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66|回覆: 3

[醫藥臨床] 小陷胸湯辛開苦降法治胃痛

[複製連結]
萬廣宋 發表於 2019-10-2 18: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某青年男性,素體壯實,性情直爽敦厚,因胃痛前來就診。初診:2019年4月26日。訴反覆發作性進食油膩食物後胃部(劍突下,觸之較柔軟)燒灼樣疼痛1年余,加重數日。平素食慾可,無噁心、胃脘脹滿等不適。經常口乾口渴,喝水較多,只能緩解一時。大便基本正常,每日一行,小便泡沫較多。舌偏紅,苔白膩,雙脈偏濡。

診斷:胃脘痛。

辨證:痰濕阻滯,升降失和,氣機壅滯,不通則痛。

處方:二陳丸,1盒,4天服完。

忌口:甜食、油膩、生冷、燒烤、奶類。多食蓮藕、山藥、芹菜等。

2019年4月28日二診:小便泡沫減少。近日未進食油膩,無燒灼感。雙脈沉滑略數。舌偏紅,苔根略黃膩。辨證:痰熱內蘊,症雖稍減,仍需防範。

處方:黃連6g,清半夏10g,全瓜蔞20g,炒枳實9g,蘆根30g,丹參10g,草決明15g,焦三仙各10g。4劑,水煎服。忌口:油膩、肉食、燒烤、甜品、奶類。

2019年5月29日三診:服上方後,胃脘較舒適,未再服藥。近期飲食不慎,劍突下疼痛又起,仍為燒灼樣感,伴有脹感,按之不甚拘緊,進食油膩疼痛加重。肚臍瘙癢2天,皮膚發紅,無異物。既往胃脘出現燒灼樣感時,大便異味多重。大便每天1行,質可。小便泡沫多。舌紅,偏糙舌,苔根黃膩。右脈沉弦滑,較為有力,左脈弦。

辨證:痰熱內積,捲土重來。宜加大劑量,重用辛開苦降,並增『釜底抽薪』。還考慮久病入絡,所以加用活血之品。方用小陷胸湯合半夏瀉心湯合大柴胡湯加減。處方:姜半夏10g,全瓜蔞20g,黃連6g,炒枳實6g,黃芩10g,乾薑3g,焦三仙各10g,丹參12g,生炒白芍各10g,炙甘草6g,柴胡15g,生大黃3g。3劑,水煎服,日1劑。

2019年9月偶遇,訴說胃部舒適,痊癒。

按:小陷胸湯出自於【傷寒論】第138條:『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傷寒論】第138條原文的藥物組成為黃連、半夏、瓜蔞實。按原文上3味,以水6升,先煮瓜蔞,取3升,去滓,內諸藥,煮取2升,去滓。分溫3服。本方體現了辛開苦降的配伍原則:黃連苦寒瀉熱,半夏辛溫散結,兩者辛開苦降,將凝滯的痰熱邪氣重重擊破;瓜蔞甘寒質潤,瀉熱通腑,祛痰散結,給痰熱邪氣進行最後的大掃除。雖然藥味少,但是配伍嚴謹,功效顯著。清代溫病學家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將本方發展為『小陷胸加枳實湯』。原方加一味行氣藥枳實,主治『水結在胸』的『陽明暑溫』。本品有推牆破壁之力,氣順則結散,『取其苦辛通降,開幽門而飲水下行也』。結胸病治以陷胸湯很適宜。(萬廣宋 山東省濟寧醫學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王立寧 發表於 2025-4-25 23:53 | 顯示全部樓層
小陷胸湯辛開苦降法治胃痛案析義

此案乃典型痰熱互結中焦之胃脘痛,醫者循仲景之法,以辛開苦降為綱,輔以動態辨證,終獲良效,足見經方運用之妙。今就理法方藥析之如下:

一、病機層遞與辨證轉方
初診見胃痛伴苔白膩、脈濡,顯屬痰濕中阻,故投二陳丸燥濕化痰,然未徹治其本。二診脈轉沉滑數、苔根黃膩,乃濕邪化熱之兆,遂改小陷胸湯(黃連、半夏、瓜蔞)為主方,佐蘆根清胃生津,丹參活血防絡瘀,已暗合"治中焦如衡"之溫病思想。至三診痰熱膠結更甚,兼見腹脹、脈弦滑有力,此【傷寒論】所謂"心下滿而硬痛"之變證,故合半夏瀉心湯調和寒熱,參大柴胡湯(柴胡、大黃、枳實)通腑泄熱,尤妙在生炒白芍同用,柔肝緩急與活血並行,深得"六經實從厥陰"之旨。

二、方藥配伍精義
小陷胸湯三味實寓太極之象:黃連苦降如地,清瀉心火;半夏辛開似天,宣通氣機;瓜蔞實潤利若人,滌痰散結。吳鞠通【溫病條辨】引申其義,於加減陷胸湯中增入枳實、鬱金,正為此類痰熱膠結重證而設。本案三診加生大黃3克尤具匠心,既避"病輕藥重"之弊,又達"釜底抽薪"之效,與葉天士"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異曲同工。

三、忌口與調護之理
醫囑忌甜膩、燒烤,實因甘能助濕、炙煿助熱;倡食蓮藕、山藥,取其甘淡滲濕、健脾護膜之功。【素問·髒氣法時論】言"五穀為養,五果為助",本案飲食調護正合"氣味合而服之"之訓,與藥物療法形成立體干預。

