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國漢學網  [摘要]『下』字是現代漢語中用於表達空間位置關係的方位詞,其使用頻率極高。文章在語料庫的基礎上,分析研究『下』字的句法結構特徵,並歸納出『下』字的三種詞類,即量詞、方位名詞和動詞,在此基礎上研究『下』字的語義語用規律。 
 [關鍵詞]下;語料庫;語義語用;特徵
 
 一、『下』作量詞的結構特徵及語義語用分析
 
 『下』作為量詞絕大部分是『下』用在『數詞、幾、兩』等的前面,其詞義比較明確,要麼表示次數,要麼表示本領,但是有一種較特殊,數詞『一』跟『下』的固定組合用在動詞前面,其語義比較模糊。
 
 (一)數詞、幾、兩+下
 在『數詞、幾、兩+下』結構中,『下』作量詞,有的表示動作的次數,有的表示本領,例如:
 (1)人們挑選砂鍋時,往往用小棍輕輕敲幾下,判斷砂鍋是否有裂紋。(表次數)
 (2)指揮在北滿的民主聯軍進行三下江南(指第二松花江以南)戰役。(表次數)
 (3)後來就考呢,一下就考上太醫了,考上太醫就是給這個皇帝看病了。(表次數)
 (4)真的沒想到,那小子還會幾下呢。(表本領)
 (5)這小玩意,我也會兩下,不光是他會!(表本領)
 (二)V+一下
 在『v+一下』結構中,『下』是一個轄域模糊的量詞,『一下』是數量詞,結構『V+一下』表示做一次或試着做做,例如:
 (6)馬謖這個人言過其實,不能派他幹大事,還得好好考察一下。
 (7)宋仁宗正想整頓一下開封的秩序,才把包拯調任開封府知府。
 (8)再來做一個實驗:將一把銀光閃閃的小刀,放在水中浸一下,再放在火上烤。
 (9)你拿這個去好好研究一下。
 (10)如果能去美國拿一下MBA,再回家幹事,那更是前途無量。 通過對語料庫的歸納發現,適合『V+一下』結構中『V』的動詞還有如下一些:
 轉稱看挨查刺打點翻碰望想問想笑議論碰拼敲談燙蘸眨改變觀察堅持先讀對付回顧調和緩和察看概括處理操練商量整理議論掃視沉思考慮說明申明委屈澄清欣賞介紹請示思索傳授反思放鬆告訴懲罰試探打聽張望重溫分析休息漂洗鬆懈測量執行提醒試驗注意回憶商議應用休整通報準備試探接觸進行商量
 
 二、『下』作方位名詞的結構特徵及語義語用分析
 
 『下』作方位名詞,其句法結構和語義語用特徵十分複雜,它可以單獨在句中作主語,既可跟表示方位的名詞組合,也可跟器官名詞組合;既可跟介詞『以』組合,又可跟數詞組合;既可用在動詞前面,也可用在動詞後面;既可在名詞前,也可在名詞後面。因此,『下』作方位名詞時,其句法結構組合和在句中的位置十分靈活,其語義因不同的語境、不同的搭配組合而不同。
 
 (一)『下』作方位名詞,在句中作主語,表示『組織機構的整體』。例如:
 (11)下轄三個縱隊。
 (12)下設總理事會和秘書處,負責世貿組織日常會議和工作。
 (13)下設21個專業分會,相當於學科分會,涉及的學科範圍包括自然科學。
 
 (二)『下』用在一些表部位、方位的名詞前,表示與『上』相對的方位名詞,例如:
 (14)『試表』時,體溫表下端的玻璃泡和人體接觸。
 (15)樹幹下部有一大洞,采栗的人常在那裏作臨時的宿舍或倉庫使用。
 (16)地殼的下部主要由密度較大、比重較重的玄武岩組成。
 (17)最後,從右下角開始依次把斜方格中各數字按斜線相加。
 
 (三)方位名詞『下』表示等級或品級低的。例如:
 (18)陛下百年之後,要是蕭相國死了……
 (19)部下一些將領去問候他,宗澤病已經很重。
 (20)我們必須增強競爭實力以迎接挑戰,用拒絕加入WTO的辦法來逃避競爭絕對是下策。
 (21)人家他們都在食品廠工作,一般的,弄點兒下水什麼的,或者肉什麼的,挺便宜的。
 (22)他覺得曹操當大將軍,自己反在曹操底下。太丟人啦。
 
 (四)『下』作方位名詞,跟器官名詞組合。表示人或動物身體的一部分。例如:
 (23)下丘腦有一個指揮靈敏的『司令部』――體溫調節中樞。
 (24)吼猴的脖子很粗,口腔和下齶也特別大。
 (25)眼瞼俗稱上下眼皮,對眼球起潤滑和保護作用。
 (26)人的高矮主要是由骨骼特別是下肢骨的長短決定的。
 (27)大腦的上部管理人體下半身,而下半個大腦又正好相反。
 
