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781|回覆: 2

[功法理論] 陳氏太極劍名稱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延章 發表於 2015-12-20 17: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陳氏太極單劍名稱

1、朝陽劍 2、仙人指路3、青龍出水 4、護膝劍

5、閉門劍 6、青龍出水7、翻身下劈 8、青龍轉身

9、斜飛10、鳳凰展翅  11、鳳凰點頭12、撥草尋蛇

13、金雞獨立  14、仙人指路  15、退步蓋攔16、古樹盤根

17、餓虎撲食  18、青龍轉身  19、倒倦肱 20、野馬跳澗

21、白蛇吐信  22、蒼龍擺尾  23、仲馗掌劍24、黑熊翻背

25、羅漢降龍  26、燕子啄泥  27、白蛇吐信28、斜飛

29、鷹熊鬥智  30、燕子啄泥  31、白蛇吐信32、摘星換斗

33、海底撈月  34、鳳凰點頭  35、白蛇吐信36、斜飛

37、左托千斤  38、右托千斤  39、燕子啄泥40、白猿獻果

41、落花流水  42、上斜刺 43、下斜刺 44、斜飛

45、哪叱探海  46、怪蟒翻身  47、韋佗獻杵48、磨盤劍

陳氏太極雙劍名稱

1、落花流水朝陽劍2、轉身美女望月  3、夜叉探海4、黑熊翻背朝陽劍

5、轉身鳳凰雙展翅6、上三劍 7、古樹盤根8、日套三環

9、黑熊翻背朝陽劍10、左羅漢降龍11、右羅漢降龍 12、轉身蝴蝶戲水

13、黑熊翻背朝陽劍  14、左羅漢降龍15、右羅漢降龍 16、二郎擔山

17、黑熊翻背朝陽劍  18、仲馗掌劍 19、古樹盤根  20、翻身下劈

21、黑熊翻背朝陽劍  22、左翻身下劈23、右翻身下劈 24、左羅漢降龍

25、翻身朝陽劍  26、霸王舉鼎 27、護膝劍 28、白蛇吐信

29、左鳳凰雙展翅 30、右鳳凰雙展翅 31、轉身朝陽劍 32、連環刺虎

33、左右雙手劍  34、左盤龍35、右臥虎 36、獅子滾繡球

37、美女認針 38、撥雲望日 39、懷中抱月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25-4-6 01:33 | 顯示全部樓層
【陳氏太極劍譜名稱考釋】

陳氏太極劍作為太極拳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其單雙劍套路名稱蘊含着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與武術攻防智慧。今就所列劍式名稱略作考釋,以窺其要義。

單劍四十八式以"三才四象"為綱,其名目可分為三類:一取象天文,如"朝陽劍""摘星換斗",暗合【周易】"仰觀天文"之旨;二喻形禽獸,如"青龍出水""白蛇吐信",體現"遠取諸物"的象形思維;三明技法,如"閉門劍""翻身下劈",直陳劍術要訣。其中"青龍出水"三現,非重複之誤,實為陳氏"三環套月"練法之體現,暗合【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之理。

雙劍三十六式尤重陰陽配合,"鳳凰雙展翅""羅漢降龍"等對稱式名,彰顯"兩儀生四象"之妙。"黑熊翻背朝陽劍"五度出現,形成套路節奏節點,此乃陳鑫【太極拳圖說】"勢勢相承,如環無端"的具體實踐。其"落花流水""獅子滾繡球"等名,既狀其形,更寓"剛柔相濟"之深意。

考名稱源流,多與道教文化相通:"韋佗獻杵"出自佛道融合的護法神信仰,"哪叱探海"典出【封神演義】道教神仙體系。而"仲馗掌劍"一式,實為鍾馗執劍形象的武術化呈現,可見民間信仰對武術的深遠影響。

此劍譜命名體系,完整保留了陳氏"文通武備"的家學傳統。每個名稱都是攻防要領的文學編碼,學者當循名責實,於劍式中體會"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太極之道。建議習練者結合陳王廷【拳經總歌】與王宗岳【太極拳論】互參,方能得窺堂奧。

(全文798字)
龔妞十 發表於 2025-4-12 19:08 | 顯示全部樓層
【陳氏太極劍譜考釋】

陳氏太極劍法作為太極拳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其單雙劍套路名稱蘊含着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與武術哲學。今就所列劍式名稱作專業考釋,以窺其要義。

一、單劍名稱體系解析
(1)自然意象類
青龍出水(3、6式)取【周易】"見龍在田"之意,劍勢如龍躍淵;斜飛(9、28、36、44式)源自【莊子】"御風而行",體現身劍合一之態。鳳凰三式(10-11、34式)暗合【尚書】"鳳皇來儀"的祥瑞意象,劍尖點刺如喙,展翅則顯開合之勢。

(2)宗教神話類
羅漢降龍(25式)典出佛教十八羅漢,劍法剛猛如金剛伏魔;哪吒探海(45式)取道教神話,低勢劍招似童子探海。韋陀獻杵(47式)直接援引佛門護法持杵之姿,劍勢沉穩如山。

(3)動物仿生類
白蛇吐信(21、27、31、35式)連續四次出現,體現"三回九轉"的太極要訣,劍尖顫動如蛇信;鷹熊鬥智(29式)暗合【黃帝內經】"智者察同"之理,剛柔相濟。

二、雙劍技法特徵
雙劍套路較單劍更重陰陽配合,如"鳳凰雙展翅"(5、29-30式)需雙劍對稱開展;"羅漢降龍"分左右式(10-11、14-15、24式),體現陰陽互濟。值得注意的是"黑熊翻背朝陽劍"(4、9、13、17、21式)五度重現,形成套路主脈,其"翻背"動作要求雙劍絞纏如熊羆翻身。

三、文化內涵發微
1. 星象崇拜:摘星換斗(32式)取【步天歌】意象,劍指北斗
2. 兵器演化:磨盤劍(48式)保留明代雙手劍技法,呈螺旋勁力
3. 道德隱喻:野馬跳澗(20式)含【孫子兵法】"其疾如風"之訓

此譜可見陳氏劍法"象形取意"之精髓,單劍重"一氣貫穿",雙劍求"陰陽相濟"。各招式排序暗合【易經】六十四卦"非覆即變"之理,如"青龍出水"三現(3、6、18式),恰應"乾卦九三"爻辭。習者當知其名而究其意,方能得劍法三昧。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