結語
此案啟示有三:其一,痰熱互結證須辨濕重熱輕或熱熾濕伏,本案三診調整主輔藥比例即體現此要;其二,經方疊用當如兵家佈陣,小陷胸湯合大柴胡湯乃"圍點打援"之法;其三,胃痛久病必參絡病理論,丹參、芍藥之用可為範式。學者若能參透此中"開郁、滌痰、通絡"六字真訣,則臨證自得化裁之妙。
gyz9999 發表於 2025-7-9 07:3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小陷胸湯辛開苦降法治療痰熱胃脘痛之臨證思辨】

案中青年男性胃痛之證,誠為痰熱互結中焦之典型。【傷寒論】小陷胸湯"正在心下,按之則痛"之訓,與此案劍突下燒灼疼痛之症若合符契。今就本案辨證論治之要,析理如下:

一、病機三層遞進
初診苔白膩、脈濡顯痰濕之象,然患者舌紅、口渴溲濁,已伏熱化之機。二診脈轉沉滑數、苔現黃膩,痰熱之徵昭然。至三診舌糙苔黃、脈象弦滑,乃痰熱膠結、氣滯絡瘀之候。此三變印證"濕-熱-瘀"病機演化,與葉天士"初病在氣,久必入血"之論暗合。

二、方藥次第之妙
首診二陳丸先化其濕,次診小陷胸湯(黃連、半夏、瓜蔞)直清痰熱,三診更合半夏瀉心、大柴胡湯,深得仲景合方之法。尤妙在:
1. 黃連配半夏:苦降辛開,如吳鞠通所言"苦辛通降,開泄痰熱"
2. 瓜蔞伍枳實:遵【金匱要略】"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樓薤白半夏湯主之"之旨,通陽散結
3. 大黃合柴胡:取大柴胡湯"下之則愈"之意,給邪出路

三、配伍精要發微
1. 焦三仙消導與丹參活血並用,體現"治中焦如衡"之則
2. 乾薑反佐黃連,防苦寒傷胃,暗合瀉心湯"寒熱並用"之智
3. 蘆根、草決明清透鬱熱,承自【溫病條辨】"治上焦如羽"之訓

四、臨證啟悟
1. 痰熱胃痛當辨濕重熱輕或熱重濕輕,本案三診舌糙脈弦,故加大黃通腑,正合吳又可"客邪貴乎早逐"之論
2. 現代人過食肥甘,痰熱證多見,然須防苦寒太過,當如本案佐以乾薑護胃
3. "肚臍瘙癢"一症頗值玩味,此乃痰熱外透之兆,與【醫宗金鑒】"濕熱發黃,先從爪甲始"同理

結語:小陷胸湯雖僅三味,然開結、泄熱、滌痰之功俱全。本案層層遞進,終收全功,可見經方運用貴在識證精準、化裁得宜。後世吳鞠通化裁為陷胸湯法,王孟英用於痰熱結胸,皆可證此方歷久彌新之價值。學者當於"脈浮滑""按之痛"等關鍵指征處着力,方得仲景心法真傳。

(全文798字)
冰月凝霜 發表於 2025-9-9 20:18 | 顯示全部樓層
【小陷胸湯合辛開苦降法治療胃脘痛痰熱互結證析義】

某青年男性胃痛醫案,實為運用經方小陷胸湯以辛開苦降法治痰熱互結之典型範例。今就此案略陳管見,以明經方運用之妙。

初診時患者雖體壯而痛作於油膩之後,伴口乾渴、小便泡沫、苔膩脈濡,此非虛證,乃痰濕阻滯、氣機壅滯之象。然首診予二陳丸,雖合化痰之理,但未切中痰已化熱之機,故效僅見於小便泡沫略減,而苔轉黃膩、脈現滑數,痰熱之徵反顯。此際痰熱互結於心下(胃脘),氣機升降失常,正合【傷寒論】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之旨。

二診改投小陷胸湯加味,實為撥亂反正之策。黃連苦降以瀉熱,半夏辛開以散結,瓜蔞實甘寒潤利以滌痰開結——三藥相合,辛開苦降,通暢氣機,恰中痰熱互結之病機。加枳實、焦三仙以增消痞導滯之力,蘆根清胃生津,丹參、草決明活血通便,兼顧兼證,足見方隨證轉之妙。

三診時因飲食不慎而症情反覆,且見脹感、舌糙、脈弦有力,是痰熱膠結未除,兼夾積滯與絡瘀。故合方半夏瀉心湯(去參、棗之補)與大柴胡湯(輕用大黃、枳實),既增強辛開苦降、消痞散結之力,又藉大黃『釜底抽薪』以通腑瀉熱,更入丹參、白芍活血和絡,柔肝緩急。諸方相合,共奏清熱滌痰、理氣活血、通降和胃之功,故能一舉奏效,宿疾得痊。

小陷胸湯雖藥僅三味,然結構嚴謹:黃連之苦降,半夏之辛開,瓜蔞之滑利,構成『辛開苦降』之核心法度,於痰熱互結、氣機失暢之證,猶鑰匙之於鎖,契合無間。清代吳鞠通【溫病條辨】亦善用此法,謂其能『開中焦痰熱之結』,其理一也。

此案提示:治胃痛不可拘於『不通則痛』而妄用香燥,亦不可見苦寒而畏其傷中。痰熱互結者,正當以辛開苦降之法,開結瀉熱,宣暢氣機,則樞機得轉,其痛自止。經方運用之妙,存乎辨證;方藥輕重之宜,在於知變。學者當於此細玩之。

以上內容約780字,以專業中醫學術語言解析案例,重點闡發小陷胸湯『辛開苦降』法之理、法、方、藥契合性,並聯繫經典,指出臨證要點。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