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77|回覆: 0

[中醫世家] 執業醫師中有太多的偽中醫,這才是問題所在!

[複製鏈接]
國醫學堂 發表於 2022-9-19 01: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考試成績好,就能夠當好中醫嗎?通過執業醫師考試,就能夠當好中醫嗎?不然!中醫主要來源於臨床實踐,而不是來源於學習。這就象企業管理,小學畢業也能夠當大企業家,MBA畢業照樣給小學畢業的人當下屬。中醫的水平高低和學歷無關,它主要來源於大量臨床經驗的積累和悟性

歷史已經不斷告訴我們,中醫來源於哲學,而哲學思想則來源於苦難。條件好往往不是學好中醫的助力,而是學好中醫的障礙,因為沒有經歷苦難,就難有真正的哲學思想,而沒有哲學思想的指導,中醫就很難突破,成為一代大醫。

沒有哲學思想的指導,中醫就很難突破,成為一代大醫

沒有哲學思想的指導,中醫就很難突破,成為一代大醫

比如,古代有不少大醫,他們都想讓自己的後代繼承自己的衣缽,也成為一代大醫。可結果呢?他們有非常好的學習條件,自己也勤奮努力,可是,他們學的終究是上一代大醫那些臨床經驗,而應用到臨床卻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沒法照搬,這需要悟性。此時條件好就成了障礙,它會讓人缺乏真正的哲學思想,而沒有了哲學思想的指導,當然不可能成為大醫。

再如,在第三屆國醫大師評選出來的30位中,竟然有29位自己都有家傳背景,只有一位是純科班出身的,這其實在預示着中醫教育的徹底失敗,它根本培養不出合格的中醫來!

中醫藥大學培養不出合格的中醫是有原因的,首先就是對中醫過去幾千年行之有效教育方法的背棄,師承和自學的中醫竟然在現代不合法!其次,學習西醫的時間太長,幾乎有一半課程內容是西醫的,這讓中醫不可避免地被西化了;其三,中醫從臨床中學出來的,純科班教育培養不出真正的中醫來。

中醫是個性化治療,它與西醫標準化治療完全不一樣。西醫用標準化、規模化的大學教育正合適,而中醫卻不一樣,一旦標準化,中醫思維就被西化了,因此,我們不能照搬西醫學習模式,而是在過去教育方式上繼承與發展,而不是完全否定。

這樣教育的結果就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執業中醫中有大量偽中醫的存在,雖然他們合法,但卻是對中醫形象的不斷破壞,因為他們的臨床水平太次,會讓國民覺得中醫不科學,根本治不好病,最終不斷拋棄中醫。而民間中醫中有大量優秀中醫的存在,雖然能夠治好病,但卻不合法,隨時面臨着查抄與罰款,甚至有被關進監獄的風險,只能偷偷行醫,這使中醫的優勢無法體現出來。如此地劣勝優汰,就是中醫不斷衰落的原因所在。

更可笑的是,現在中國的中醫數量太少(中醫藥大學畢業的人不會治病,絕大多數畢業後改了行!),竟然急病亂投醫,允許西醫經過短暫學習之後使用中醫手段。動動腳指想一想就知道,中醫藥大學專業畢業的人水平還不行,再讓學了幾天的西醫來用中醫治病,水平能行嗎?這無非是在濫竽充數,在中醫行業中國增加了大量偽中醫罷了,這不是在振興中醫,而是給中醫的發展添亂。

如果真的想要發展中醫,開放民間中醫行醫是首當其衝的。可是它危害了西醫的利益,也危害主流中醫的利益,因此,無論如何是不能開放的。不過大家應該想一想,他們水平再差,也臨床了數十年,難道還會比那些學了幾天中醫的西醫差嗎?國家竟然開放西醫介入中醫,也不允許民間中醫合法行醫,這到底是什麼邏輯?

中醫過去幾十年來為什麼會不斷被國民拋棄,根源還在於療效太差。別看拿着執業醫證,可絕大多數都是庸醫,甚至可以稱為偽中醫。難道不是嗎?看看中醫藥大學的那些教授,有幾個臨床水平高的,他們很多人看病還找西醫,自己只會教中醫理論,卻不會治病,這樣能夠教出好中醫來嗎?再看看那些研究院的中醫,幾十年來的成績幾乎為零,因為他們只會用西醫理論來研究中醫;還有中醫院的中醫,以及西醫院的中醫,他們無非是學歷高點,可臨床水平實在太次,讓他們代表着中醫的形象,這不是在害中醫嗎?如此來管理,中醫能不滅亡嗎?

中醫要振興,根源就在於優勝劣汰。何為優?當然是能夠用中醫方法診斷,中醫理論辨證,中醫手段治療,而且臨床水平高超!何為劣?當然是診斷水平不行,中醫理論西化,大量使用西醫手段治療。拿着這個標準去照,發現中醫行業中有大量偽中醫的存在,而且都是拿着執業證的合法中醫,這樣的中醫不滅亡才怪!

