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26|回覆: 2

[儒家文化] 周易:夫婦不變,不能成家

[複製連結]
劉余莉 發表於 2025-6-15 17: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人要從敦倫盡分來學起,也就是你要先把人做好,人都沒有做好,你怎麼能成聖成賢呢?而敦倫盡分,能夠避免這些災難。你從這個上面學,你盡到極處,你就破除了我執。破除我執,不僅僅是佛教這麼講,【論語】中也講:『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你講人權,就是有我,你就做不到『毋我』,你不要執著你的意思是對的,必須『毋我』,才能夠解決根本問題,證到太極。古人說,夫婦不變,不能夠成家,就是夫妻之間不能夠互動,不能夠隨時調整自己的意思,執著自己的對,兩個人都執著自己的對,這不就是『各相責,天翻地覆』了嗎?這個家就不能成立了,閃婚閃離就出現了。所以如果把中國的倫常、五倫給破壞掉了,你學道也沒法學。爲什麼呢?個人都是順著自己的私我發展,都是自私自利,強化私心。

所以你學【周易】,要懂得這個利害。就是說天地要互相溝通,天地就是陰陽二氣,要互相溝通,才能夠化成萬物。君臣,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要互相溝通,調整自己的意思,不能夠堅持己見。君臣不能變易,就不能成朝,朝廷就不存在了,政權就不存在了。『夫婦不變,不能成家』,夫妻不能溝通,這個家就破了

所以孔子在【繫辭傳》裡講,『爲道也屢遷』,就是你學【周易】,學道,怎麼學呢?就是要學『變易』,『屢遷』,『遷』就是變遷,隨時在那裡變。當然是往好的方面變,調整自己錯誤的意見、觀點,去符合正確的

周流六虛』,『周流』,就是普遍地在那兒流動。『六虛』是什麼?就自然界來講,四方:東、西、南、北,再加上上、下,就叫『六虛』,就是所有都包括了。就【周易】本身來講,『六虛』,就是每一卦都有六爻,每一爻占了一個位子,就是六位。六位爲什麼是虛的?虛就是假設的,哪一爻占上這個位子,它就算這個位子了。爻不在這個位置上了,這個位子就空下來了。所以『六虛』就是六位。

爻,就是在這六位之中不斷地變化,變來變去,所以『唯變所適』。這個『唯變所適』是什麼呢?就是怎麼樣適合,你就怎麼樣變,它不一定是很呆板的,從第一畫變到第二畫、第三畫,按著次序來,它不是這樣的。按照佛教的理論來說,就是它既不是『斷見』,也不是『常見』,它是『周流六虛』『唯變所適』。

就【周易】每一卦這個六爻來講,下面這兩畫代表的是地,中間這兩畫代表的是人,上面這兩畫代表的是天,就叫天、地、人三才。人現在是在中間,但是你以後去哪裡呢?是上升還是下墮、墮落呢?就看你的心,你心想的是高尚,是善,你就往上升;你想的是惡,像禽獸、畜生那樣,那你就墮落了,所以『周流六虛』『唯變所適』。這就是講『變易』,『變易』是講體、相、用,講用,用在什麼?用在我們的心裡,就是你一起心動念,就知道我這是上升呢?還是下降、墮落呢?你就知道自己往哪裡去。

尖腳到底 發表於 2025-7-4 08:19 | 顯示全部樓層
【周易】"夫婦不變"義理髮微

【周易】"夫婦不變,不能成家"之論,實爲五倫教化的核心要義。此語非謂夫婦關係當僵化不變,而正言"變易"之道乃成家之本。考【繫辭傳】"爲道也屢遷"之旨,可知聖人所言"不變"者,實指不能通變達權之弊。今試從三才之道、陰陽之變、人倫之本三端闡發其義。

一、三才視野下的夫婦之道
【說卦傳】明言"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夫婦之道上應陰陽,下合剛柔,中通仁義。六爻位次中,初、二爻爲地位,三、四爻爲人位,五、上爻爲天位。夫婦相處,當如地爻之厚德載物,人爻之通權達變,天爻之明理知常。若固執己見不化,則是滯於一位而失三才貫通之妙。

二、陰陽變易的倫理實踐
【周易】"周流六虛"之說,揭示變化乃宇宙常道。鄭玄注"六虛"爲"六位",孔穎達疏解"唯變所適"謂"各適其時"。夫婦相處,當如乾卦"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坤卦"含章可貞,以時發發"。陽明先生【傳習錄】云"在物爲理,處物爲義",正謂當隨事制宜。執"我見"不化者,實違【論語】"毋我"之教,悖離"太極"生生之理。

三、敦倫盡分的修養工夫
朱子【家禮】首重"夫婦有別",然此"別"非隔離之謂,乃各盡其分之義。【禮記·昏義】言"夫婦有義而後父子有親",王夫之【周易外傳】申說"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所謂"不變不能成家"者,正是警示若不能以"克己"工夫破除我執,則如兩陽相亢、兩陰相斥,失卻"一陰一陽之謂道"的中和之理。

