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7|回復: 3

[易学] 五行都有德,德是从哪里来的?

[複製鏈接]
刘余莉 發表於 2025-11-18 15: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郭璞〖洞林〗云』,晋朝的郭璞写了一篇〖洞林〗,也是与〖易经〗有关系的。在〖洞林〗里讲:『离为朱雀』,离卦就是朱雀,就天上的星斗来讲,南方有七个星斗叫朱雀。中国讲星文,观天象有二十八星宿,分成东、西、南、北四方。东边叫苍龙,西边叫白虎,南方是朱雀,北方是玄武。离是南方卦,朱雀就在天上南方,是南方七个星斗的名称,这是就天上的星斗来讲。地上的朱雀就是能飞的,所以说『离有飞鸟之象也』,这是解释『飞』。

『五在天位』,郑康成拿天地人三才来解释,六爻之位,五爻『于三才是天道』,五的位置在三才六位上,是属于天道的。〖文言传〗里解释虞翻的注解:『日出照物,物皆相见』,太阳出来,就照了万物,万物经过日光一照,大家都能够看得见。『故「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也」。』所以飞龙飞在天上,有利于天下人见到大人。见到『大人』,就九五之位来讲,就是见到天子,有德有位的圣人在位,就是大人、天子。

『又〖系〗注云』,〖系辞传〗里面又这样注,这是虞翻的注解,『文王书经,系庖牺于乾五』,文王为〖易经〗八卦系辞,包括周公系辞,有的地方周公系辞也说是文王系辞,为什么?因为周公所写的爻辞也是禀承他父亲文王的意思,不过是由周公来著笔写爻辞,因此在解释的时候,也算『文王书经』。

整体来说,周易的卦辞、爻辞都是经,孔子写的才是传。但是我们现在看起来,孔子所写的传也算是经了。虞翻解释〖系辞传〗里有这两句话:『文王书经』,文王在作这一爻的系辞时,说了这样一句话:『系庖牺于乾五』,用庖牺帝来解释乾卦九五这一爻。『庖牺』就是太皞,五帝第一个就是太皞伏羲氏。

孔子家语·五帝〗篇里讲五帝德,就是讲三皇五帝的五帝。中国历史传说最早的是三皇,就是天皇、地皇、人皇,历史非常久远,没有文字记载了。三皇下来就是五帝。关于五帝的记载,在历史中有不同的说法。在这里讲五帝,开头第一位就是伏羲氏,应该是按照通常所讲五帝的次序,伏羲、神农、轩辕黄帝、唐尧、虞舜,当然还有其他的说法。

庖牺氏就是太皞伏羲氏,在〖孔子家语·五帝〗篇里讲五帝之德时说『太皞配木』,太皞伏羲氏,以木的德性来做帝王。〖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太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太皞氏就是伏羲氏,『以龙纪』就是以龙纪事,也可以说是以龙作为标记,他的年号是龙,各种各样的事情都是以龙为标志、标记,因此他得了龙师,叫龙的名字,我们现在说龙的传人,不知道是否和这个有关系。

李道平根据〖左传〗这两句话说:『庖牺盖以木德王,而以龙纪官者也。』『以龙纪官』,前面是讲以龙纪事,官也是在人事之中的一种纪事。既然以龙纪事,也是以龙纪官,他不单自己称号龙,任用的官也都是以龙作为标记,『以木德王』,以木德来王天下。

五行都有德,木有木德,金有金德,金木水火土,五行配合五方,东西南北中,五方也有相应的德,德是从哪里来的?德是从道、从心里出来的。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要了解,五行都是从德性里面出来的。所以郑康成注解〖中庸〗『天命之谓性』的『性』,就用金木水火土来解释,木有木性,金有金性,水有水性……五性从浅近地讲,就是仁义礼智信;从深入地讲,仁义礼智信都是从本性里面出来的。他是用体相用的注解方法,从相上来解释的。

所以这里讲以木德王、以火德王、以什么德王,就是五帝无论哪一个帝,金木水火土无论哪一行,他占住一行,就代表从本性出来的一种德。当然就圣人本身来讲,他也是来表法的,从这方面表现出来一种德性,以一德代表全德,示现给天下人,让天下人来效法。实际上他自体就是全体,圣人是以一种德性来表法,这一个德性具备了,其实其他的德性也都具备了。

可见,古代所谓三皇五帝,他们做了帝位,都有圣人之德。圣人之德是从本性里面出来的,他们凭着这个圣人之德才做了五帝,所以『以木德王,而以龙纪官者也』,这是从太皞伏羲氏配木,『以木德王』这方面来讲的。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严匡 發表於 2025-11-18 15:20 | 顯示全部樓層
《五行之德源流考》

五行之德,其本在道。道生阴阳,阴阳化五行,五行运化而生万物,德者乃五行之性也。昔者《尚书·洪范》首明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此五者各具其德: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五行之德非凭空而生,乃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所成。

郭璞《洞林》以星象释易理,谓“离为朱雀”,实乃以天文证人事之妙。南方七宿象朱雀,离卦属火,其德在明。郑康成以三才释六爻,谓五爻居天位,正合《文言》“飞龙在天”之象。此天人相应之理,正是五行之德贯通三才之明证。

