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180|回復: 0

[中药大全] 白首乌的功效与作用

[複製鏈接]
中草药手册 發表於 2019-9-30 10: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中药材白首乌

中药材白首乌

白首乌

白首乌,中药名。为萝藦科植物隔山消的块根。分布于辽宁、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和四川等地。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健脾胃,解毒之功效,用于肝肾两虚,头昏眼花,失眠健忘,须发早白,阳痿,遗精,腰膝酸软,脾虚不运,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泄泻,产后乳少,鱼口疮毒。

白首乌的功效

白首乌的功效

白首乌中药图片

白首乌的作用

白首乌的作用

白首乌中草药原植物图片

白首乌简介

药材名:白首乌

拼音:Bái Shǒu Wū

别名:隔山消、白何乌、白何首乌、隔山撬、白木香、野蕃薯、一肿三消、和平参、山花旗、张果老

来源:本品为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戟叶牛皮消,以块根入药。4~5月或10~11月菜块根,晒干。

性状:干燥块根呈圆柱形或类球形,长5~10厘米,径约1.5~3.5厘米。表面黄褐色,多皱缩,栓皮易层层剥离。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气无,味苦甘涩。以粗大、粉足、断面白色者为佳。

化学成分:大根牛皮消含白薇素,有强心甙反应。

性味:味苦;薇苦;性平。

归经:肝;肾;脾胃经。

贮藏:置干燥处。

禁忌:本品毒性成分可能是萝藦毒素或强心苷。过量服用易引起中毒。

白首乌的功效

补肝肾;强筋骨;益精血;健脾消食;解毒疗疮。主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头晕耳鸣;心悸失眠;食欲不振;小儿疳积;产后乳汁稀少;疮痈肿痛;毒蛇咬伤

白首乌的作用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白首乌总磷脂200mg/kg灌胃,能提高正常小鼠末梢血α-醋酸萘酶(ANAE)阳性淋巴细胞比值及绝对数,对由环磷酰胺引起的α-醋酸萘酶阳性淋巴细胞比值和绝对数下降也有预防或治疗作用。白首乌C21甾体酯甙50、200mg/kg灌胃,连续10天,对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脾抗体分泌细胞减少,牛血清白蛋白引起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的降低,胸腺、脾脏的减重均有对抗作用。

2.抗臭氧损伤

白首乌粉60mg/只灌胃,连续12天,对臭氧造成小鼠肺终末细支气管上皮脱落伴增生,肝损伤,胸腺、脾脏萎缩等类似衰老的变化,均有减轻的作用。白首乌粉60mg/只灌胃,连续20天,对臭氧造成的60日龄小鼠体重减轻、体温下降、体力减弱、御寒能力降低,肝、脑、肺过氧化脂质增多,脑单胺氧化酶-B(MAO-B)活性增强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证明白首乌有抗自由基损伤及抗衰老作用。

白首乌的用法

内服:0.3~1两。--〖全国中草药汇编〗

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6-15g鲜品加倍;研末,每次1-3g;或浸洒;--〖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中华本草〗

西门土豆 發表於 2025-7-16 05:08 | 顯示全部樓層
《白首乌药性考略及其临床应用刍议》

白首乌(Bái Shǒu Wū),乃萝藦科戟叶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之干燥块根,与蓼科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虽名近而实异。本品首载于《救荒本草》,李时珍《本草纲目》亦详述其"补益精血"之效,为历代医家调补肝肾要药。

一、本草基原考辨
本品主产辽陕甘鲁诸省,以霜降后采挖者为佳。其性状特征有三:表面黄褐显纵向沟纹,断面类白有云锦纹,质坚而粉性足。现代色谱分析表明,其含C21甾体酯苷、白薇素等活性成分,此乃其"补而不滞"药性之物质基础。《中国药典》1977年版曾单列其标准,今多归入地方习用药材范畴。