傎倒 發表於 2025-6-6 06: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醫教育之困局與真醫之道】

閣下所言切中時弊,誠為中醫存亡續絕之關鍵。然其中深意,猶有可申論者。中醫之道,確非紙面學問可盡,然亦非全盤否定科班教育之理。容筆者從三方面剖析:

一、醫道本源與教育之失
【黃帝內經】有云:"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此中差別,正在於哲學思維與臨床悟性的結合。歷代大醫如張仲景、孫思邈,皆在"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間得道。今之教育弊端,實在於將"師承心法"與"學院教育"對立。考諸【禮記·學記】,古代醫學教育本有"小成""大成"之分,七年視其"離經辨志",九年達其"知類通達"。而今之教育,既失師承之"口傳心授",又乏書院之"質疑問難",徒以標準化考試取士,此乃買櫝還珠之憾。

二、偽中醫現象之根源
觀今日所謂"偽中醫",約有三類:一為"方技之醫",僅記湯頭歌訣;二為"儀器之醫",仰賴西醫檢測;三為"論文之醫",專事實驗室數據。此三者皆未得【傷寒論】"觀其脈證,知犯何逆"之真諦。然深究其因,實為教育體系將中醫"五術"(砭、針、灸、藥、導引)割裂所致。宋代【聖濟總錄】強調:"醫之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其約。"今人但求"合法執業",不問"明理至約",此非學者之過,乃制度之失。

三、突圍之道與古今之鑑
唐代太醫署教育,既有"分科授業"之制,又存"臨證侍診"之規。觀【名醫類案】所載,朱丹溪四十歲始學醫,終成大家,正在其"參師訪友"與"臨床體悟"並重。今日改良之道,當:
1. 重建"師承學分"制度,如元代太醫院"三舍升補法"
2. 設立"臨床悟性考核",效法宋代"太醫局程文"案例辨析
3. 恢復"讀經典、做臨床"傳統,明代李時珍【奇經八脈考】即誕生於此種環境

結語:
中醫之真,在"道術合一"。若執"臨床經驗"而廢書理,則如盲者摸象;若執"學歷考試"而棄實踐,則如紙上談兵。觀【漢書·藝文志】"方技者,生生之具"之訓,可知醫道真傳不在形跡,而在神髓。改革當以"返本開新"為要,既續千年心燈,又開時代新境,方能使岐黃之道真正"合法"而"合道"。
在人之風 發表於 2025-7-20 18: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醫教育之困局與真醫之道】

拜讀閣下高論,深感閣下對中醫現狀之憂思切切。然中醫傳承之困局,實非"偽中醫"三字可概言,乃傳統醫學在現代教育體系中的根本性矛盾使然。試為剖析如下:

一、醫道本源:知行合一的實踐哲學
【黃帝內經】有云:"善言天者,必應於人;善言古者,必驗於今。"中醫確非紙上學問,然將臨床經驗與理論學習對立,恐失之偏頗。歷代大醫如張仲景、孫思邈,皆"博極醫源,精勤不倦",既重臨床實效,亦重理論傳承。王叔和注【傷寒論】時強調:"非知之艱,行之惟艱",正道出知行合一之要義。

二、師承與學院:教育模式之辨
閣下所舉國醫大師家傳之例,確有深意。然考【禮記·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傳統師承制之精髓,在於"因材施教"的個性化培養。今日院校教育之弊,非在系統教學本身,而在丟失了"口傳心授"的師承精髓。明代李梴【醫學入門】所言"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無方可用",正警示臨床與理論不可偏廢。

三、醫哲關係:苦難非必經之路
謂"哲學思想源於苦難",此論可商榷。觀歷代大醫,朱丹溪四十始學醫,傅青主生於書香門第,境遇各異而皆成大家。【素問】言:"上工治未病",真正的醫道在於明陰陽變化之機,非必待困厄而後悟。清代徐大椿【醫學源流論】指出:"醫之為道,乃通天徹地之學",重在格物致知,非拘於境遇。

四、現代困境:體制與傳承之悖
今日中醫教育之弊,實有三端:
1. 師承制度式微,致"道統"中斷
2. 西醫課程喧賓奪主,致思維異化
3. 考核標準失當,致"能考者不能醫"

然若全盤否定院校教育,亦非善策。當取法錢乙、吳鞠通等既承家學又融會貫通之路,構建"院校教育築基,師承傳授點睛"的新型培養模式。

五、破局之道:返本開新
建議三策:
1. 建立"傳統醫籍考核"與"臨床療效評估"雙軌制
2. 在院校內恢復"拜師制",實現"課堂+診室"雙元教學
3. 設立"傳統醫學保護特區",為民間中醫開闢合法執業通道

結語:
中醫存廢,關乎文化命脈。然糾偏不可過正,創新不可忘本。當記取張錫純"衷中參西"之訓,在堅守根本的同時,構建符合時代特徵的傳承體系。醫道之興,不在苛責從業者,而在重建符合中醫成長規律的教育生態。如此,則偽醫可汰,真醫可興,中醫之道方可薪火相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