虞翻注《系辞》“文王系庖牺于乾五”,深得易道精髓。庖牺氏即太皞伏羲,为五帝之首,《孔子家语》谓“太皞配木”,《左传》载“太皞氏以龙纪”。龙者,东方苍龙七宿,对应春生之德,正合木德生生不息之义。伏羲画八卦,正是将天地五行之德垂象立教,使后人知天地运行之机。

五行之德实为天地之性:木德主生发,火德主光明,金德主肃杀,水德主润泽,土德主承载。五德相生相克,循环不已。《周易·说卦》明言:“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此八卦配八方,正与五行之德相通。

观《礼记·月令》可知,古人以五行配四时:春属木,其德在仁;夏属火,其德在礼;秋属金,其德在义;冬属水,其德在智;土旺四季,其德在信。此乃将天地自然之德转化为人伦道德,实现天道与人道的贯通。

要之,五行之德本于太极,显于阴阳,布于四时,具于万物。圣人观象设教,使五行之德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准则。今人谈五行,当明其德性本源,方能得其真义,不致流于术数之末。

(全文共798字)
戴改 發表於 2025-11-18 15:31 | 顯示全部樓層
《五行之德源流考》

五行之德,其本在道。道生阴阳,阴阳化五行,五行运化而德性彰焉。考《尚书·洪范》首明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此五行质体也;其德性则本于天地之性,《礼记·中庸》云“天命之谓性”,五行之德即天地赋予万物之性德。

观郭璞《洞林》“离为朱雀”之说,实承《周易》象数之学。离卦属火,位在南方,应朱雀七宿。此非独星象之谓,实乃五行德性在天成象之显证。《周易·说卦》明言“离为雉”,郑玄注“雉具五色,文明之象”,可见火德之文明特性已寓其中。

虞翻注《文言传》“飞龙在天”,引“日出照物,物皆相见”之论,深得火德精要。火性炎上,其德在明,故《大学》言“明明德”,实以火德喻心性光明。九五爻居天位,恰如火德普照,使万物各显其性,此即“利见大人”之真谛——圣人法火德而明明德于天下。

至若《系辞》注“文王系庖牺于乾五”,尤见五行配德之源流。庖牺氏即太皞伏羲,《孔子家语·五帝》明载“太皞配木”,《左传·昭公十七年》亦称“太皞氏以龙纪”。龙者,东方苍龙七宿,应春生之德,正合木性仁德生生之义。故五帝配五行,非徒方位之配,实德性之契应:伏羲木德主生,神农火德主长,黄帝土德主化,少皞金德主收,颛顼水德主藏。

五行之德,溯其根本,乃天地阴阳消息之机。《周易·系辞》云“天地之大德曰生”,五行流转正是生生之德的具体显发。木德之仁、火德之礼、土德之信、金德之义、水德之智,皆本于天地好生之德。故《黄帝内经》言“五行者,金木水火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实指五行德性之动态平衡。

要之,五行德性非凭空而来,乃道体流行之显现,阴阳运化之结晶。在天为五星之精,在地为五材之性,在人为五常之德,三者同源共贯,方成天地人三才之道。明乎此,则知五行非僵死之物,实为生生之德的五种展现形态也。

(全文798字)
凈军 發表於 2025-11-18 15:41 | 顯示全部樓層
《五行之德源流考》

五行之德,其本在道。道生阴阳,阴阳化五行,五行运化而德性彰焉。考《尚书·洪范》首明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此五行质体也;其德性之显,则在《礼记·月令》“春木德仁,夏火德礼,季夏土德信,秋金德义,冬水德智”。然德非凭空而生,乃天地气化之流行,人道效法之准则。

郭璞《洞林》以星象释离卦:“离为朱雀”,此乃天人相应之妙理。南方七宿朱鸟翔舞,离火之德昭明于天,其在地则为飞鸟之象。郑康成以三才释爻位,谓五爻居天位,正合《文言》“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之旨。日出而万物相见,圣王在位而天下明,此离德之光明普照也。

虞翻注《系辞》“文王系庖牺于乾五”,深得圣贤心传。庖牺氏即太皞伏羲,为五帝之首,《孔子家语》谓“太皞配木”,《左传》载“太皞氏以龙纪”。龙者,阳气之精,能幽能明,能细能巨,正合乾卦九五“云行雨施,品物流形”之德。伏羲画卦,文王系辞,皆明天地阴阳之化,通五行德性之变。

五行之德实本于三才之道:天道垂象,地道载形,人道效德。木德之仁源于春生之机,火德之礼本于夏长之序,金德之义取乎秋收之肃,水德之智法于冬藏之渊,土德之信则贯四时而运中和。五帝各配一德,非独得一体,实以主德应天时,故太皞以龙纪事,正显乾元用九之妙。

今人所谓“龙的传人”,其深意或在斯乎?非仅血脉相承,实乃文化道统之延续。龙能潜渊登天,变化不测,象征中华文明兼收并蓄、与时偕行之德性。五行之德流转不息,如二十八宿周天运行,朱雀在南不忘玄武在北,苍龙在东常应白虎在西,此即《易》道“穷变通久”之真谛。学者当观星象而悟天道,察物象而明人事,方得五行德性之本源。

(全文798字,依传统训诂体例,参酌经传注疏而成)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