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96|回復: 0

[道学研究] 【庄子】杂篇卷7诗解盗跖1跖曰孔子擅生是非妄作孝悌侥幸富贵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2-2-8 11: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庄子】篇卷7诗解盗跖1曰孔子擅生是非妄作孝侥幸富贵
题文诗:
孔子为友,与柳下惠,柳下,名曰盗跖,
从卒九千,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
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兄,
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
万民苦之.孔子谓曰:为人父必,能诏其;
为人兄者,必能教弟;若父不能,诏子兄不,
教弟则无,亲矣.今先生也,世之才士,
弟为盗跖,为天下害,而不能教,丘为.
请为先生,往说.柳下:先生言为,
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弟.
若子不听,父诏弟不,受兄之教,虽今先生,
辩将奈,之何!且跖为人,心如涌泉,
意如飘风,强足拒敌,辩足饰非,顺心则喜,
逆心则怒,易辱人,先生.孔子不听,
颜回为驭,子贡为右,往见盗跖.盗跖乃方,
卒徒,山之阳,脍餔人肝.孔子下车,
见谒者曰:鲁孔丘闻,将军高义,敬再拜谒.
谒者.跖闻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曰此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为我告之:
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冠,带死牛胁,
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
擅生是非,迷天下主,天下学士,使,
妄作孝,侥幸于,封侯富贵;子罪极重,
​尔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昼浦之膳!
【原文】

   孔子与柳下季为友(1),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2)。盗跖从卒九千人(3), 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4),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5),万民苦之。孔子谓柳下季曰:『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6);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父不能诏其子,兄不能教其弟,则无贵父子兄弟之亲矣。今先生,世之才士也,弟为盗跖,为天下害,而不能教也,丘窃为先生羞之。丘请为先生往说之(7)。』 柳下季曰:『先生言「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子不听父之诏,弟不受兄之教,虽今先生之辩(8),将奈之何哉!且跖之为人也, 心如涌泉(9),意如飘风(10),强足以拒敌(11),辩足以饰非,顺其心则喜,逆其心则怒,易辱人以言,先生必无往。』孔子不听,颜回为驭(12),子贡为右(13),往见盗跖。 盗跖乃方休卒徒大山之阳(14),脍人肝而餔之(15)。孔子下车而前,见谒者(16),曰:『鲁人孔丘,闻将军高义,敬再拜谒者。』谒者通。 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发上指冠,曰:『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为我告之:「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之冠(17),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18),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子之罪大极重, 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昼浦之膳(19)!」』
 【译文】1
孔子和柳下季结成朋友,柳下季的弟弟,名字叫盗跖。盗跖随从的士卒有九千人,横行天下,侵袭诸侯,穿室破户,赶走人家的牛马,掳夺人家的妇女,贪得无厌忘却亲友,不顾忌父母兄弟,不祭把祖先;所到过的地方, 大国严守城池,小国坚守城堡,亿万民众都感到痛苦。孔子对柳下季说:『做父亲的一定教导儿子,做兄长的一定教育弟弟。如果做父亲的不能教导儿子, 做兄长的不能教育弟弟,就没有人看重父子兄弟的亲属关系了。现在,先生是当世的才智之士,而弟弟却是盗跖,成为天下的祸害,你不能教育他,我 私下为你感到羞愧!我请你允许我为你前去进行说服他。』柳下季说:『先生说:「做父亲的一定能教导儿子,做兄长的一定能教育弟弟。」如果儿子不听从父亲的教导,弟弟不受兄长的教育,虽然现在有先生的辩才,又能把他怎样呢?况且,跖的为人,心境象涌泉一样不可抑制,意境象暴风一样不可测度,强悍足以使之对抗,雄辩足以掩饰过错,顺从他的心意就高兴,违逆他的心意就发怒,轻易地用语言污辱别人,先生一定不要前去。』孔子不听柳下季的劝说,让颜回驾车,子贡陪乘,去会见盗跖。
     盗跖正在大山的阳面休整士卒,切碎人肝而食之。孔子下车走上前,看见传命官,说:『鲁国人孔丘,听说将军高尚正义,敬请传令官传达。』传令官入内通报。盗跖听到此事,大怒,眼象明星,怒发冲冠,说:『这个人是不是鲁国的巧伪人孔丘?替我告诉他:「你做花言造巧语,虚妄地称道文王、武王,头戴装饰象树枝般的贵冠,腰缠死牛胁的皮带,余辞缨论,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专生是非,用以迷惑天下的君主,使天下的书生,不务正业,装作孝弟,而侥幸得到封侯富贵。你的罪恶严重,快滚回去吧!不然,我要用你的肝当作午餐。』
【注释】
(1)柳下季:人名,姓展,名获,字禽,鲁国的大夫,封地于柳下而称柳下季,溢号惠,亦称柳下惠。
(2)盗跖(zhí):春秋末年的人民起义领袖。
(3)从卒:随从起义的人。
(4)穴:做动词,凿穿。枢,一作枢,做动词,破。
(5)保:通堡,小城。人保,进入小城守备。
(6)诏:诏示,教导。
(7)说(shuì)之:说服他。
(8)辩:善于雄辩。
(9)涌泉,水向上冒。
(10)意如飘风:意境象暴风一样难以侧度。飘风,暴风。
(11)拒:一本作距,抗拒。拒敌:用语言与盗跖对抗。
(12)驭,同御,驾驭,驾车,赶车。
(13)右:古代乘车在车右的人,即骖右。
(14)大山:大山,即泰山。
(15)脍:细切。餔(bǔ):食,吃。
(16)谒者:官名,掌管传达使命,亦泛指传达和通报的奴仆。
(17)冠枝木之冠:前冠为戴,后冠为帽子。枝木:形容帽子上的装饰品象树枝一样。
(18)反:通返。本:本真,本性。
(19)益:增加。膳:饭食,膳食。昼浦午饭

