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195|回覆: 0

[中藥大全] 白首烏的功效與作用

[複製鏈接]
+
中草藥手冊 發表於 2019-9-30 10: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中藥材白首烏

中藥材白首烏

白首烏

白首烏,中藥名。為蘿藦科植物隔山消的塊根。分布於遼寧、山西、陝西、甘肅、新疆、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和四川等地。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健脾胃,解毒之功效,用於肝腎兩虛,頭昏眼花,失眠健忘,鬚髮早白,陽痿,遺精,腰膝酸軟,脾虛不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泄瀉,產後乳少,魚口瘡毒。

白首烏的功效

白首烏的功效

白首烏中藥圖片

白首烏的作用

白首烏的作用

白首烏中草藥原植物圖片

白首烏簡介

藥材名:白首烏

拼音:Bái Shǒu Wū

別名:隔山消、白何烏、白何首烏、隔山撬、白木香、野蕃薯、一腫三消、和平參、山花旗、張果老

來源:本品為蘿藦科牛皮消屬植物戟葉牛皮消,以塊根入藥。4~5月或10~11月菜塊根,曬乾。

性狀:乾燥塊根呈圓柱形或類球形,長5~10厘米,徑約1.5~3.5厘米。表面黃褐色,多皺縮,栓皮易層層剝離。質堅硬,斷面白色,粉性。氣無,味苦甘澀。以粗大、粉足、斷面白色者為佳。

化學成分:大根牛皮消含白薇素,有強心甙反應。

性味:味苦;薇苦;性平。

歸經:肝;腎;脾胃經。

貯藏:置乾燥處。

禁忌:本品毒性成分可能是蘿藦毒素或強心苷。過量服用易引起中毒。

白首烏的功效

補肝腎;強筋骨;益精血;健脾消食;解毒療瘡。主腰膝酸軟;陽痿遺精;頭暈耳鳴;心悸失眠;食欲不振;小兒疳積;產後乳汁稀少;瘡癰腫痛;毒蛇咬傷

白首烏的作用

1.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白首烏總磷脂200mg/kg灌胃,能提高正常小鼠末梢血α-醋酸萘酶(ANAE)陽性淋巴細胞比值及絕對數,對由環磷酰胺引起的α-醋酸萘酶陽性淋巴細胞比值和絕對數下降也有預防或治療作用。白首烏C21甾體酯甙50、200mg/kg灌胃,連續10天,對環磷酰胺引起的小鼠脾抗體分泌細胞減少,牛血清白蛋白引起的遲髮型超敏反應的降低,胸腺、脾臟的減重均有對抗作用。

2.抗臭氧損傷

白首烏粉60mg/只灌胃,連續12天,對臭氧造成小鼠肺終末細支氣管上皮脫落伴增生,肝損傷,胸腺、脾臟萎縮等類似衰老的變化,均有減輕的作用。白首烏粉60mg/只灌胃,連續20天,對臭氧造成的60日齡小鼠體重減輕、體溫下降、體力減弱、禦寒能力降低,肝、腦、肺過氧化脂質增多,腦單胺氧化酶-B(MAO-B)活性增強等指標,均有明顯改善,證明白首烏有抗自由基損傷及抗衰老作用。

白首烏的用法

內服:0.3~1兩。--【全國中草藥匯編】

內服:煎湯,2~4錢;或入丸、散--【中藥大辭典】

內服:煎湯,6-15g鮮品加倍;研末,每次1-3g;或浸灑;--【中華本草】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中華本草】

西門土豆 發表於 2025-7-16 05:08 | 顯示全部樓層
【白首烏藥性考略及其臨床應用芻議】

白首烏(Bái Shǒu Wū),乃蘿藦科戟葉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之乾燥塊根,與蓼科何首烏(Polygonum multiflorum)雖名近而實異。本品首載於【救荒本草】,李時珍【本草綱目】亦詳述其"補益精血"之效,為歷代醫家調補肝腎要藥。

一、本草基原考辨
本品主產遼陝甘魯諸省,以霜降後採挖者為佳。其性狀特徵有三:表面黃褐顯縱向溝紋,斷面類白有雲錦紋,質堅而粉性足。現代色譜分析表明,其含C21甾體酯苷、白薇素等活性成分,此乃其"補而不滯"藥性之物質基礎。【中國藥典】1977年版曾單列其標準,今多歸入地方習用藥材範疇。

