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08|回覆: 2

[道學研究] 劉向【說苑】卷16談叢詩解12廉士重名言寡而實樂得其志有終身憂有過則改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8-2 16: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劉向說苑卷16談叢詩解12廉士重名言寡而實樂得其志有終身憂有過則改
題文詩:
真情君子,雖窮不處,亡國之勢,雖貧不受,
亂君之祿;尊乎亂世,同乎暴君,君子恥之.
眾人,毀形為恥,君子,毀義為辱;
眾人重利,廉士重名.明君之制:賞從重也,
罰從輕;食人以壯,為量事人,以老為程.
君子之言,寡而實也;小人之言,多而虛也;
君子之學,於耳,於心,行之以身;
君子之治,始不足見,終不可及.君子慮福,
雖然弗及,慮禍百之,君子公正,擇人而取,
不擇而與,君子之充,實如虛也,有如.
君子有其,備則無事;君子正義,不以愧食,
不以辱得;君子樂得,其志小人,樂得其事;
君子不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君子,
終身之憂,無一朝患,順道而行,循理而言,
喜不加易,怒不加難.君子之過,猶日月蝕,
何害於明?君子之過,人皆見之;君子更過,
人皆仰之.小人可也,猶狗吠盜,狸之夜見,
何益於善?夫智者不,妄為勇者,不妄殺也.
【原文】
君子雖窮不處亡國之勢,雖貧不受亂君之祿;尊乎亂世,同乎暴君,君子恥之也。眾人以毀形為恥,君子以毀義為辱;眾人重利,廉士重名。
  明君之制:賞從重,罰從輕;食人以壯為量,事人以老為程。【原文】  君子之言寡而實,小人之言多而虛;君子之學也,入於耳,藏於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於不足見,終於不可及也。君子慮福弗及,慮禍百之,君子擇人而取,不擇人而與,君子實如虛,有如無。【譯文】
君子的話少而又(或:但是)真實,小人的話多而又(或:但是)虛偽。君子的學識,傳入體內,記在心裏,從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從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開始,最終使人不能趕上。君子考慮幸福往往不能周全,但思考禍患卻多於思考幸福。君子在領取財物時要看對象,施與財物時卻不選擇人。君子的充實如同空虛一樣,有如同沒有一樣。
【原文】  君子有其備則無事;君子不以愧食,不以辱得;君子樂得其志,小人樂得其事;君子不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也。【注釋】君子樂得其志,小人樂得其事。』 出自【六韜.文韜·文師】)
文王勞①而問之曰:『子樂漁耶?』太公曰:『君子樂得其志,小人樂得其事。今吾漁,甚有似也。』  ①勞:慰問。
【譯】 文王慰勞太公並問道:『您喜歡釣魚嗎?』太公答道:『君子以實現自己志向為樂,小人以完成本職工作為樂。我今天釣魚,情況與此十分相似。』
【原文】
君子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順道而行,循理而言,喜不加易,怒不加難。  君子之過猶日月之蝕也,何害於明?小人可也,猶狗之吠盜,狸之夜見,何益於善?夫智者不妄為,勇者不妄殺。
【注釋】出自(卷九 論語)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①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更,改也。
①食:通『蝕』。指日蝕、月蝕。
【譯】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就像日蝕、月蝕一樣:所犯的錯,人人都看得見;改正了,像日月蝕後重現光明那樣,人人都敬仰。』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25-3-25 02:03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此章闡發君子立身之道,可謂精微。君子守義,窮達不移其節,所謂"不處亡國之勢""不受亂君之祿",正是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之旨。其以毀義為辱,尤見重道輕形之操,與【論語】"君子憂道不憂貧"相發明。至若"廉士重名"之說,當辨其非求虛譽,乃重"令聞廣譽施於身"之實,與小人逐利判然兩途。劉向集錄此語,深得儒家砥節礪行之要義。
撫弦士 發表於 2025-5-2 12:53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談叢】廉恥義利之辨詮解

劉向【說苑·談叢】此章以"廉士重名"為樞軸,剖判君子眾人之異,實承孔孟義利之辨而發其微。今試為條析其義理脈絡:

一、窮達之際見真節
"君子雖窮不處亡國之勢,雖貧不受亂君之祿"二句,實本【孟子·滕文公下】"窮不失義,達不離道"之旨。戰國策士朝秦暮楚,而真儒守死善道。如子思居衛縕袍無裏,田子方謝魏太子軾,皆踐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之訓。此處"勢""祿"之辨,正在出處去就間立廉恥之大防。

二、榮辱之辨在義利
"眾人以毀形為恥,君子以毀義為辱"者,揭櫫價值判斷之根本差異。【荀子·正論】謂"君子可以有勢辱而不可以有義辱",正與此相發明。世俗所患者身體髮膚之損,君子所憂者德義之虧。昔曾子易簀、顏回簞瓢,皆證此義。文中"廉士重名"之"名",非虛譽也,乃【孝經】"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之實德。

三、賞罰之道契治要
"明君之制:賞從重也"句,當與【商君書·錯法】"賞則必多,威則必嚴"參看。然劉向所述乃儒家刑賞觀,【韓詩外傳】卷三言"賞勉罰偷,則民不怠",強調厚賞非僅物質之豐,更在道德勸勉。此與法家純任刑賞異趣,觀下文"有過則改"之語,尤見儒家恕道。

四、憂樂之境見胸次
"樂得其志"語本【孟子·盡心上】"萬物皆備於我"之樂,"終身憂"則如【離婁下】"禹稷顏回同道"之憂。此非世俗苦樂所能範圍,乃【中庸】"君子無人而不自得"的境。王陽明【傳習錄】云"樂是心之本體",正可發明此段憂樂相生之妙諦。

要之,此章以對比句式層層遞進:眾人重利形骸,君子重義名節;眾人趨炎附勢,君子守道安貧。其精神實與【禮記·儒行】"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一脈相承。今日讀之,猶見古人砥礪名節、嚴於義利之辨的風骨,於浮躁世風中不啻一劑清涼散。

(全文計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