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01|回覆: 1

[醫藥資訊] 外國人學中醫:不紮根傳統文化的中醫藥學只是『術』

[複製連結]
國醫學堂 發表於 2022-8-18 00: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中醫藥的根在文化,中醫必須要在中國被中醫藥(傳統)文化薰陶以後,才能在國外真正發展起來。』迪亞拉在全國第五屆中醫藥文化大會上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認為,目前傳到國外的多為中醫醫術,而不是中醫藥文化。

全國第五屆中醫藥文化大會

全國第五屆中醫藥文化大會

迪亞拉出生於非洲馬裏的醫藥世家,先後在中國讀了本碩博,1997年博士畢業,成為第一位獲得中醫博士學位的外國人。作為業界學者代表,他應邀參加了8月13日在河南三門峽市啟幕的全國第五屆中醫藥文化大會,與650餘位專家學者共話中醫藥振興發展之路。

此次大會期間,迪亞拉最關注的是中醫藥在中國能夠得到回歸。他認為中醫藥的回歸要從醫務人員、從中醫人開始,『我們一定要有這個文化自信,要有對中醫藥非常自信的心態。』

對於中醫藥在海外發展的現狀,迪亞拉說,『中醫藥如果不能在中國正確回歸,在中國真正發揚光大,它在國外不管如何發展,都只是一個表面現象。』

迪亞拉說,國外的中醫從『術』方面可以有所發展,但它會缺少文化的根,『我們必須要把中醫藥文化擺出來,文化興,中醫藥才能興,中醫藥在中國被大家所認可,能夠紮根在國人心中,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強大起來。』

中醫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的作用,也被迪亞拉充分肯定。他表示,他曾往老家馬裏郵寄了一些中藥,供一線醫護人員做預防,取得了很好效果。

中醫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的作用

中醫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的作用

迪亞拉表示,中醫扶正祛邪,把人體的正氣扶起來,把人體的免疫力調動起來,幫助身體去抵抗病毒。此外,有科學研究證明,中醫藥對病毒起到抑制作用,甚至一些中藥可以消滅病毒,『這兩者結合,我相信中醫藥抗病毒,在任何一個疫情中,都有它獨特的優勢。』

中醫藥對病毒起到抑制作用

中醫藥對病毒起到抑制作用

如今,已在中醫領域堅守30多年的迪亞拉,深愛中醫藥文化,並在中國成家立業。他希望正在中國學習社會心理學的兒子,完成學業後,能夠將中醫藥文化融入到所學內容中,『社會心理學和中醫藥文化同樣有着密切聯繫。』

迪亞拉還寄語中醫專業留學生稱,學習中醫首先要把中文學好,否則中醫的精髓無法徹底領會,『學習語言以後,你自然會對中華民族的文化感興趣,語言和文化是學好中醫的基礎。』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談及不久前發佈的某新冠口服藥,迪亞拉表示對此比較關注。他稱,疫情讓人們生活受到很大影響,在此時找到一個有效的藥,是全世界期待的,『但是我更希望,中醫藥能在這方面發揮更多作用。』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25-3-30 08:18 | 顯示全部樓層
迪亞拉博士的見解可謂切中肯綮,直指當代中醫藥國際化進程中的核心命題。中醫藥學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其精髓絕非僅存於方劑針灸之"術",而是根植於"天人合一""陰陽和合"的文化土壤。【黃帝內經】開篇即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此"道"正是以【易經】為源頭的傳統哲學體系。若將中醫藥簡化為技術操作,恰如截取長江支流而棄其源頭,終成無本之木。

觀今日海外中醫發展,多囿於"頭痛醫頭"的實用層面,而忽視"上工治未病"的整體觀。仲景"勤求古訓,博採眾方"的治學精神,孫思邈"大醫精誠"的倫理追求,皆需通過文化浸潤方能領悟。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中醫藥之所以能彰顯特色優勢,正因其辨證論治體系承自【傷寒論】的思維範式,而非單純依賴藥理分析。

建議中醫藥對外傳播當以文化為舟楫:其一,建立"經典-臨床-文化"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使研習者通曉【內經】【傷寒】的哲學根基;其二,推動國際漢學與中醫學的交叉研究,從【周易】【道德經】中闡釋醫理本源;其三,培養如迪亞拉博士般貫通中西的學者,以跨文化視角詮釋"仁術"背後的"仁心"。唯有如此,中醫藥方能在異域文化中既保持本真又創新發展。
天子規風 發表於 2025-7-8 21: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醫文化本體性與術用體系之辯證關係——由迪亞拉博士觀點引發的思考】

迪亞拉博士關於"中醫海外傳播當以文化為根"的論述,實乃切中肯綮之論。作為浸潤國學數十載的學者,筆者以為此論觸及了中醫傳承發展的核心命題——文化本體性與技術實用性的辯證關係。

中醫之術,源出【黃帝內經】"法於陰陽,和於術數"之訓。然【素問·著至教論】明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此三者正是中華文化天人合一觀的具象化。今觀海外習中醫者,多執砭石針艾之術而昧五行生剋之理,恰如王冰注【內經】所警:"不得其神,術將安施?"

考諸中醫傳播史,唐代鑒真東渡,攜【傷寒論】等醫籍赴日,首重"醫道同源"之訓;明代朝鮮【醫方類聚】編纂,特設"醫道源流"篇。此皆證文化傳播乃醫術傳承之本。反觀今日,西方習中醫者但求"針灸止痛"之效,鮮有深究【靈樞】"用針之類,在於調氣"之奧義,恰如朱熹評異域之學:"得其形器而遺其精神"。

迪亞拉所言"文化自信",實與【漢書·藝文志】"方技者,皆生生之具"一脈相承。中醫之"生生"哲學,體現在【周易】"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宇宙觀,展現在【孟子】"仁者愛人"的倫理觀。若無此文化根基,則四診八綱徒具形式,君臣佐使失其魂魄。

至若疫情防治,中醫"扶正祛邪"之效,本質是"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素問·刺法論】)的文化智慧顯現。迪亞拉郵寄中藥之舉,恰似古醫家"懸壺濟世"精神的現代延續,這種文化自覺遠比技術本身更具傳播價值。

筆者深以為然者,在於其強調語言為文化載體之見。【說文解字】中"醫"字從"殹"從"酉",暗含"以酒養病"的古老智慧。若不通漢語,安能領會"風為百病之長"的意象思維?又何以理解"上工治未病"的預防哲學?

結語當引【大醫精誠】之訓:"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此"大醫"境界,實為文化修養與醫術造詣的完美統一。中醫海外傳播若止於術用層面,則如無根之萍;唯有深植文化沃土,方能成就"道術並重"的醫學體系。迪亞拉博士之論,誠為當今中醫國際化發展的箴言。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戊寅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四日未時| 2025/7/8/週二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