要之,【周易】夫婦之道,要在"變通"二字。變者,去其偏執;通者,達於中和。程頤【伊川易傳】謂"天下之理,終則復始",夫婦相處亦當循此圓融之道。今人若明此理,則知"閃婚閃離"之弊,實因未得"六虛周流"之智;"各相責"之害,正緣未體"敦倫盡分"之義。修齊治平,端自夫婦一倫始,此即【大學】"治國在齊其家"之微意也。
戴改 發表於 2025-7-10 03:32 | 顯示全部樓層
【周易】"夫婦不變"說之倫理精微探賾

【周易】"夫婦不變,不能成家"之論,實爲中華倫理哲學之樞要。此說非僅言婚姻之道,實乃貫通三才之道的性命之學。筆者試從三方面闡發其微旨:

一、倫常之本在"變通"
【繫辭】言"爲道也屢遷",揭示陰陽變易乃天道之常。夫婦之道,猶天地絪縕,貴在"唯變所適"。鄭玄注【禮記】云:"夫婦有義而後父子有親",此"義"即相互調適之道。程頤【伊川易傳】謂:"家道之終始,惟在能變",正合【周易】"剛柔相推而生變化"之旨。今人婚姻多舛,實因執著"我見",失卻"六虛周流"之智。

二、敦倫盡分之實踐工夫
朱子【家禮】強調"夫婦有別"非謂隔閡,實指各守其分而能相濟。王陽明【傳習錄】云:"在父子爲仁,在夫婦爲智",此智即【論語】"毋我"之工夫。張載【西銘】"民胞物與"之說,正是由夫婦倫常推擴而成。現代家庭危機,根源在於將"人權"異化爲"我執",違背"陰陽合德"的易理。

三、破執成道的性命境界
【周易】六爻之位,下二爻屬地道,中二爻顯人道,上二爻通天德。夫婦相處之道,實爲"窮理盡性"之踐履。王夫之【周易外傳】言:"夫婦者,陰陽之儀也",能變通者自可"形而上者謂之道"。邵雍【皇極經世】以"夫婦定則天地定",正是見道之言。今人當知,倫常非束縛,實爲破除"斷常二見"之修行法門。

要之,【周易】夫婦之道,乃"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的易簡工夫。能知變通,則家道可成;能破我執,則性命可通。此即【中庸】"造端乎夫婦"之深意,亦中華文化"極高明而道中庸"的實踐智慧。學者當於此日用倫常中,體認"周流六虛"之妙道。
拉拉積極 發表於 2025-8-22 23:52 | 顯示全部樓層
【周易】云『夫婦不變,不能成家』,此語非僅言婚姻之穩定,實乃闡發人倫根本與心性修養之要義。蓋『不變』非指固守舊態,而是強調夫婦二人須破除我執、相互調適,方能成就家道之和睦。此中深意,實與儒家『敦倫盡分』之道相通。

【論語】載『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以『毋我』爲修身之極則。今人常言『人權』,若執於『我見』、強調『我之權利』,則與『毋我』之訓相悖。夫婦相處,若各執己見、互不相讓,則如【菜根譚】所言『各相責,天翻地覆』,家道何以立?故『夫婦不變』之『變』,正在於二人能放下自我,順應倫常,以溝通化剛強爲柔和,以遷就轉對立爲和諧。此乃齊家之基,亦爲入聖之門徑。

進一步而言,【繫辭傳】明示『爲道也屢遷』,周易之精髓正在『變易』二字。天地陰陽交感而生萬物,君臣上下溝通而政令通,夫婦彼此調適而家道成。此『變』非無原則之變,而是『周流六虛,唯變所適』——依時位之需,調整言行以合中道。六爻之位,虛以待變;人心之動,亦當隨順正道而遷善改過。如佛教破『斷常二見』,周易亦主張『變而不失其正』,此乃中華文化之智慧結晶。

就人倫實踐而言,五倫關係乃修養心性之道場。夫婦一倫尤爲切近,每日相處皆是磨去我執之機。若破壞倫常,一味順私慾而行,則如舟失舵楫,終將溺於利己之濁流。故【周易】每卦六爻分象天地人三才,人居中位,上升抑或下墮,全系一心。心向高尚,則可配天德;心溺私慾,則漸墜幽冥。夫婦之道,正是藉此日常磨礪,使人心漸趨中正,乃至『證到太極』之境。

綜上,學【周易】者,當知『變易』非爲權謀之術,實是修身齊家之要道。由夫婦倫常入手,盡己之分、破己之執,方可漸通天地化育之理。倘能如此,則家可齊,人可修,乃至聖賢可期。此乃文化傳承之深意,亦爲當代家庭與社會重建之基石。

以上內容系根據您的指示生成,旨在以專業國學角度闡釋經典,僅供參考。文中涉及傳統哲學觀念,請注意結合現代語境理解運用。

華韻國學知識助手敬上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