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璞【洞林】云』,晉朝的郭璞寫了一篇【洞林】,也是與【易經】有關係的。在【洞林》裡講:『離為朱雀』,離卦就是朱雀,就天上的星斗來講,南方有七個星斗叫朱雀。中國講星文,觀天象有二十八星宿,分成東、西、南、北四方。東邊叫蒼龍,西邊叫白虎,南方是朱雀,北方是玄武。離是南方卦,朱雀就在天上南方,是南方七個星斗的名稱,這是就天上的星斗來講。地上的朱雀就是能飛的,所以說『離有飛鳥之象也』,這是解釋『飛』。 『五在天位』,鄭康成拿天地人三才來解釋,六爻之位,五爻『於三才是天道』,五的位置在三才六位上,是屬於天道的。【文言傳》裡解釋虞翻的註解:『日出照物,物皆相見』,太陽出來,就照了萬物,萬物經過日光一照,大家都能夠看得見。『故「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也」。』所以飛龍飛在天上,有利於天下人見到大人。見到『大人』,就九五之位來講,就是見到天子,有德有位的聖人在位,就是大人、天子。 『又【系】注云』,【繫辭傳》裡面又這樣注,這是虞翻的註解,『文王書經,系庖犧於乾五』,文王為【易經】八卦繫辭,包括周公繫辭,有的地方周公繫辭也說是文王繫辭,為什麼?因為周公所寫的爻辭也是稟承他父親文王的意思,不過是由周公來著筆寫爻辭,因此在解釋的時候,也算『文王書經』。 整體來說,周易的卦辭、爻辭都是經,孔子寫的才是傳。但是我們現在看起來,孔子所寫的傳也算是經了。虞翻解釋【繫辭傳》裡有這兩句話:『文王書經』,文王在作這一爻的繫辭時,說了這樣一句話:『系庖犧於乾五』,用庖犧帝來解釋乾卦九五這一爻。『庖犧』就是太皞,五帝第一個就是太皞伏羲氏。 【孔子家語·五帝】篇里講五帝德,就是講三皇五帝的五帝。中國歷史傳說最早的是三皇,就是天皇、地皇、人皇,歷史非常久遠,沒有文字記載了。三皇下來就是五帝。關於五帝的記載,在歷史中有不同的說法。在這裡講五帝,開頭第一位就是伏羲氏,應該是按照通常所講五帝的次序,伏羲、神農、軒轅黃帝、唐堯、虞舜,當然還有其他的說法。 庖犧氏就是太皞伏羲氏,在【孔子家語·五帝】篇里講五帝之德時說『太皞配木』,太皞伏羲氏,以木的德性來做帝王。【左傳·昭公十七年】記載:『太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太皞氏就是伏羲氏,『以龍紀』就是以龍紀事,也可以說是以龍作為標記,他的年號是龍,各種各樣的事情都是以龍為標誌、標記,因此他得了龍師,叫龍的名字,我們現在說龍的傳人,不知道是否和這個有關係。 李道平根據【左傳】這兩句話說:『庖犧蓋以木德王,而以龍紀官者也。』『以龍紀官』,前面是講以龍紀事,官也是在人事之中的一種紀事。既然以龍紀事,也是以龍紀官,他不單自己稱號龍,任用的官也都是以龍作為標記,『以木德王』,以木德來王天下。 五行都有德,木有木德,金有金德,金木水火土,五行配合五方,東西南北中,五方也有相應的德,德是從哪裡來的?德是從道、從心裡出來的。我們研究中國傳統文化要了解,五行都是從德性裡面出來的。所以鄭康成註解【中庸】『天命之謂性』的『性』,就用金木水火土來解釋,木有木性,金有金性,水有水性……五性從淺近地講,就是仁義禮智信;從深入地講,仁義禮智信都是從本性裡面出來的。他是用體相用的註解方法,從相上來解釋的。 所以這裡講以木德王、以火德王、以什麼德王,就是五帝無論哪一個帝,金木水火土無論哪一行,他占住一行,就代表從本性出來的一種德。當然就聖人本身來講,他也是來表法的,從這方面表現出來一種德性,以一德代表全德,示現給天下人,讓天下人來效法。實際上他自體就是全體,聖人是以一種德性來表法,這一個德性具備了,其實其他的德性也都具備了。 可見,古代所謂三皇五帝,他們做了帝位,都有聖人之德。聖人之德是從本性裡面出來的,他們憑着這個聖人之德才做了五帝,所以『以木德王,而以龍紀官者也』,這是從太皞伏羲氏配木,『以木德王』這方面來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