地,東起哲里木盟科右中旗霍林河和扎魯特旗,西北至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西烏珠穆沁旗,南至寧城縣以北,幾乎包括今赤峰市轄區的全部。弘吉剌部相繼在領地內建應昌和全寧城,中書省皆定製爲路。由於各領主封地大體呈南北向條帶狀排列,並由於這次分封發生在甲戌年,史料稱其爲『甲戌分封』。當時弘吉剌部被封爲四支,分別爲弘吉剌部部長、國舅按陳,以及按陳的弟弟冊、火忽和按陳的兒子唆魯火都,都各有封地,並被封爲世襲的魯王,屬於諸王之列。四個領主及其後裔在其封地範圍內建立了各自的投下城鎮,現在已知並確定的按陳一系的投下城分爲『夏都』應昌路和『冬都』全寧路外,按陳之弟冊一系的投下城爲阿魯科爾沁旗白城古城,按陳之弟火忽一系的投下城爲巴林右旗白塔古城,按陳之子唆魯火都一系的投下城爲赤峰市松山區西八家古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