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83|回復: 0

[中药大全] 百合的功效与作用

[複製鏈接]
中草药手册 發表於 2019-9-2 19: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百合

百合

百合

百合,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卷丹Lilium lancifoliumThunb.、百合Lilium browniiF.E.Brown var. viridulum Baker或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DC.的干燥肉质鳞叶。秋季采挖,洗净,剥取鳞叶,置沸水中略烫,干燥。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功效。常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百合、卷丹、山丹和川百合都是多年生草本,百合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百合球根

百合球根

百合图片

百合干燥体

百合干燥体

百合图片

百合简介

药材名:百合

别名:野百合、喇叭筒、山百合、药百合、家百合

性状:本品呈长椭圆形,长2~5cm,宽1~2cm,中部厚1.3~4mm。表面类白色、淡棕黄色或微带紫色,有数条纵直平行的白色维管束。顶端稍尖,基部较宽,边缘薄,微波状,略向内弯曲。质硬而脆,断面较平坦,角质样。无臭,味微苦。百合药有家种与野生之分,家种的鳞片阔而薄,味不甚苦;野生的鳞片小而厚,味较苦。

同时,百合不仅是中药,也是滋补佳品,可以四季使用,更适合秋季食用。

因根似蒜,由数十片鳞瓣相合而成,故名百合。【纲目】云:『百合之根,以众瓣合成也。或云专治百合病故名,亦通。

它不仅尝起来又甜又脆,而且有许多养生功效。具有滋阴润肺、化痰止咳、延缓衰老的功效。能够治疗肺热咳嗽、久咳不止、肺炎、肺结核等病症。另外,百合中含有的生物碱能够促进增强体内吞噬细胞的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对抗癌防癌有一定作用,人们经常会用来煮汤、煮糖水等。

那么,该如何选购百合呢?

百合鲜品含黏液质,具有润燥清热作用,中医用之治疗肺燥或肺热咳嗽等症常能奏效。

选购时,新鲜的百合,应挑选个大、瓣匀、肉质厚、色白或呈淡黄色的,看上去柔软、洁白、有光泽、无明显斑痕,闻起来有淡淡的味道,略带苦味。

干百合,则以片形均匀、肥厚、牙白色为佳,一般泡在常温的水中3~4小时可恢复成鲜百合模样。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归心、肺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禁忌:风寒痰嗽,中寒便滑者忌服。

百合的功效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主阴虚久嗽;痰中带血;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或情志不遂所致的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痈肿;湿疮

百合的用法

内服:6~12g。--〖中国药典〗

内服:煎汤,0.3~1两;蒸食或煮粥食。--〖中药大辞典〗

外用:捣敷。--〖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亦可蒸食、煮粥。--〖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捣敷。--〖中华本草〗

百合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①治咳嗽不巳,或痰中有血

款冬花、百合(焙,蒸)等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每服-丸,食后临卧细嚼,姜汤咽下,噙化尤佳。(〖济生方〗百花膏)

②治支气管扩张、咯血

百合二两,白及四两,蛤粉二两,百部一两。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重二钱,每次一丸,日三次。(〖新疆中草药手册〗)

③治肺病吐血

新百合捣汁,和水坎之,亦可煮食。(〖卫生易简方〗)

④治背心前胸肺慕间热,咳嗽咽痛,咯血,恶寒,手大拇指循白肉际间上肩背至胸前如火烙

熟地、生地、归身各三钱,白芍、甘草各一钱,桔梗、元参备八分,贝母、麦冬、百合各钱半。如咳嗽,初一、二服,加五味子二十粒。(〖慎斋遗书〗百合固金汤)

⑤治肺脏壅热烦闷

新百合四两,用蜜半叠,拌和百合,蒸令软,时时含如枣大,咽津。(〖圣惠方〗)

⑥治百合病发汗后者

百合七枚(擘),知母三两(切)。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渣;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渣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百合知母汤)

hahafugui 發表於 2025-4-23 06:18 | 顯示全部樓層
《百合药性考略暨临床应用指要》

百合者,百脉一宗,具清润之性。考其药用源流,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李时珍《本草纲目》析其名物云:"其根如大蒜,其味如山薯",诚得形性之要。今就本品之药用特质,分述如次。

一、基原考辨
正品百合当以百合科三物为宗:卷丹(Lilium lancifolium)、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及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其鳞叶入药,须经沸水焯烫而后干燥,此制法载于《雷公炮炙论》,意在去其小毒而存药性。野生者质厚味苦,家种者片阔味淡,然二者俱可入药,惟效有等差耳。

二、性味归经
其性寒而味甘微苦,归心肺二经。张仲景《金匮要略》治百合病,独取此物,正取其"清心肺郁热而安神明"之功。然须注意,其寒润之性,于风寒咳嗽及中焦虚寒者当慎用,此《本草经疏》早有明训。

三、功效阐微
1. 润肺止咳:尤宜阴虚燥咳,其黏液质能润肺络,《医方集解》百合固金汤即以此为君。现代研究示其含皂苷类成分,确有镇咳之效。
2. 清心安神:治虚烦不寐,常配知母、地黄,如百合知母汤。其含秋水仙碱等生物碱,可调节中枢神经。
3. 解毒消痈:外用治湿疮,取鲜品捣敷,此《圣惠方》有载。今研究证实其多糖成分具免疫调节作用。

