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37|回覆: 0

[醫藥臨床] 用中醫藥對急性乳腺炎怎麼治療?蒲公英告訴你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5-9 07: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宋某,女,32歲,1996年6月4日初診。初產後10日,左側乳房紅腫脹痛3日,觸之堅實拒按,乳汁點滴不下、脹痛甚為劇烈、惡寒發熱、頭痛、全身酸脹痛、體溫38.8℃、時有呃逆等,曾用抗生素2日未見效。診斷為乳癰。時值初夏,本地郊外蒲公英生長繁盛,囑取新鮮蒲公英帶根全草250g,清水洗淨,用水煎煮得300ml藥汁,濾出,加甜酒釀汁水150ml,再煮5分鐘,當天分3次熱飲之,當晚得微汗出,全身即感覺輕鬆,頭痛也緩,寒熱均退,體溫37.5℃,乳房腫痛大為減輕,原方再服2劑,第3日乳房腫痛完全消失,乳汁漸出而愈。

本例乳癰因乳汁壅滯,濕熱內結蘊毒而成。蒲公英甘寒,清熱解毒,為治療瘡癰腫毒正藥。【新修本草】謂其:『主婦人乳癰腫,水煮飲之及封之。』余認為蒲公英尚有較強止痛作用,此重要藥性,知之者較少。本例治方藥僅2味(甜酒水不可缺,缺之則療效大減),而行氣透表,清熱解毒,利濕化痰,散結消腫,活血止痛之功力已較全面,外科陽證內服消散之法已基本體現,功專力大,若辨證無誤,無論乳癰之瘀滯期、化熱期、成膿期皆可運用,療效確切而取效迅速。

如同時將新鮮蒲公英連根全草與甜酒釀搗絨外敷,療效當更捷也。

(何錢 貴州省江口縣人民醫院 何苗 貴州中醫藥大學)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董典玫 發表於 2025-5-22 14:18 | 顯示全部樓層
【蒲公英治乳癰案析義與臨證啟微】

宋氏乳癰案,實為傳統外科學"陽證內消法"之典範。本案辨證要點有三:一者新產血室未閉,厥陰經脈空虛;二者乳汁壅滯化熱,陽明經腑同病;三者時逢長夏,濕熱交蒸為患。蒲公英一藥而三才備焉——其性甘寒質輕,上應天象而清熱解毒;其根白汁濁,下合地道而通乳散結;其花黃莖空,中通人事而疏肝和胃。

考【新修本草】所載蒲公英"主婦人乳癰腫",實暗合【內經】"火郁發之"之旨。本案妙用甜酒釀為引,非僅取其行藥勢之功,實寓深意:一則酒性溫散,可制蒲公英寒涼之偏;二則醪糟發酵之性,能助脾胃轉輸藥力;三則輕清酒氣,可載藥上行胸膈。此正合李東垣"引經報使"之說,較單用清水煎服,療效倍增。

外治之法尤見匠心。新鮮草藥搗敷,乃取"同氣相求"之理。蒲公英所含蒲公英甾醇、膽鹼等成分,經酒釀激活,可直透毛竅,與內服藥形成"內外合治"之勢。此即【理瀹駢文】所謂"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生動體現。

臨證運用需注意三要:一者必用帶根全草,根莖花葉各有所主;二者煎煮時間宜短,久煎則芳香之氣散失;三者熱飲取汗,當以"遍身漐漐微似有汗"為度。若見舌絳脈數、高熱神昏者,又當參合五味消毒飲等方。

此案啟示有三:首先印證了單方治大病的可能性,關鍵在"藥專力宏"四字;其次揭示了傳統"鮮藥療法"的獨特價值;最後提示醫者當重視地方藥物資源的開發利用。然需謹記:甜酒釀用量需因人制宜,陰虛火旺者慎用,現代臨床可改用黃酒10ml代之。

(按:本文所述治法,需在四診合參基礎上運用。哺乳期患者應諮詢醫師調整用藥,避免影響嬰兒。)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甲午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八日申時| 2025/5/25/週日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