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53|回復: 1

[道学研究] 【列子】卷6力命诗解6生死厚薄自然而然居而若死动而若械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2-3-1 14: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列子】卷6力命诗解6生死厚薄自然而然若死动若械
题文诗:
生非贵之,所能存也,身非爱之,也;
生非贱之,所能使,身非轻之,所能使.
贵或不生,贱或不死;爱或不厚,轻或不薄,
此似反也,非反也此,自生自死,自厚自薄.
或贵而生,或贱而死;或爱而厚,或轻而薄,
此似顺也,非顺也此,自生自死,自厚自薄.
鬻熊,文王曰:然所,所增,
然所,所损,若何.老聃,
关尹曰:天之所恶,孰知其故?言迎天意,
利害,不如其已.杨布问曰:有人于此,
年兄弟也,言兄弟也,才兄弟也,貌兄弟也;
寿夭父子,贵贱父子,名誉父子,爱憎父子,
吾惑之也.子曰:古人有言,吾尝识之,
将以告若:不知所以,然而然者,其命也令,
昏昏昧昧,纷纷若若,随所为或,随所不为,
日去日来,孰知其故?皆命也夫.信命者无,
所谓寿夭;信理者无,所谓是非;信心无,
所谓逆顺;信性者无,所谓安危.则谓之,
所信,所不信;真矣悫矣,奚去奚就?
奚哀奚乐?奚为不为?黄帝书云:至人也者,
若死,若械.亦不知,所以不居,
不知所居;亦不知,所以不动,不知所动;
不以众观,易其情貌,亦不谓,众之不观,
不易情貌.独住独来,独出独入,孰能碍之?  

   【原文】

生非贵之所能存,身非爱之所厚;生亦非贱之所能夭,身亦非轻之所能薄。故贵之或不生,贱之或不死;爱之或不厚,轻之或不薄。此似反也,非反也,此自生自死,自厚自薄。或贵之而生,或贱之而死;或爱之而厚,或轻之而薄。此似顺也,非顺也;此亦自生自死,自厚自薄鬻熊语文王曰①:『自长非所增,自短非所损,算之所亡若何②。』老聃语关尹曰:『天之所恶,孰知其故?』言迎天意,揣利害,不如其已。
【注释】
①鬻熊——张湛注:『鬻熊,文王师也。』
②算——张湛注:『算犹智也。』
【译文】
生命不是因为尊贵它就能长久存在,身体不是因为爱惜它就能壮实;生命也不是因为轻贱它就能夭折,身体也不是因为轻视它就能孱弱。所以尊贵它也许不能生存,轻贱它也许不会死亡;爱惜它也许不能壮实,轻视它也许不会孱弱。这似乎是反常的,其实并不反常,因为它们是自然生存、自然死亡、自然壮实、自然孱弱的。也许尊贵它能够生存,也许轻贱它会导致死亡;也许爱惜它能够壮实,也许轻视它会导致孱弱。这好像是正常的,其实并不正常,它们也是自然生存、自然死亡,自然壮实,自然孱弱的。鬻熊对周文王说:『自然长寿不是人所能增加的,自己短命不是人所减损的,智慧对于生命无可奈何。』老聃对关尹说:『天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说的是迎合天意,揣摩利害,不如停止。

【原文】

杨布问曰①:『有人于此,年兄弟也,言兄弟也②,才兄弟也,貌兄弟也,而寿夭父子也,贵贱父子也,名誉父子也,爱憎父子也。吾惑之。』杨子曰:『古之人有言,吾尝识之,将以告若:不知所以然而然,命也。令昏昏昧昧,纷纷若若,随所为,随所不为,日去日来,孰能知其故?皆命也夫。信命者,亡寿夭;信理者,亡是非;信心者,亡逆顺;信性者,亡安危。则谓之都亡所信,都亡所不信。真矣悫矣③,奚去奚就④?奚哀奚乐?奚为奚不为?【黄帝之书】云:「至人居若死,动若械。」亦不知所以居,亦不知所以不居;亦不知所以动,亦不知所以不动。亦不以众人之观易其情貌,亦不谓众人之不观不易其情貌。独住独来,独出独入,孰能碍之?』【注释】
①杨布——张湛注:『杨朱弟也。』
②言——俞樾:『「言」字无义,当从【释文】作「訾」。【管子·君臣上篇】「吏啬夫尽有皆程事律」,即此「訾」字之义。官秩贵贱必视「訾程」为难。「訾兄弟也」,正与下文「贵贱父子也,相应。』訾,音 zī,限。訾程,指人与事的程限,资历。
③悫——诚笃。
④去就——犹言去留,或去来。

