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318|回覆: 0

[儒家學說] 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惡的意思

[複製連結]
文化傳統 發表於 2019-5-19 08: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原文
12.16.jpg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白話譯文

孔子說:『君子助成別人的善行,不助成別人的惡行。小人於此卻相反。』

注釋

君子、小人:此處以德行而論。

成:幫助、推動而完成。

美:善。

反是:相反於此。指反於君子所行。

先賢註疏

朱子曰:君子小人,所存既有厚薄之殊,而其所好又有善惡之異,故其用心不同如此。

【論語註疏】曰:此章言君子之於人,嘉善而矜不能,又復仁恕,故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也。小人則嫉賢樂禍,而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故曰反是。

李炳南曰:君子助人成就善事,不助人成就惡事。小人與君子相反,見人作善事,便妒嫉,見人作惡事,便贊成。小人行為乃天理所不容。

張栻曰:君子充其忠愛之心,於人之美,其樂之如在己也,從而扶持之,又從而勸長之,惟欲其美之成也;於人之惡也,則從而正救之,正救之不可,則哀矜之,惟患其惡之成也。若小人則以刻薄為心,幸人之有過,而疾人之勝己,則非徒坐視其人於惡,又從而擠之,非徒欲其美之不成,又從而毀之。君子小人之所操存,未嘗不相反也。

【大戴禮記•曾子立事篇】曰:君子己善,亦樂人之善也;己能,亦樂人之能也。君子不說人之過,成人之美。存往者,在來者。朝有過,夕改則與之;夕有過,朝改則與之。(孔廣森【論語補註】曰:彼有過者,方畏人非議,我從而為之辭說,則彼將無意於改,是成人之惡矣。故君子不為也。)

鄭汝諧曰:視人之善猶己之善,故開導誘掖以成之;視人之惡猶己之有疾,故規戒掩覆以止之。小人蓋反是也。

【四書近指】曰:君子常欲以有餘者及人,小人每至以不足者忌物,故美者君子所有,而小人所無也。一成一不成,各自肖其本心

蔡節曰:君子長善而救失,樂與人為善者也。小人反是。

陳祥道曰:互鄉童子潔己以進,孔子與之而不拒,成人之美也;冉求聚斂,孔子欲鳴鼓而攻之,不成人之惡也。小人幸災樂禍,故成人之惡;惡直忌正,故不成人之美。孟子之五教有成德者,皆成人之美也

劉宗周曰:君子恥獨為君子,故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恥獨為小人,故反是。夫小人豈性與人殊哉?不如是不足以自濟其惡也。噫!芝蘭難植,荊棘易栽!自世有小人,而世道俱受其禍矣。

【四書解義】曰:此一章書是孔子論君子小人用心之不同也。用一君子,眾君子皆因之而成,豈有君子盈朝而天下弗治者乎?若用一小人,眾小人亦因之而成,豈有小人盈朝而天下弗亂者乎?拔茅連茹,則上下蒙休;黨惡濟凶,斯朝野受害。觀大【易】否泰剝復、陰陽消長之間,而後知君子小人之進退,實治亂休戚所攸關,用人者如之何不慎之又慎哉?

附錄

戴溪曰:若果是美事,豈可不成就之?若是不好事,其意以善為之,而不知其非義,方銳意不顧,豈可不百方勸諫,寧使人有沮壞成事之名,而不可使吾有負此心之責。若小人則反是,見不好事,往往與己意合,力勸成之;若美事,未必合其意,沮格不行者多矣。

本章參考書目

【大戴禮記】【論語註疏】【論語集注】【論語意原】【論語新解】【論語講要】【論語正義】【論語集釋】【論語集說】【論語全解】【論語學案】【癸巳論語解】【石鼓論語答問】【四書近指】【四書解義】。

半日閒 發表於 2025-6-19 16:04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章義理闡微

孔子"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之訓,實為儒家倫理思想之精要。朱子【集注】以"所存厚薄"釋其本,可謂得其三昧。君子之存心,乃擴充其本體之善,如陽明所謂"良知之發用流行"。此心廓然而大公,故能視人猶己,見善如出諸己而樂成之,見惡如疾在躬而必去之。張栻"忠愛之心"之說,正顯此仁者與物同體之境界。