二、性味归经析微
味苦甘而性平,专入肝、肾、脾、胃四经。其妙在苦能坚阴,甘可补益,平则无寒热之偏。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谓其"能收敛元气,固涩滑脱",实因肝肾同补之功。现代药理证实,其所含磷脂类物质可提升淋巴细胞转化率,此与古籍"益精血、强筋骨"记载暗合。

三、临床应用指要
1. 虚损诸证:治肝肾亏虚之腰膝酸软,常配伍桑寄生、杜仲;疗精血不足之须发早白,多与黑芝麻、熟地同用。山东民间验方"二至首乌汤"(女贞子、旱莲草、白首乌)治更年期综合征尤效。
2. 脾胃失调:对于脾虚纳呆者,可佐白术、茯苓;治产后乳少,传统用法需与通草、王不留行相须为用。
3. 疮毒外症:鲜品捣敷可解蛇毒,配合金银花、连翘内服疗痈肿。然其含强心苷类成分,外用需防过敏。

四、临证注意事项
1. 用量宜控:日剂量以10-15g为宜,超30g可能出现恶心、心悸等毒性反应。
2. 配伍禁忌:忌与藜芦同用,阴虚火旺者慎投。
3. 炮制关键:现行规范要求蒸制6小时后干燥,可降低萝藦毒素含量。

今人研究揭示,其抗自由基、调节免疫等作用,恰与《本草备要》"久服延年"之说相印证。然临床应用仍需遵循"辨证施治"原则,不可因其补益之功而滥用。学者当考其源流,明其性用,方能使古药发新辉。
梁姑 發表於 2025-7-29 15:58 | 顯示全部樓層
《白首乌药性考辨及临证应用刍议》

白首乌(Cynanchi auriculati Radix)乃萝藦科戟叶牛皮消之干燥块根,其药用历史可溯至唐代《本草拾遗》。观其性状,黄褐皱缩而质坚粉足者良,此正合《本草蒙筌》"以形质论药性"之要旨。其味苦甘相兼,性平无偏,归经肝、肾、脾胃,实为平补之佳品。

一、功效机理探微
1. 补益之功:白首乌含C21甾体酯苷类物质,其补肝肾、益精血之效,暗合"乙癸同源"之理。临床见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者,取本品30克配伍枸杞、桑寄生,可收"精血互化"之效。其强心甾体成分尤宜心肾不交之失眠,较之何首乌更具温润之性。

2. 健脾特性:不同于普通消导药,白首乌兼具补泻双重之性。其淀粉酶诱导物质能促进脾运,对小儿疳积可取鲜品捣汁,佐以鸡内金末,既避苦寒伤正,又得消补兼施之妙。

二、现代药理验证
1. 免疫调节:总磷脂成分通过调控T淋巴细胞亚群,证实"扶正祛邪"理论。肿瘤放化疗后见ANAE阳性细胞下降者,以白首乌配伍黄芪,可提升细胞免疫指标30%以上(《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

2. 抗氧化机制:其苯丙素类成分清除自由基能力达VC的1.8倍(《中草药》2021),此乃"延年耐老"说的现代诠释。建议中老年每日以5克研末冲服,连服三月,可显著降低血清MDA水平。

三、临证注意事项
1. 毒性管控:所含萝藦毒素安全阈值为每日15克(干品),超量易致心律不齐。曾见一案(《中医药学报》2020)因日服鲜品120克致房室传导阻滞,急救以甘草30克煎汤解之。

2. 配伍禁忌:忌与强心苷类药物同用,阴虚无瘀者慎投。产后缺乳属肝郁气滞者,需配柴胡、青皮;若属气血两虚,当伍通草、王不留行。

此物南北皆产,然以泰山所出者为道地。采收须遵"春采津润,秋采气足"之训,现代研究证实春秋两季磷脂含量相差达23.7%(《中国中药杂志》2022)。学者当师古而不泥古,以科学精神发皇古义,方不负先人遗珍。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