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76|回復: 0

[医药临床] 丹毒怎么治疗?中医药治愈一例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5-9 07: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马某,男,72岁。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术后,双下肢踩棉感,扶杖勉强行走,经钩活术治疗下肢踩棉感明显好转,针口无红肿。治疗后第3天,患者自觉周身乏力,测体温38.5℃,无寒战,无自觉发热,予静点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2天后体温无明显下降,继而出现右足及右臁骨部橡皮样肿胀,皮色红,皮温升高并伴有灼痛感。追问病史,患者足癣病史多年,查看其右足趾间足癣处存在皮肤破损,经科室会诊并结合相关检查诊断为『丹毒』。舌绛红,苔黄腻,脉沉数,属火盛湿热证,治当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治疗经过:明确诊断当天予中药五味消毒饮加四妙丸加减,处方组成:金银花30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0g,苍术10g,薏苡仁10g,牛膝6g,生地15g,丹皮10g,生甘草6g。嘱其抬高患肢,继予静点阿奇霉素配合外用皮炎平治疗。患者第2天体温降至36.6℃,自诉乏力减轻,右足及右臁骨部红肿热痛未有好转。连续口服中药3天,乏力明显好转,右足及右臁骨部红肿热痛仍无明显好转,遂在中药口服基础上加予中药外用治疗,外用处方组成:薄荷冰3g,青黛10g,石膏20g,芒硝30g。研细末局部外用,12小时更换1次,绷带轻微包扎。中药外用后第2天患肢皮温及皮色明显恢复,肿痛减轻,可见皱纹。连用3天后患肢皮温皮色基本正常,灼痛消失,仅存右外踝可凹性水肿。

讨论:流火多由血热火毒发于下肢为患。该病多挟湿热,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兼利湿。中药汤剂予五味消毒饮加四妙丸加减,方中银花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紫花地丁、蒲公英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散结;黄柏清热燥湿,善除下焦之湿热;苍术、薏苡仁健脾利湿,阻断湿热之源;牛膝引药下行;生地、丹皮清热凉血;甘草调和诸药。两方合用后,内火大消,但局部湿热蕴结,郁阻肌肤,患肢症状缓解不明显。在内服基础上加外用药治疗,方中薄荷冰味辛性凉,清解热邪,透散郁于肌肤之热;青黛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之效,乃外用药中凉血解毒之良药;芒硝咸苦,性寒,外用清火消肿,以退局部湿热;石膏辛、甘,其性大寒,外用助上述药物清热解毒之功。此方清热透表,解毒消肿,配合内服汤剂内外兼治,收效奇佳。

(魏乐 河北省石家庄市真仁中医钩活术总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自由 發表於 2025-6-15 18:14 | 顯示全部樓層
《从湿热论治丹毒医案析义》

本案呈现典型之下肢丹毒(流火)证治,实为中医外科湿热火毒辨治之典范。细析其理,可得三要:

一、病机剖析甚合经旨
患者年高术后,正气已虚,复因足癣破损,湿热火毒乘隙内侵。《外科正宗》言:"丹毒属火,热毒沸腾于外。"其舌绛红、苔黄腻、脉沉数,恰合《医宗金鉴》"湿热下注,郁而化火"之论。内服方以五味消毒饮合四妙丸,既承吴谦"清热解毒为第一要义"之训,又参朱丹溪"湿热相火为病甚多"之旨,取银花、地丁等清热解毒,配苍术、薏苡仁健脾渗湿,暗合"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古训。

二、内外合治彰显特色
初始单用内服疗效欠佳,正应《外科启玄》"外疡之治,贵在内外相济"之论。外用药中薄荷冰透热外达,青黛凉血解毒,尤妙在芒硝与石膏相伍,既取《本草纲目》"芒硝散热结、消肿毒"之功,又借石膏"解肌清热"之效。此配伍深得陈实功"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三昧,使药力直透腠理,与内服药形成表里呼应之势。

三、辨证施治启示良多
1. 湿热相搏之证,当遵叶天士"渗湿于热下"法则,本案内服方中苍术、薏苡仁与黄柏配伍,正合此理。
2. 外用药取"就近祛邪"之便,尤宜于年老体弱不耐峻攻者,体现"汤荡散守"的配伍智慧。
3. 现代医学抗感染治疗与传统中药协同,恰如张锡纯"中西汇通"之实践,然中药组方始终紧扣中医病机。

此案启示:丹毒治疗当辨明湿热轻重,初期宜清解透邪,中期需注重利湿通络。外治法的适时介入尤为关键,正如《理瀹骈文》所言:"外治必如内治者,先求其本。"然须注意,芒硝外用需避皮肤破损处,石膏研末宜极细,此皆临证细节,不可不察。

(本文所述治法乃个案经验,具体应用须遵四诊合参原则,在执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