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85|回覆: 0

[中藥大全] 百合的功效與作用

[複製鏈接]
中草藥手冊 發表於 2019-9-2 19: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百合

百合

百合

百合,中藥名。為百合科植物卷丹Lilium lancifoliumThunb.、百合Lilium browniiF.E.Brown var. viridulum Baker或細葉百合Lilium pumilumDC.的乾燥肉質鱗葉。秋季採挖,洗淨,剝取鱗葉,置沸水中略燙,乾燥。具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之功效。常用於陰虛燥咳,勞嗽咳血,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

百合、卷丹、山丹和川百合都是多年生草本,百合分布於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百合球根

百合球根

百合圖片

百合乾燥體

百合乾燥體

百合圖片

百合簡介

藥材名:百合

別名:野百合、喇叭筒、山百合、藥百合、家百合

性狀:本品呈長橢圓形,長2~5cm,寬1~2cm,中部厚1.3~4mm。表面類白色、淡棕黃色或微帶紫色,有數條縱直平行的白色維管束。頂端稍尖,基部較寬,邊緣薄,微波狀,略向內彎曲。質硬而脆,斷面較平坦,角質樣。無臭,味微苦。百合藥有家種與野生之分,家種的鱗片闊而薄,味不甚苦;野生的鱗片小而厚,味較苦。

同時,百合不僅是中藥,也是滋補佳品,可以四季使用,更適合秋季食用。

因根似蒜,由數十片鱗瓣相合而成,故名百合。【綱目】云:『百合之根,以眾瓣合成也。或雲專治百合病故名,亦通。

它不僅嘗起來又甜又脆,而且有許多養生功效。具有滋陰潤肺、化痰止咳、延緩衰老的功效。能夠治療肺熱咳嗽、久咳不止、肺炎、肺結核等病症。另外,百合中含有的生物鹼能夠促進增強體內吞噬細胞的能力,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從而對抗癌防癌有一定作用,人們經常會用來煮湯、煮糖水等。

那麼,該如何選購百合呢?

百合鮮品含黏液質,具有潤燥清熱作用,中醫用之治療肺燥或肺熱咳嗽等症常能奏效。

選購時,新鮮的百合,應挑選個大、瓣勻、肉質厚、色白或呈淡黃色的,看上去柔軟、潔白、有光澤、無明顯斑痕,聞起來有淡淡的味道,略帶苦味。

干百合,則以片形均勻、肥厚、牙白色為佳,一般泡在常溫的水中3~4小時可恢復成鮮百合模樣。

性味:味甘,性寒。

歸經:歸心、肺經。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禁忌:風寒痰嗽,中寒便滑者忌服。

百合的功效

養陰潤肺;清心安神。主陰虛久嗽;痰中帶血;熱病後期;餘熱未清,或情志不遂所致的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癰腫;濕瘡

百合的用法

內服:6~12g。--【中國藥典】

內服:煎湯,0.3~1兩;蒸食或煮粥食。--【中藥大辭典】

外用:搗敷。--【中藥大辭典】

內服:煎湯,6-12g;或入丸、散;亦可蒸食、煮粥。--【中華本草】

外用:適量,搗敷。--【中華本草】

百合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①治咳嗽不巳,或痰中有血

款冬花、百合(焙,蒸)等分。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每服-丸,食後臨臥細嚼,薑湯咽下,噙化尤佳。(【濟生方】百花膏)

②治支氣管擴張、咯血

百合二兩,白及四兩,蛤粉二兩,百部一兩。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重二錢,每次一丸,日三次。(【新疆中草藥手冊】)

③治肺病吐血

新百合搗汁,和水坎之,亦可煮食。(【衛生易簡方】)

④治背心前胸肺慕間熱,咳嗽咽痛,咯血,惡寒,手大拇指循白肉際間上肩背至胸前如火烙

熟地、生地、歸身各三錢,白芍、甘草各一錢,桔梗、元參備八分,貝母、麥冬、百合各錢半。如咳嗽,初一、二服,加五味子二十粒。(【慎齋遺書】百合固金湯)

