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33|回覆: 1

[醫藥臨床] 活血健肝湯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5-20 09: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盧永兵,1942年生,廣東省名中醫、揭陽市名中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任廣東省揭陽市中醫院院長。臨床主攻老年病,至今已在全國發表醫學文章200多篇,八項老年醫學研究課題獲科技進步獎。編著出版【醫海拾貝——盧永兵學術思想與經驗】【廣東名醫盧永兵醫案選】兩部。

組成:田七15克,丹參15克,當歸10克,白芍12克,生地10克,西洋參8克(另燉),黃芪12克,柴胡12克,香櫞10克,虎杖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

功效:活血養血,疏肝解郁,益氣養陰,清利濕熱。

主治: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腫瘤,或症見肋間神經痛引起的脅痛、脘腹痛、噯氣、食少、體倦乏力、性情急躁、口乾、小便短赤。

用法:日煎服一劑,連煎兩次,煎得藥液混合加入西洋參燉液,分二次溫服。

方解:肝主藏血,有貯藏和調節血液的功能,故稱『肝主血海』。肝藏血功能正常,則血足而清暢;若藏血功能失常,則血虛少而瘀滯。肝臟藏血功能失常的治療首先要理血,重點是活血補血,使肝臟血液充足、清暢。方中田七、丹參、當歸均有活血作用。田七味甘、微苦,性微溫,主入肝經,有活血和止血雙重功效,使活血而不傷新血,止血而不留瘀,李時珍稱其爲理血藥中的『聖藥』。他在方中既是活血藥中的主藥,也是整首方劑的君藥。丹參味苦,性平,入心肝二經,有活血和血的功效,藥性平和。【明理論】和【本草匯言】都有『一味丹參,功同四物』之說,但丹參並沒有補血功效,而是以通爲補。故在需補血時,不能以此一味代之。本方理血藥的第二類是補血藥,當歸主入心肝二經,能補血活血;白芍味酸,專入肝經,有養血補血,柔肝斂陰,緩急止痛的功效。【玉秋藥解】說:『(白芍)善治厥陰,肝鬱風動,能疏泄肝膽之火』。當歸、白芍、生地三味配伍可以補養陰血。第三類理血藥是益氣藥,促進血運,改善循環。方中西洋參益氣養陰,同黃芪配伍,共同補氣。

肝的第二大功能是主疏泄,調理氣機升降,氣暢血行。若肝疏泄失常,治療應疏肝解郁,理順氣機。方中柴胡,主入肝、膽經,能疏肝、解郁、昇陽。【本草經疏】曰:『(柴胡)凡有結氣皆能散之』;【醫學啟源】曰其能治『心下胸膈中痛……引胃氣上升』;【簡明中醫辭典】說它『對肝功能障礙有保護作用』。柴胡在疏肝解郁藥中,臨床應用頻率最高。

本方的主治病證中常有濕熱滯留,故用虎杖、白花蛇舌草清熱、利濕、解毒。虎杖味苦、酸,性涼,主入肝經,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通利二便的功效,有活血龍、土大黃之稱。白花蛇舌草味甘、淡,有清熱解毒,利水退黃的功效,治療消化系統、泌尿系統有濕熱的急慢性炎症,用途廣泛,藥性平和。兩藥配伍應用可通利二便,使濕熱邪毒有出路。本方用藥很注意柔肝,如方中白芍、香櫞、虎杖均有酸味,酸能柔肝斂陰,符合肝臟生理特點。

臨床加減:脘腹脅痛明顯,加鬱金10克。食少便溏加白朮10克、山楂15克。大便乾結,虎杖加至40克。目黃、膚黃,加溪黃草20克、金錢草20克。頭痛、目赤、耳鳴,加黃芩10克,杭白菊12克。面部、唇舌色澤㿠白,加阿膠10克(另烊)、大棗20克。肝脾腫大,加鱉甲30克。肝膽有結石,加金錢草20克、海金沙15克、雞內金15克。頭暈目暗,加枸杞15克、杭白菊10克。潮熱,手足心熱,加丹皮10克、地骨皮10克。胸悶熱,加百合15克、麥冬10克。

(廣東省揭陽市中醫院林漢平 鄭婷整理)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蓬恰恰 發表於 2025-4-17 23:18 | 顯示全部樓層
盧永兵教授"活血健肝湯"方解及臨證要義