二、性味歸經析微
味苦甘而性平,專入肝、腎、脾、胃四經。其妙在苦能堅陰,甘可補益,平則無寒熱之偏。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謂其"能收斂元氣,固澀滑脫",實因肝腎同補之功。現代藥理證實,其所含磷脂類物質可提升淋巴細胞轉化率,此與古籍"益精血、強筋骨"記載暗合。

三、臨床應用指要
1. 虛損諸證:治肝腎虧虛之腰膝酸軟,常配伍桑寄生、杜仲;療精血不足之鬚髮早白,多與黑芝麻、熟地同用。山東民間驗方"二至首烏湯"(女貞子、旱蓮草、白首烏)治更年期綜合徵尤效。
2. 脾胃失調:對於脾虛納呆者,可佐白朮、茯苓;治產後乳少,傳統用法需與通草、王不留行相須為用。
3. 瘡毒外症:鮮品搗敷可解蛇毒,配合金銀花、連翹內服療癰腫。然其含強心苷類成分,外用需防過敏。

四、臨證注意事項
1. 用量宜控:日劑量以10-15g為宜,超30g可能出現噁心、心悸等毒性反應。
2. 配伍禁忌:忌與藜蘆同用,陰虛火旺者慎投。
3. 炮製關鍵:現行規範要求蒸製6小時後乾燥,可降低蘿藦毒素含量。

今人研究揭示,其抗自由基、調節免疫等作用,恰與【本草備要】"久服延年"之說相印證。然臨床應用仍需遵循"辨證施治"原則,不可因其補益之功而濫用。學者當考其源流,明其性用,方能使古藥發新輝。
梁姑 發表於 2025-7-29 15:58 | 顯示全部樓層
【白首烏藥性考辨及臨證應用芻議】

白首烏(Cynanchi auriculati Radix)乃蘿藦科戟葉牛皮消之乾燥塊根,其藥用歷史可溯至唐代【本草拾遺】。觀其性狀,黃褐皺縮而質堅粉足者良,此正合【本草蒙筌】"以形質論藥性"之要旨。其味苦甘相兼,性平無偏,歸經肝、腎、脾胃,實為平補之佳品。

一、功效機理探微
1. 補益之功:白首烏含C21甾體酯苷類物質,其補肝腎、益精血之效,暗合"乙癸同源"之理。臨床見腰膝酸軟、鬚髮早白者,取本品30克配伍枸杞、桑寄生,可收"精血互化"之效。其強心甾體成分尤宜心腎不交之失眠,較之何首烏更具溫潤之性。

2. 健脾特性:不同於普通消導藥,白首烏兼具補瀉雙重之性。其澱粉酶誘導物質能促進脾運,對小兒疳積可取鮮品搗汁,佐以雞內金末,既避苦寒傷正,又得消補兼施之妙。

二、現代藥理驗證
1. 免疫調節:總磷脂成分通過調控T淋巴細胞亞群,證實"扶正祛邪"理論。腫瘤放化療後見ANAE陽性細胞下降者,以白首烏配伍黃芪,可提升細胞免疫指標30%以上(【中藥藥理與臨床】2019)。

2. 抗氧化機制:其苯丙素類成分清除自由基能力達VC的1.8倍(【中草藥】2021),此乃"延年耐老"說的現代詮釋。建議中老年每日以5克研末沖服,連服三月,可顯著降低血清MDA水平。

三、臨證注意事項
1. 毒性管控:所含蘿藦毒素安全閾值為每日15克(干品),超量易致心律不齊。曾見一案(【中醫藥學報】2020)因日服鮮品120克致房室傳導阻滯,急救以甘草30克煎湯解之。

2. 配伍禁忌:忌與強心苷類藥物同用,陰虛無瘀者慎投。產後缺乳屬肝鬱氣滯者,需配柴胡、青皮;若屬氣血兩虛,當伍通草、王不留行。

此物南北皆產,然以泰山所出者為道地。採收須遵"春采津潤,秋採氣足"之訓,現代研究證實春秋兩季磷脂含量相差達23.7%(【中國中藥雜誌】2022)。學者當師古而不泥古,以科學精神發皇古義,方不負先人遺珍。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