⑤治肺臟壅熱煩悶

新百合四兩,用蜜半疊,拌和百合,蒸令軟,時時含如棗大,咽津。(【聖惠方】)

⑥治百合病發汗後者

百合七枚(擘),知母三兩(切)。上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渣;別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渣後,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百合知母湯)

hahafugui 發表於 2025-4-23 06:18 | 顯示全部樓層
【百合藥性考略暨臨床應用指要】

百合者,百脈一宗,具清潤之性。考其藥用源流,首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李時珍【本草綱目】析其名物云:"其根如大蒜,其味如山薯",誠得形性之要。今就本品之藥用特質,分述如次。

一、基原考辨
正品百合當以百合科三物為宗:卷丹(Lilium lancifolium)、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及細葉百合(Lilium pumilum)。其鱗葉入藥,須經沸水焯燙而後乾燥,此製法載於【雷公炮炙論】,意在去其小毒而存藥性。野生者質厚味苦,家種者片闊味淡,然二者俱可入藥,惟效有等差耳。

二、性味歸經
其性寒而味甘微苦,歸心肺二經。張仲景【金匱要略】治百合病,獨取此物,正取其"清心肺鬱熱而安神明"之功。然須注意,其寒潤之性,於風寒咳嗽及中焦虛寒者當慎用,此【本草經疏】早有明訓。

三、功效闡微
1. 潤肺止咳:尤宜陰虛燥咳,其黏液質能潤肺絡,【醫方集解】百合固金湯即以此為君。現代研究示其含皂苷類成分,確有鎮咳之效。
2. 清心安神:治虛煩不寐,常配知母、地黃,如百合知母湯。其含秋水仙鹼等生物鹼,可調節中樞神經。
3. 解毒消癰:外用治濕瘡,取鮮品搗敷,此【聖惠方】有載。今研究證實其多糖成分具免疫調節作用。

四、臨床應用要訣
1. 配伍精要:潤肺伍麥冬,安神配茯神,止血加白及,此先賢經驗也。
2. 用法用量:煎湯6-12克為度,鮮品可倍用。若作食療,宜與粳米同煮,取"培土生金"之義。
3. 品質鑑別:干品以瓣勻、質堅、色白者為上。水浸復形後當無酸敗氣,此鑑別要點也。

五、現代研究佐證
今藥理學證實:其提取物對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達47.2%,此可解古人"止消渴"之說;其所含百合多糖可提升巨噬細胞活性,與"解毒"功效相合。

結語:百合一物,集藥食兩用於一身,然須辨證施用。昔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言其"潤而不膩,清而不伐",誠為的評。今人用之,當遵古法而不泥古,參新知而不妄為,方得其中三昧。
陸行 發表於 2025-4-25 01:08 | 顯示全部樓層
【百合藥性考略及其臨床應用芻議】

百合者,百脈一宗之謂也。考其源流,【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李時珍【本草綱目】詳述其"甘平無毒,主治邪氣腹脹心痛"之性。今就本品之藥性機理與臨證應用,作專業考辨如下。

一、基原考訂與道地辨析
百合科植物卷丹(Lilium lancifolium)、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及細葉百合(Lilium pumilum)之乾燥鱗葉,皆可入藥。其中以江蘇宜興、湖南龍牙所產者為道地,鱗片肥厚瑩白,味甘微苦者為上品。野生者質堅味苦,家種者片闊氣薄,此乃【本草乘雅半偈】"野者力雄,圃者味薄"之驗也。

二、性味歸經機理
其性甘寒質潤,歸心肺二經。甘能補虛,寒可清熱,潤可燥濕,此其三大要義。張仲景【金匱要略】治百合病諸方,正取其"清心肺鬱熱而安神明"之效。現代藥理證實,其所含百合皂苷、秋水仙鹼等成分,確有鎮靜、鎮咳及免疫調節之功。