盧永兵教授此方融匯氣血同治、肝脾雙調之法,深得中醫"肝體陰用陽"之旨。全方以活血養血爲體,疏肝解郁爲用,佐以清熱利濕,實爲治療肝系疾病的典範之劑。

一、理血三法,標本兼顧
1. 活血通絡:田七爲君,取其"和營止血,通脈行瘀"之雙向調節,【本草求真】謂其"血中之氣藥";丹參輔之,取其"通利血脈"之功,二者相須爲用,共奏活血不傷正之效。
2. 養血柔肝:當歸、白芍、生地構成"養肝鐵三角"。當歸養血活血,白芍酸收養陰,生地滋腎填精,暗合"肝腎同源"之理。尤妙在白芍用量12克,既合"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素問·髒氣法時論】)之經旨,又防疏泄太過。
3. 益氣行血:西洋參、黃芪相配,取"氣爲血帥"之意。西洋參另燉之法,既保其氣陰雙補之效,又避與他藥同煎之耗散。

二、疏泄二途,升降相因
柴胡用量12克,正合"輕可去實"之則。其與香櫞配伍,一升一降:柴胡升發少陽清氣,香櫞理脾胃滯氣,共奏"木郁達之"之功。香櫞性雖平和,然與柴胡爲伍,可防其升發太過,深諳"疏肝不忘和胃"之訓。

三、清化濕熱,攻補得宜
虎杖與白花蛇舌草配伍頗具巧思:虎杖活血利濕,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二者用量15-20克,既清濕熱又不傷正氣。尤其虎杖一味,【嶺南採藥錄】載其"治濕熱黃疸,通經活絡",現代研究證實其所含白藜蘆醇苷確有保肝降酶之效。

臨證加減要點:
1. 黃疸明顯者加茵陳、梔子
2. 脅痛甚者加鬱金、延胡索
3. 肝硬化腹水者加澤蘭、大腹皮
4. 陰虛甚者酌減柴胡量,加女貞子

此方配伍之妙,在於活血不峻、補血不滯、疏肝不燥、清熱不寒,四組藥物相輔相成,共成"疏泄適度,補瀉得宜"之劑。盧教授將傳統理論與現代研究相結合,其"活血不忘益氣,疏肝必兼養陰"的學術思想,在此方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今日平說 發表於 2025-4-22 04:08 | 顯示全部樓層
【活血健肝湯方義闡微與臨證應用探析】

盧永兵先生此方融匯"肝體陰用陽"之旨,誠爲治療肝系疾病之良方。全方以活血養血爲體,疏肝解郁爲用,佐以益氣養陰、清利濕熱,深合肝臟生理特性與病理變化規律。

一、理血三法見匠心
方中理血藥物配伍體現"通補兼施"之妙:田七爲君,取其"和營止血"雙向調節之性,【本草新編】謂其"止血而不留瘀,散瘀而不傷正",尤宜肝血瘀滯兼見出血傾向者。丹參、當歸爲臣,前者通血脈而安神志,後者補肝血而調沖任,二者相須爲用,正合【內經】"血氣以和,營衛以通"之訓。更佐白芍、生地滋養肝陰,既防活血藥之燥烈,又固肝木之根本,暗合葉天士"養肝體以濟肝用"之法。

二、調氣雙樞顯功力
柴胡、香櫞構成疏肝理氣藥對:柴胡升發少陽春生之氣,香櫞降胃醒脾,一升一降,恢復肝主疏泄之職。【臨證指南醫案】云:"肝病必犯土,是侮其所勝也。"方中西洋參、黃芪補益中氣,既防肝氣橫逆克脾,又資氣血生化之源,與疏肝藥形成"扶土抑木"之勢。虎杖、白花蛇舌草清利濕熱,針對肝病常見病理產物,體現"既病防變"思想。

三、臨證化裁要點
1. 脅痛甚者加鬱金、延胡索各10克,增強理氣止痛之效
2. 黃疸明顯者加茵陳30克、梔子10克,強化利濕退黃之功
3. 肝硬化腹水者加澤蘭、大腹皮各15克,配合利水消脹
4. 陰虛火旺者去黃芪,加女貞子、旱蓮草各12克

此方配伍之妙,在於把握"活血不傷正,疏肝不耗陰,清熱不損陽"三大原則。盧老將傳統理論與現代肝病研究成果相結合,如方中虎杖含白藜蘆醇苷可抑制肝星狀細胞活化,白花蛇舌草具有免疫調節作用,體現"衷中參西"的學術特色。

臨床運用時需注意:①西洋參宜另燉久煎,保留有效成分;②服藥期間忌食辛辣肥甘,以免助濕生熱;③療程當隨證候變化調整,慢性肝病建議以3個月爲1療程。如此方能充分發揮此方調和肝脾、燮理氣血之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