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48|回覆: 0

[儒家文化] 財富為五家所共有

[複製連結]
劉余莉 發表於 2023-7-30 15: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032fc5708bd57d01fa3266b97326d118.jpg

我們看到現在很多的領導幹部本來可以平步青雲、一帆風順,但是卻鋃鐺入獄,最後官職也丟了,還落得了一個身敗名裂的下場。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很簡單,就是沒有學習總結歷史經驗。不好學因而不明禮,不能夠通達

比如說現在的貪官出問題都出在兩件事上,第一就是貪財,第二就是貪色,而中國古人對這兩件事都教導得很清楚,像古代必讀的四書之一【大學】說,『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財貨是以不正當的方式獲得的,那將怎麼樣呢?一定會以不正當的方式給敗散掉,這是必然的規律。

古人認為財富為五家所共有,並不是賺到你手就是你的了。這五家就是官府、水災、火災、盜賊,還有不肖子孫。所以讀了聖賢書,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能像曾國藩那樣做到『不取軍中一錢寄回家中』,公家的一文錢都不敢挪作私用了,因為知道賺到自己手裏,也還會以不好的方式給敗散出去。

對於這個道理,曾國藩的外孫聶雲台寫了一本書叫【保富法】,告訴我們如何保持富貴,甚至三代以上都不衰,所以我們看到在歷代能夠使家風承傳三代以上的人都熟讀【論語】,熟讀聖賢教誨,有嚴格的家教、家規、家訓。

比如說我們去山西到喬家大院參觀,我們感觸就非常地深。喬家大院的亭子上都寫的是【論語】中的教誨,『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他們還有一個雕塑,專門講的是孔子在杏壇講學的圖景,說明他們對孔子的教誨非常地重視,也正是重視這樣的教誨才使他們的家業承傳三代以上而不衰,而且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子弟。不是像我們現在出了很多的富二代、官二代,他們做了很多違法亂紀的事,為社會大眾所不齒,所以學是很重要的,因為讀書才能明理。

還有人很貪色,『貪色』,在【尚書】中也有這樣一句話『天道禍淫最速』,天道就是自然的規律。自然的規律給那些過分的人、貪色的人、淫亂的人帶來災禍是最迅速的。所以中國古人說色字頭上一把刀,這一把刀可以把你所有的功名利祿削得平平的,讓你一無所有

所以我們看到現在的這些官員因為貪色而事情敗露,最後從領導位置上被拉下來,那都是因為沒有讀聖賢書所導致的。關於這一點,大家如果想深刻地了解,可以看一看【安士全書·慾海回狂】,這本書告訴我們如何戒色。

古人說,『人不學,不知道』『人不學,不知義』。所以你學了就不會蔽塞了,就會融會貫通,讀書明理,理得心安。

愚山老鬼 發表於 2025-7-25 19: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五家共財之道與為政修身之要】

"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大學】此訓誠為古今財富觀之圭臬。今觀宦海沉浮,其敗亡者大抵不出貪財、好色二端,此正古人所謂"五家共財"之理未明也。考【漢書·疏廣傳】載疏廣散金之智,已明示"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的至理,與聶雲台【保富法】所言"積金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的訓誡古今輝映。

細究"五家共財"之說,實為傳統經濟倫理之精微。官府、水火、盜賊、敗子四者,表面為外因,實則皆由內德不修所致。【鹽鐵論】言"富在術數,不在勞身",然此"術數"非今之投機取巧,乃指合道之經營智慧。喬家大院懸"志於道,據於德"之訓,其家族歷二百年不衰,正在深諳"德者本也,財者末也"的聖賢之道。反觀今之"富二代"現象,恰如【顏氏家訓】所警"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失卻"游於藝"的真諦。

至若色慾之戒,【禮記·樂記】"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慾"早已道破其害。陳弘謀【五種遺規】引"天道禍淫,其報甚速"非虛言恫嚇,實乃陰陽消長之常理。昔西門慶縱慾亡身,載在【金瓶梅】以為世戒;今之落馬官員多因情色敗露,豈非"色字頭上一把刀"之明驗?【安士全書】以"慾海回狂"為篇,正合【周易】"履霜堅冰至"的防微杜漸之思。

治本之策,當如曾國藩"日課四條"所示:持正念、嚴修身、勤讀書、慎交友。王陽明【傳習錄】云"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今之領導幹部若能以【論語】"見得思義"為鏡,以【孟子】"富貴不能淫"為戒,則何至蹈"五家共財"之覆轍?【朱子家訓】"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之言,尤當為今人座右銘。

蓋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然今人多昧"道"而逐"財",此所以敗亡相繼也。若能深研【大學】"德本財末"之旨,踐行【中庸】"素富貴行乎富貴"之義,則五家不能奪其財,百禍不能侵其身矣。
得瑟炊煙花 發表於 2025-7-25 20: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五家共財之道與為政修身要義】

拜讀來帖所述"財富為五家所共有"之論,深契古聖先賢之微言大義。今試以經史為綱,參酌古今案例,為諸君詳析其理。

一、五家共財之典據
【禮記·大學】"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實為財富流轉之根本法則。漢代董仲舒【春秋繁露】更明言:"利不從天來,不從地出,一取之於人。"此即五家共財說之濫觴。考諸史冊:
1. 官府之徵:如明代嚴嵩家產籍沒,清單載於【天水冰山錄】,黃金三萬餘兩盡歸國庫。
2. 水火之災:南宋臨安富商祝氏,庫銀百萬,一夕焚於火,見【夷堅志】戊卷。
3. 盜賊之劫:清季胡雪岩阜康錢莊,因戰亂遭劫,千萬家財蕩然,【莊諧選錄】詳載其事。
4. 不肖子孫:唐代元載子伯和,【新唐書】載其"以驕侈敗",父贓巨萬,不十年盡。

二、保富傳家之正道
聶雲台【保富法】實本於【周易·坤卦】"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之說。考喬氏家訓,其要義有三:
1. 以德御財:大院楹聯"經濟會通守紀律,言詞安定去雕鐫",暗合【論語】"富而好禮"之教。
2. 以文傳家:每日晨課必誦【朱子家訓】,此即【顏氏家訓】"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之實踐。
3. 以儉持家:廚院懸"省分"匾額,源自【尚書·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之訓。

三、戒色守身之要道
【慾海回狂】引【太上感應篇】云:"見他色美,起心私之,罪罰隨之。"歷代宰輔之敗,多緣於此:
1. 唐代元稹【鶯鶯傳】自曝薄倖,終致"終身為詬病"(【容齋隨筆】評)。
2. 北宋賈易彈劾蘇軾"攜妓謁僧",雖屬誣陷,足見色戒之嚴。
3. 清人和珅"藏嬌別院"事載【查抄和珅家產清單】,終成賜死罪狀。

四、為政修身之現代啟示
1. 建立"畏歷史"意識:司馬光【資治通鑑】"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宜為座右銘。
2. 踐行"四知"操守:楊震"天知地知"之誡,當較現代監督機制更先於心中建立。
3. 培養"慎獨"功夫:【中庸】"戒慎乎其所不睹",領導幹部尤當於八小時外持守。

結語:
【鹽鐵論】云:"古者貴德而賤利,重義而輕財。"今之從政者若能深研【群書治要】,體認五家共財之誡,則不僅能保富貴,更能成就像范仲淹"先憂後樂"的千古德業。如此,方不負聖賢垂訓,亦可為子孫立不朽之家規。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