 (五)方位名詞『下』跟單音節『面、圖、表、列、述、如』分別組合成方位名詞、形容詞等詞類,分別表示不同的意義。例如:
 (28)下面的公式也同樣能符合速度不變原理的計算要求。(方位名詞;表文章中後於現在所敘述的部分)
 (29)下列項目未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核准。(形容詞;表下面所列舉的,起提示作用)
 (30)兩個染色單體分開(下圖)……(方位名詞;表文章中後於現在所敘述的部分)
 (31)下述情況如果確實的話,是否影響到上述答案?(形容詞;表下面所列舉的,起提示作用)
 (32)通過協商,雙方達成如下協議。(形容詞;表下面所敘述或列舉的)
 
 (六)介詞『以』+下
 在『介詞「以」+下』結構中,『下』表示位置、數目、等級、年齡等在某臨界點之下,也表提示下面要表述的內容,例如:
 (33)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以下人才將開始受寵,並『供不應求』:信息業人才、信息諮詢員。(表提示)
 (34)朝廷大臣沒有辦法,尚書郎以下的官員,都只好自己去挖野菜。(表等級)
 (35)地勢低平,海拔在50米以下。(表數目)
 (36)沃特曼獎專門獎勵年齡在35歲以下的美國青年科學家。(表年齡)
 (37)如埃及的尼羅河,從阿斯旺以下到地中海入海口,河流落差很小,水流平穩。(表位置)
 
 (七)數詞『四』+下
 在『數詞「四」+下』結構中,『下』表示轄域模糊的處所,例如:
 (38)官軍將士聽了心驚膽戰,哪敢抵抗,紛紛燒掉營寨,四下逃命。
 (39)曹軍乘勢猛攻,袁軍四下逃散。
 (40)觀測者將看到流星接二連三地從某一天區『發射』出,並向四下奔去,這就是壯觀的『流星雨現象』。
 
 (八)V+下
 1.單音節V+下
 在『單音節V+下』結構中,方位名詞『下』作動詞V的補語,表示已完成的動作狀態,例如:
 (41)將領們聽了,個個感動得掉下熱淚。
 (42)忽必烈急着想回去爭奪汗位,就答應了賈似道的請求,訂下了秘密協定。
 (43)大臣們宣了誓,漢高祖才放下心。
 (44)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幾十萬人喪生,這使奧本海默深感內疚。
 通過語料歸納統計,這類單音節動詞還包括如下一些:
 安凹扒擺敗按包播吃布采產沉創打帶倒喝
 咽坐低掉跌定訂丟放攻跪橫滑畫記降結解
 鋸砍刻拉立留流落埋買拿爬拍拋欠切取扔
 撒吞射設生省剩施收撕跳投蛻拖脫削寫卸
 扎摘掰滴
 2.在+N+(的+)V+下
 在『在+N+(的+)V+下』結構中,方位名詞『下』是虛化的後置詞,與介詞『在』構成『在……下』的固定搭配,有時在『V』和『下』之間還出現虛詞『之』,整個結構在句中表示條件、前提或原因,例如:
 (45)在這一思想的啟發下,19世紀後期德國數學家康托爾創立了集合論。
 (46)在天文學發展的促進下,希帕恰斯、梅尼勞斯、托勒密創立了三角學。
 (47)在熊慶來的培養下,華羅庚後來成為著名的數學家。
 (48)在他帶頭提倡下,朝廷裏的大臣把擺闊氣當作體面的事。
 (49)在加速器這門『大炮』的猛轟之下,原子核紛紛炸裂,基本粒子世界的大門逐漸敞開。
 (50)文天祥進兵江西,在各地起義軍的配合之下,連續打敗元軍,收復了會昌等許多縣城。
 在『在+N+(的+)V+下』結構中,『的』字一般都是出現的,即使沒出現也可以補上,比如例(48)中的『在他帶頭提倡下』可以說成『在他的帶頭提倡下』,因此,此結構就成了『在+N+的+V+下』的固定結構,我們管中間的『N+的+V』叫『名詞性偏正結構』,其中的『N+的』是定語。
 在結構『在+N+(的+)V+下』中,具有V性質的動詞有如下一些:
 指揮堅持支持催促主張倡導指導協調吹動帶動推動反對
 激發配合看護擁護選擇馴化衝擊打擊刺激勾結抵抗烘烤
 管理治理鼓勵帶領逼迫反射輻射照射護送教唆陪同襯托
 護衛威脅照耀提議倡議參與控制統治幫助照明哺育教育
 養育存在感召壓迫領導驅使驅動掩護
 
 (九)下+V
 在『下+V』結構中,筆者通過語料歸納發現:結構中的『V』只能是單音節趨向動詞,『下』作『V』的狀語,其意義因不同語境而有不同的解釋,例如:
 (51)此時用火將線燒斷,兩隻鐵球與連在中間的拉簧將一起下落。(表從高處到低處掉下來)
 (52)小伙子,下去把我的鞋子撿上來。(表由高處到低處去)
 (53)喜馬拉雅運動時,太行山再次抬升,東部地區繼續下陷。(表位置相對的向下凹進)
 (54)邊緣翻卷表示已老化,質量下降。(表從優到差或從好到壞)
 (55)美國大學,包括斯坦福、麻省理工等,申請入讀的人數均告下跌。(表數目由多到少)
 『下+V』結構中的單音節趨向動詞還有如下一些:來、發、移、達、垂、沉、載、跪、墜、挫、放、到、瀉、調、落、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