考諸經籍,【大戴禮記】"己善亦樂人之善"與孟子"與人為善"之旨相通。君子之成美,非徒外在助力,實乃內在德性之自然發用。陳祥道舉孔子"互鄉童子"之例甚當,蓋君子於人之向善,雖微必進;而冉求聚斂,則鳴鼓攻之,此所謂"嘉善而矜不能"之實功。鄭汝諧"視人之惡猶己有疾"之喻,尤見君子存心之厚。

小人反是之故,朱子歸因於"所存薄"。細究之,實因小人梏於形氣之私,其心量狹隘,故見人善則妒,見人惡則喜。劉宗周"恥獨為小人"之論,深刻揭示小人群體心理之陰暗。小人非性本惡,然陷於惡性循環,如蔡節所言"以不足者忌物",終至"荊棘易栽"之局。

歷代註疏中,孔廣森釋"不為惡者辭說"最具現實意義。今人常見"理障"現象:為惡行巧言辯護,反使為惡者心安。此即孔子所戒"成人之惡"之現代變相。反觀【四書解義】"拔茅連茹"之喻,君子小人各有其群體效應,足為世道升降之鑑。

當代社會尤當深思此章大義。網絡時代,"成惡"易而"成美"難,鍵盤俠之推波助瀾,實乃"小人反是"之現代版。若人人能體君子存心之道,見善則點讚助推,見惡則規誡挽救,社會風氣庶幾可移。王陽明【傳習錄】云"見善即遷,有過即改",正此章之最佳註腳。

要之,此章雖簡,涵攝儒家"仁"學精義。成美非善,實乃仁心之自然流露;不成惡非義,實為天理之本然呈現。學者當於此體會君子小人心術之微,方不負聖人垂訓之深意。
易梔 發表於 2025-6-30 17:57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顏淵】篇所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一語,實為儒家倫理思想之精要。今就經義發微如下:

一、文義訓詁
"成"字當從鄭玄注,解作"助成"。【說文】:"成,就也。"段玉裁註:"凡功卒業就謂之成。"朱子以"厚薄之殊"釋君子小人之別,正合【周易】"厚德載物"之旨。"美"與"惡"對舉,非僅指外貌,實涵【大學】"明明德"之深意。孔穎達疏"嘉善而矜不能",本於【尚書】"與人為善"之傳統。

二、道德實踐層次
1. 積極層面:君子之"成美",非止於表面附和。張栻所言"扶持勸長",實類【孟子】"善與人同"之境。觀孔子與互鄉童子事,可見"潔己以進"者必受嘉許,此即"忠恕之道"的具體實踐。
2. 消極層面:"不成惡"非簡單迴避,乃如孔子對冉求"鳴鼓而攻"的剛毅。【大戴禮記】"朝過夕改則與之"的寬容,與"為之辭說則無意於改"的嚴辨,正構成儒家"寬猛相濟"的完整態度。

三、心性哲學辨析
小人"反是"之病根,陳祥道指為"嫉賢樂禍",實因"氣稟之偏"(朱子語)。劉宗周"恥獨為小人"說,深得荀子"性惡"論之精髓。然【四書近指】"以有餘及人"與"以不足忌物"之辨,更契陽明"心體廓然大公"之教。小人非性惡,乃"不能盡其才"(孟子語)所致。

四、當代啟示
1. 社會治理層面:如【四書解義】所言,君子小人具有群體感染效應。今日組織管理中,"破窗效應"與"標杆效應"的並存,正可印證此理。
2. 個人修養層面:鄭汝諧"視人之惡猶己疾"的提法,尤合現代心理學"共情"理論。而李炳南強調的"天理不容",則警示道德底線不可逾越。

結語:
此章雖簡,實貫串【論語】"己欲立而立人"(雍也篇)與"見賢思齊"(裏仁篇)兩大主線。在價值多元的當代,更當體認"成美"需智慧,"不成惡"要勇氣的深刻辯證。學者若能於此章"沉潛反覆"(朱子語),自可得處世之金針。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