【译文】
    杨布问杨朱说:『这里有些人,年龄差不多,资历差不多,才能差不多,相貌差不多,而长寿与早夭大不相同,尊贵与低贱大不相同,名份与荣誉大不相同,喜爱与憎恶大不相同。我很不理解。』杨朱说:『古时候的人有句话,我曾把它记了下来,现在告诉你: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而这样的,这是命运。现有的一切都糊里糊涂,纷杂混乱,有的去做了,有的没有去做,一天天过去,一天天到来,谁能知道其中的缘故?都是命运啊!相信命运的,无所谓长寿与夭亡;相信自然之理的,无所谓是与非;相信心灵的,无所谓困难与顺利;相信自然本性的,无所谓安全与危险。这就叫做都没有什么可相信的,都没有什么可不相信的。真实呀,诚信呀,去了哪里,又回到了哪里?悲哀什么,高兴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黄帝之书】说:「德性最高的人坐下来像死了一样,动起来像机械一样。」也不知道为什么坐,也不知道为什么不坐;也不知道为什么动,也不知道为什么不动。也不因为大家都来观看而改变情态与形貌,也不因为大家都不来观看而下改变他的情态与形貌。独自去,独自来,独自出,独自入,谁能阻碍他?』

gyz9999 發表於 2025-4-23 09:03 | 顯示全部樓層
《列子·力命》生死观诠解:自然之道与机械之辨

《列子·力命篇》此章以悖论式表达揭示生死厚薄之本质,其文虽简而义理深邃。所谓"生非贵之所能存,身非爱之所能厚",实乃对世俗价值判断的根本性质疑。本文拟从三重维度剖析其要义:

一、自然论对目的论的解构
文中连续四组"非...所能..."句式,构成对人为干预自然进程的彻底否定。贵贱爱轻这些主观价值判断,在生死厚薄的客观规律面前全然失效。此说直指战国时期流行的"长生贵己"思想,揭示"自生自死,自厚自薄"的终极真相。郭象注《庄子》所谓"块然自生"正与此相通,皆强调存在本身的自主性。

二、反逻辑中的大道至理
"贵或不生,贱或不死"的看似矛盾表述,实为对因果律的超越。列子以反常识的修辞展现生命现象的不可控性,较之老子"天地不仁"说更进一层。北宋陈景元《列子注》指出:"造化之迹,无固无必",正是对此种自然命定论的精准把握。

三、动静之间的存在困境
"居而若死,动而若械"八字尤具深意。前者暗喻《周易》"寂然不动"之境,后者则近于《庄子》"机械者有机事"之叹。明代学者朱得之《列子通义》解此谓:"静不得其所止,动不得其所为",揭示出人在自然法则中的两难处境。这种存在状态的描述,与海德格尔"被抛"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要而论之,此章通过否定式论证,构建起"自然而然"的宇宙观。其价值在于:
1. 消解了人为造作对生命本真的扭曲
2. 确立了客观规律对主观意愿的优先性
3. 为后世"安时处顺"的生命态度奠定基础

今日重读此篇,于科技主宰的时代尤具警醒意义。列子早在两千年前揭示的生命自主性原理,恰是对现代人过度干预自然进程的深刻反讽。其思想价值,正在于提醒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本真关系。

(全文798字)
戴改 發表於 2025-7-9 19:02 | 顯示全部樓層
《列子·力命》生死观诠解:自然之道与主体境界之辨

《列子·力命》篇此章以生死厚薄之论,深刻揭示了道家自然哲学的核心命题。文本通过四组"非...所能..."的否定句式,系统解构了世俗认知中人为干预对生命的主宰性,进而提出"自生自死,自厚自薄"的天然秩序。此说实为对《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创造性发展,在先秦自然观演变史上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一、生死厚薄的天然属性
"生非贵之所能存,身非爱之所能厚"的论断,本质是对目的论生命观的否定。列子指出生命存在不受主观贵贱爱憎的直接影响,这与《黄帝内经》"春秋皆度百岁"的先天禀赋说形成互文。所谓"贵或不生,贱或不死"的现象,恰如郭象注《庄子》所言"突然自生,欻然自死",揭示出生命本质的不可操纵性。这种自然主义生命观,既不同于儒家"仁者寿"的德命论,也有别于墨家"强力而为"的能动论。

二、"似反非反"的辩证逻辑
文本特别强调认知上的"似反也,非反也",此语深得道家认识论精髓。《文子·自然》篇"所谓无为者,非谓其引之不来,推之不去"正可互为发明。列子揭示的悖论在于:表面矛盾的生死现象(贵者早夭/贱者长寿),实为更高层次的统一——皆统摄于"自生自死"的自然法则。这种思维模式上承《老子》"正言若反"的辩证传统,下启魏晋玄学"辨名析理"的思辨方法。

三、"居若死而动若械"的主体境界
虽原文残缺,然据《力命》篇整体思想推测,此语当指得道者的存在状态。郭象《庄子注》"坐忘而自合"可作参证:静居时形如槁木,并非生命力的衰竭,而是"堕肢体,黜聪明"的修养境界;行动时若机械运转,实为"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然而然。这种主体状态与《周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圣人之境异曲同工,展现出道家理想人格与天道运行的完美契合。

要之,此章通过解构人为意志对生命的主宰幻想,确立了"自然"作为最高法则的地位。其理论价值不仅在于否定性的批判,更在于建构起"天人不相胜"的和谐宇宙观。这种思想对后世禅宗"任运自在"的生命态度、宋明理学"存天理"的修养功夫,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列子之妙,正在于将深刻的哲学思辨,寓于平实的生命观察之中。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