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21|回復: 1

[儒家学说]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複製鏈接]
贾陆英书屋 發表於 2019-3-27 16: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音频学〖论语·子张篇第21章〗子贡以日月之食比喻君子之过有何意义?

19·21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日月之食』的『食』字,与日蚀、月蚀的『蚀』字通用,『日月之食』,也就是日蚀和月蚀。『更』,指更改,改正。

子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的过失,好比日蚀、月蚀一样。他有了过失,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了,人们都仰望他。』

怎样理解『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呢?子贡以『日月之食』比喻君子之过,非常恰当。日月经天,一旦有所亏蚀,失去光明,人人都可以看见,喻示君子的过失也是这样,不加掩饰;而君子勇于改过,又恰似日蚀、月蚀过后又恢复明亮一样,人们仰望天空,太阳仍然灿烂,月亮依旧明亮,君子有过而改正之后,非但不会有损于自己的威信,反而会赢得人们更多的尊敬。

本章与〖子张篇〗第8章中子夏所说『小人之过必文』相对照,可以看出君子和小人对待过错的不同态度。小人私心过重,一旦犯错,既怕丢面子,又怕失威信,因而总是躲躲闪闪,文过饰非,不肯勇敢地承认和改正错误。君子也难免犯错误,然而,君子心底坦荡,光明磊落,因而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怎样对待过错,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对待过错的不同态度,是衡量一个人有没有道德自觉的标准之一。

附:

【原文】

19·21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①焉。过也,人皆见之;更②也,人皆仰之。』

【注释】

日月之食:即日蚀和月蚀。食,通『蚀』。②:改正。

【译文】

子贡说:『君子的过失,好比日蚀、月蚀一样。他有了过失,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了,人们都仰望他。』

咸菜泡面 發表於 2025-6-14 20: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君子改过之德——释"日月之食"的修身启示》

子贡以日月之食喻君子之过,实为儒家修身哲学之精妙譬喻。此喻蕴含三重深意:其一昭示过失之显明性,如《周易·益卦》"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所示,日月之亏蚀无所隐遁,君子过失亦当如是坦荡;其二彰显改过之必然性,犹《孟子·公孙丑下》"古之君子,过则改之"的实践精神,日月必复其明,君子必正其行;其三暗喻德性之超越性,契合《中庸》"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的修养境界,暂蔽不足损其永恒光辉。

考诸经籍,此喻实有深湛的宇宙论依据。《礼记·昏义》载"男教不修,阳事不得,适见于天,日为之食",将日食与德亏相系;董仲舒《春秋繁露》更明言"灾异以见天意",将天体运行与人事修省贯通。子贡此喻非徒修辞之巧,实承三代天人相感之微旨。

较之子夏所言"小人之过必文",二者构成完整的道德对照体系。小人饰过如掩隙,愈掩愈彰;君子改过如拭镜,愈拭愈明。王阳明《传习录》云"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正可为此章注脚。观历代圣贤,如商汤"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之祷,周公告成王《无逸》之诫,皆展现"人皆见之"而"人皆仰之"的改过典范。

今人读此章,当思三义:一者效法日月之明,不以微瑕掩大德;二者持守"不贰过"之诫,如颜回"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三者体认"仰之"之道,在公众人物尤当谨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慎独工夫。昔程颐言"君子之过,贤者知之,愚者仰之",正道出道德感化的涟漪效应。

要之,此章非仅论改过之术,实阐扬"明明德"之体。君子如日月,其光也普照,其蚀也昭然,其复也焕然,此即《论语》所示"内省不疚"的至高境界。学者当于此章会得"过而能改,是谓过矣"(《韩诗外传》)的真谛,方不负子贡设喻之深心。
张岑 發表於 2025-6-26 05:06 | 顯示全部樓層
《日月之食与君子改过之德刍议》

子贡以"日月之食"喻君子之过,实为儒家道德哲学中极具深意的譬喻。此喻至少包含三重精义:

一、过显如悬象
日月之蚀,其象昭然。君子有过,亦当如是坦荡。《礼记·大学》云"诚于中,形于外",君子不饰其过,正如《易·益卦》"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所示。汉代郑玄注《论语》时特别指出:"日月之亏蚀,非可掩也",此正与小人"文过饰非"形成鲜明对照。宋儒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强调:"君子之过,本出无心",故能不惮彰显。

二、更化若复明
日月蚀后必复其明,此乃天道之常。君子改过,亦合此自然法则。《孟子·公孙丑下》言"古之君子,过则改之",恰如东汉王充《论衡》所载"日月之食,复故光明"。清代大儒王夫之在《读四书大全说》中阐发:"改过如日月更明,非但无损,反增其辉。"此即子贡所言"人皆仰之"的深层意蕴。

三、观过知仁德
《论语·里仁》云"观过,斯知仁矣"。日月之蚀反衬其常明,君子之过适显其常德。唐代孔颖达疏《周易》时指出:"日月虽食,不失其体",正如君子"过而能改,复于无过"。宋代理学家程颐在《程氏易传》中进一步发挥:"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及其更也,民仰之如初。"此中可见儒家"过化存神"的修养境界。

今人读此章,当思三事:其一,君子不以无过为贵,而以改过为勇;其二,道德威信不在掩饰瑕疵,而在光明磊落;其三,社会监督实为成德之助,非毁德之具。明儒吕坤《呻吟语》有云:"小人之文过,如涂疮以膏;君子之改过,如浣衣去垢。"诚哉斯言!吾辈学人,当效日月之明,存改过之勇,方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