菠萝吹雪 發表於 2025-6-24 09:25 | 顯示全部樓層
《庄子·盗跖》篇之"是非""孝悌"辨

《盗跖》篇以寓言形式展开孔子与盗跖之辩,实为庄子后学对儒家核心价值的解构。盗跖斥孔子"擅生是非""妄作孝悌"之语,须置于战国语境与道家哲学脉络中审视。

一、"是非"之辨:相对主义对道德绝对性的消解
盗跖谓孔子"擅生是非",直指儒家以礼乐制度确立的善恶标准。此说承《齐物论》"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之旨,揭示道德判断的局限性。儒家以周礼为是非准绳,而道家视礼法为"道之华"(《知北游》),乃人为割裂自然整全性的产物。盗跖之暴行与孔子之仁义,在"道通为一"的视域下,恰成对反互证的镜像——二者皆未达"坐忘""丧我"之境。

二、"孝悌"之诘:自然人性对伦理异化的反抗
篇中盗跖"贪得忘亲"之行径,恰为对儒家孝悌观的极端反讽。庄子学派并非否定血缘亲情,而是警惕孝悌沦为"求封侯"之工具(《外物》)。"子之爱亲,命也"(《人间世》),道家主张发于天性的亲爱,而非"屈折礼乐"(《骈拇》)式的规范。盗跖"不祭先祖"之态,实为对"迹"(礼制形式)的摒弃,暗合《渔父》篇"真者,精诚之至也"的命题。

三、"侥幸富贵":对功利化儒学的批判
盗跖指孔子"侥幸于封侯富贵",虽属寓言夸张,却揭露战国儒者依附权势的现象。《列御寇》篇"舐痔得车"之喻与此呼应。道家认为,当道德沦为谋利手段,则"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胠箧》)。此批判并非否定儒家本怀,而是对异化价值的祛魅。

结语:寓言背后的哲学对话
盗跖之论不可简单视为史实,实为道家对儒家体系的"祛蔽"尝试。通过极端化对话,揭示礼法可能导致的异化,其终极指向仍是《大宗师》所谓"相忘于道术"。读者当超越文字表相,体悟其中对自然与本真的呼唤。

(全文798字)

按:本文依钱穆《庄子纂笺》、王叔岷《庄子校诠》为底本,兼采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之说,谨守学术规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