三、臨床應用指要
1. 肺系疾患:治陰虛燥咳,當配伍麥冬、川貝;療勞嗽咯血,需伍白及、阿膠。然須注意【本經逢原】所誡:"風寒初嗽忌用,恐其寒潤滯邪"。
2. 神志病證:虛煩不眠者,合酸棗仁、茯神;精神恍惚者,配小麥、甘草。此即【慎齋遺書】"百合安心定膽"之妙用。
3. 外用治則:鮮品搗敷可療濕瘡,此本【證類本草】"主癰腫"之說。然其性寒凝滯,瘡瘍初起屬陽證者慎用。

四、食養禁忌辨正
雖為藥食兩用佳品,然須明辨:
1. 鮮品多黏液質,脾虛便溏者當慎;
2. 風寒咳嗽誤用,反致咳喘纏綿;
3. 煎煮之法:欲取其潤肺之功,宜蜜炙;求其安神之效,當生用。

今人每以干品久泡為鮮,此實謬也。真偽之辨,當觀其斷面維管束排列是否呈"菊花心",此乃歷代本草未載之鑑別要點,學者當識之。

結語:百合一物,看似平常,實寓深意。其治效廣而性味專,用當則效如桴鼓,誤施則貽害非淺。明其性味,知其配伍,方能盡展"百脈一宗"之妙用。
瘋度翩翩 發表於 2025-4-25 23:33 | 顯示全部樓層
【百合藥性考略及其臨床應用芻議】

百合者,百瓣合抱之象,得坤土之精而具金水之性。考其源流,【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李時珍【本草綱目】詳述其"甘寒潤肺"之效,誠為藥食同源之佳品。今就傳統醫藥理論體系,析其要義如次。

一、本草基原考辨
現行藥典所載正品百合,當以百合科卷丹(Lilium lancifolium)、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及細葉百合(Lilium pumilum)之鱗莖為道地。其採收須循"秋采-沸燙-陰乾"古法,此乃保全藥性之關鍵。觀其形質,當以瓣厚色白、維管束紋理清晰者為上品。尤需注意家種者味淡力薄,野生者苦厚效宏,此乃"天地之氣"厚薄使然。

二、性味歸經析微
其性甘寒質潤,獨入心肺二經。甘能補虛,寒可清熱,潤則滋燥,正合【素問】"燥者潤之"之旨。然其寒性非峻,故張仲景治百合病諸方,皆以之為君藥而不懼其寒涼傷中。現代所謂"滋陰潤肺"之效,實本於【金匱要略】百合地黃湯之奧義。

三、功效應用要訣
1. 潤肺止咳:尤宜陰虛燥咳,痰中帶血者。可配伍川貝、麥冬,然須避麻黃、細辛等辛溫之品。
2. 清心安神:治虛煩不寐,當仿百合知母湯法度。現代用於神經衰弱,取效尤佳。
3. 解毒消癰:鮮品搗敷可治瘡瘍,此【本草備要】早有明訓。今人研究其抗癌作用,實本於此。

四、臨證運用禁忌
需謹記其性偏寒潤,故【本經逢原】特誡:"風寒咳嗽,中寒便溏者禁之。"臨床若見舌淡苔白滑、脈沉遲者,縱有咳喘亦當慎用。若必需,可佐以生薑、陳皮等辛溫之品制其寒性。

五、現代應用拓展
今人用其鮮品所含黏液質治放射性肺炎,實開古方新用之蹊徑。至若抗衰老之說,實本於【遵生八箋】"久服益氣"之論,然須配伍黃精、枸杞等補益之品,單用力薄。

結語:百合之用,貴在"潤而不膩,清而不伐"。然今人但知其效,不諳其性,或濫用久服,或配伍失宜,皆失古人立方本意。學者當參酌古今,明辨證候,方能用之得宜。置放須避潮濕,庋藏當擇通風,此亦不可不察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