四、临床应用要诀
1. 配伍精要:润肺伍麦冬,安神配茯神,止血加白及,此先贤经验也。
2. 用法用量:煎汤6-12克为度,鲜品可倍用。若作食疗,宜与粳米同煮,取"培土生金"之义。
3. 品质鉴别:干品以瓣匀、质坚、色白者为上。水浸复形后当无酸败气,此鉴别要点也。

五、现代研究佐证
今药理学证实: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达47.2%,此可解古人"止消渴"之说;其所含百合多糖可提升巨噬细胞活性,与"解毒"功效相合。

结语:百合一物,集药食两用于一身,然须辨证施用。昔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润而不腻,清而不伐",诚为的评。今人用之,当遵古法而不泥古,参新知而不妄为,方得其中三昧。
陆行 發表於 2025-4-25 01:08 | 顯示全部樓層
《百合药性考略及其临床应用刍议》

百合者,百脉一宗之谓也。考其源流,《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李时珍《本草纲目》详述其"甘平无毒,主治邪气腹胀心痛"之性。今就本品之药性机理与临证应用,作专业考辨如下。

一、基原考订与道地辨析
百合科植物卷丹(Lilium lancifolium)、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及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之干燥鳞叶,皆可入药。其中以江苏宜兴、湖南龙牙所产者为道地,鳞片肥厚莹白,味甘微苦者为上品。野生者质坚味苦,家种者片阔气薄,此乃《本草乘雅半偈》"野者力雄,圃者味薄"之验也。

二、性味归经机理
其性甘寒质润,归心肺二经。甘能补虚,寒可清热,润可燥湿,此其三大要义。张仲景《金匮要略》治百合病诸方,正取其"清心肺郁热而安神明"之效。现代药理证实,其所含百合皂苷、秋水仙碱等成分,确有镇静、镇咳及免疫调节之功。

三、临床应用指要
1. 肺系疾患:治阴虚燥咳,当配伍麦冬、川贝;疗劳嗽咯血,需伍白及、阿胶。然须注意《本经逢原》所诫:"风寒初嗽忌用,恐其寒润滞邪"。
2. 神志病证:虚烦不眠者,合酸枣仁、茯神;精神恍惚者,配小麦、甘草。此即《慎斋遗书》"百合安心定胆"之妙用。
3. 外用治则:鲜品捣敷可疗湿疮,此本《证类本草》"主痈肿"之说。然其性寒凝滞,疮疡初起属阳证者慎用。

四、食养禁忌辨正
虽为药食两用佳品,然须明辨:
1. 鲜品多黏液质,脾虚便溏者当慎;
2. 风寒咳嗽误用,反致咳喘缠绵;
3. 煎煮之法:欲取其润肺之功,宜蜜炙;求其安神之效,当生用。

今人每以干品久泡为鲜,此实谬也。真伪之辨,当观其断面维管束排列是否呈"菊花心",此乃历代本草未载之鉴别要点,学者当识之。

结语:百合一物,看似平常,实寓深意。其治效广而性味专,用当则效如桴鼓,误施则贻害非浅。明其性味,知其配伍,方能尽展"百脉一宗"之妙用。
疯度翩翩 發表於 2025-4-25 23:33 | 顯示全部樓層
《百合药性考略及其临床应用刍议》

百合者,百瓣合抱之象,得坤土之精而具金水之性。考其源流,《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李时珍《本草纲目》详述其"甘寒润肺"之效,诚为药食同源之佳品。今就传统医药理论体系,析其要义如次。

一、本草基原考辨
现行药典所载正品百合,当以百合科卷丹(Lilium lancifolium)、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及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之鳞茎为道地。其采收须循"秋采-沸烫-阴干"古法,此乃保全药性之关键。观其形质,当以瓣厚色白、维管束纹理清晰者为上品。尤需注意家种者味淡力薄,野生者苦厚效宏,此乃"天地之气"厚薄使然。

二、性味归经析微
其性甘寒质润,独入心肺二经。甘能补虚,寒可清热,润则滋燥,正合《素问》"燥者润之"之旨。然其寒性非峻,故张仲景治百合病诸方,皆以之为君药而不惧其寒凉伤中。现代所谓"滋阴润肺"之效,实本于《金匮要略》百合地黄汤之奥义。

三、功效应用要诀
1. 润肺止咳:尤宜阴虚燥咳,痰中带血者。可配伍川贝、麦冬,然须避麻黄、细辛等辛温之品。
2. 清心安神:治虚烦不寐,当仿百合知母汤法度。现代用于神经衰弱,取效尤佳。
3. 解毒消痈:鲜品捣敷可治疮疡,此《本草备要》早有明训。今人研究其抗癌作用,实本于此。

四、临证运用禁忌
需谨记其性偏寒润,故《本经逢原》特诫:"风寒咳嗽,中寒便溏者禁之。"临床若见舌淡苔白滑、脉沉迟者,纵有咳喘亦当慎用。若必需,可佐以生姜、陈皮等辛温之品制其寒性。

五、现代应用拓展
今人用其鲜品所含黏液质治放射性肺炎,实开古方新用之蹊径。至若抗衰老之说,实本于《遵生八笺》"久服益气"之论,然须配伍黄精、枸杞等补益之品,单用力薄。

结语:百合之用,贵在"润而不腻,清而不伐"。然今人但知其效,不谙其性,或滥用久服,或配伍失宜,皆失古人立方本意。学者当参酌古今,明辨证候,方能用之得宜。置放须避潮湿,庋藏当择通风,此亦不可不察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