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璞《洞林》云”,晋朝的郭璞写了一篇《洞林》,也是与《易经》有关系的。在《洞林》里讲:“离为朱雀”,离卦就是朱雀,就天上的星斗来讲,南方有七个星斗叫朱雀。中国讲星文,观天象有二十八星宿,分成东、西、南、北四方。东边叫苍龙,西边叫白虎,南方是朱雀,北方是玄武。离是南方卦,朱雀就在天上南方,是南方七个星斗的名称,这是就天上的星斗来讲。地上的朱雀就是能飞的,所以说“离有飞鸟之象也”,这是解释“飞”。 “五在天位”,郑康成拿天地人三才来解释,六爻之位,五爻“于三才是天道”,五的位置在三才六位上,是属于天道的。《文言传》里解释虞翻的注解:“日出照物,物皆相见”,太阳出来,就照了万物,万物经过日光一照,大家都能够看得见。“故‘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也’。”所以飞龙飞在天上,有利于天下人见到大人。见到“大人”,就九五之位来讲,就是见到天子,有德有位的圣人在位,就是大人、天子。 “又《系》注云”,《系辞传》里面又这样注,这是虞翻的注解,“文王书经,系庖牺于乾五”,文王为《易经》八卦系辞,包括周公系辞,有的地方周公系辞也说是文王系辞,为什么?因为周公所写的爻辞也是禀承他父亲文王的意思,不过是由周公来著笔写爻辞,因此在解释的时候,也算“文王书经”。 整体来说,周易的卦辞、爻辞都是经,孔子写的才是传。但是我们现在看起来,孔子所写的传也算是经了。虞翻解释《系辞传》里有这两句话:“文王书经”,文王在作这一爻的系辞时,说了这样一句话:“系庖牺于乾五”,用庖牺帝来解释乾卦九五这一爻。“庖牺”就是太皞,五帝第一个就是太皞伏羲氏。 《孔子家语·五帝》篇里讲五帝德,就是讲三皇五帝的五帝。中国历史传说最早的是三皇,就是天皇、地皇、人皇,历史非常久远,没有文字记载了。三皇下来就是五帝。关于五帝的记载,在历史中有不同的说法。在这里讲五帝,开头第一位就是伏羲氏,应该是按照通常所讲五帝的次序,伏羲、神农、轩辕黄帝、唐尧、虞舜,当然还有其他的说法。 庖牺氏就是太皞伏羲氏,在《孔子家语·五帝》篇里讲五帝之德时说“太皞配木”,太皞伏羲氏,以木的德性来做帝王。《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太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太皞氏就是伏羲氏,“以龙纪”就是以龙纪事,也可以说是以龙作为标记,他的年号是龙,各种各样的事情都是以龙为标志、标记,因此他得了龙师,叫龙的名字,我们现在说龙的传人,不知道是否和这个有关系。 李道平根据《左传》这两句话说:“庖牺盖以木德王,而以龙纪官者也。”“以龙纪官”,前面是讲以龙纪事,官也是在人事之中的一种纪事。既然以龙纪事,也是以龙纪官,他不单自己称号龙,任用的官也都是以龙作为标记,“以木德王”,以木德来王天下。 五行都有德,木有木德,金有金德,金木水火土,五行配合五方,东西南北中,五方也有相应的德,德是从哪里来的?德是从道、从心里出来的。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要了解,五行都是从德性里面出来的。所以郑康成注解《中庸》“天命之谓性”的“性”,就用金木水火土来解释,木有木性,金有金性,水有水性……五性从浅近地讲,就是仁义礼智信;从深入地讲,仁义礼智信都是从本性里面出来的。他是用体相用的注解方法,从相上来解释的。 所以这里讲以木德王、以火德王、以什么德王,就是五帝无论哪一个帝,金木水火土无论哪一行,他占住一行,就代表从本性出来的一种德。当然就圣人本身来讲,他也是来表法的,从这方面表现出来一种德性,以一德代表全德,示现给天下人,让天下人来效法。实际上他自体就是全体,圣人是以一种德性来表法,这一个德性具备了,其实其他的德性也都具备了。 可见,古代所谓三皇五帝,他们做了帝位,都有圣人之德。圣人之德是从本性里面出来的,他们凭着这个圣人之德才做了五帝,所以“以木德王,而以龙纪官者也”,这是从太皞伏羲氏配木,“以木德王”这方面来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